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劉邦知道死後戚夫人下場肯定很慘 劉邦爲什麼不讓呂雉陪葬

劉邦知道死後戚夫人下場肯定很慘 劉邦爲什麼不讓呂雉陪葬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劉邦和呂雉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劉邦明瞭解呂雉不會放過戚夫人,爲何不讓呂雉陪葬?

劉邦臨死前幹了一件事,就是派出陳平與周勃到軍營中立斬樊噲,注意了是立即斬殺,而且不用經過審訊,除非樊噲犯了非常嚴重的罪行,要了解劉邦連韓信、彭越謀反都不捨得殺,起初只是把韓信貶爲淮陰侯,彭越則是貶到蜀地,爲何樊噲作爲劉邦的妹夫與連襟,劉邦這麼狠心要殺樊噲。

劉邦殺樊噲的原因是有人說樊噲與呂后結黨,想要在劉邦死後圖謀不軌,等到劉邦一死,樊噲就會帶兵殺死劉邦最喜愛的戚夫人與趙王劉如意,樊噲的身份非常特殊,他既是功臣,又是外戚,還是漢朝初年的大將軍,手握兵權,地位甚高,像周勃、曹參、灌嬰等人都不如樊噲實際地位高。

《史記 高祖本紀》:是時高帝病甚,人有惡噲黨於呂氏,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高帝聞之大怒,乃使陳平載絳侯代將,而即軍中斬噲。

所以劉邦才動了殺心,立斬樊噲,無論樊噲之前的功勞有多大,與自己的關係有多親密,只要樊噲對戚夫人和劉如意構成了威脅,劉邦必定要除去樊噲,既然劉邦對樊噲起了殺心,那麼對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威脅最大的呂雉,劉邦爲何不殺了她,讓她跟自己一起陪葬呢?

作爲劉邦結元配子的呂雉,劉邦非常清楚她的心狠手辣,韓信、彭越皆因呂雉而死,劉邦在外平定陳豨的叛亂時,呂雉在京城與蕭何聯手殺死了韓信,劉邦把彭越廢爲庶人並貶到蜀地,呂雉在半路上遇到彭越,欺騙彭越並把他帶回後勸劉邦處死彭越,光是這兩件事,就足以讓劉邦對呂雉刮目相看了。

劉邦知道死後戚夫人下場肯定很慘 劉邦爲什麼不讓呂雉陪葬

樊噲

對待韓信與彭越這樣的功臣,呂雉必定除之而後快,當劉邦聽到有人告訴他呂雉與樊噲結黨想要殺戚夫人與劉如意時,他必定了解呂雉會在自己死後不會放過戚夫人,爲了保護戚夫人,劉邦做了一件事。

劉邦讓御史大夫周昌去趙國擔任趙王劉如意的相國,實際上就是讓周昌去保護劉如意,劉邦的這個辦法實際上是非常無可奈何的,周昌只不過是一個非常正直的大臣,他無權無勢,只是一個諸侯國的相國,跟呂雉比起來,周昌根本就保護不了趙如意。

劉邦去世之後,呂雉就派出使者召劉如意進京,想要謀害他,周昌作爲相國只是讓劉如意推辭進京,結果呂雉改召周昌進京,等周昌動身之後,再派出使者召劉如意進京,然後趁機害死了劉如意,周昌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呂雉害死劉如意,而沒有任何辦法,所以劉邦的這個辦法實際上是非常失敗的。

劉邦知道死後戚夫人下場肯定很慘 劉邦爲什麼不讓呂雉陪葬 第2張

呂雉

從當下的情況來看, 劉邦派出任何人都保護不了劉如意與戚夫人,因爲呂雉的地位太高了,劉邦去世後,呂雉是皇太后,他的兒子劉盈又是當朝皇帝,普天之下沒有人比呂雉的權勢還要高,劉邦曾經想殺死樊噲來阻止呂雉作亂,但就連這個目的也沒有達到,因爲陳平的小心謹慎,保了樊噲一命。

其實劉邦還有個辦法想保劉氏江山,這就是白馬盟誓,劉邦奪取天下之後,曾經與跟着自己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們說:不是劉姓皇族不得稱王,不是有功之臣不得封侯,如有人違背,天下人可以聯合起來共同擊殺。

但是,呂雉在劉邦去世後,大肆分封呂氏子弟爲王爲侯時,幾乎沒有人敢反對,唯一反對的右丞相王陵也被呂雉罷免,而陳平、周勃等人反而支持呂雉分封諸呂的行爲,這一點來看,劉邦的白馬盟誓也成了一紙空文,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其實劉邦想要保全劉如意與戚夫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殺死呂雉,拉呂雉陪葬,但劉邦並沒有這麼做,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呂雉勢力做大了。

劉邦在生前曾經有過換太子的想法與行爲,想把劉盈的太子之位換成劉如意,但是遭遇到強大的反對,其中反對最爲強烈的就是以呂雉爲首的呂氏外戚,呂雉是劉邦的結元配子,也是漢朝的皇后,呂雉的兒子劉盈也是劉邦唯一的嫡長子。

爲了讓劉邦打消換太子的念頭,呂雉動用了一切的資源,不僅請出了張良,而且還請出了商山四皓,這可是連劉邦都請不動的高人,劉邦可是皇帝,連皇帝都請不動的人,卻被呂雉請了出來,可想而知呂雉背後的勢力有多大。

劉邦知道死後戚夫人下場肯定很慘 劉邦爲什麼不讓呂雉陪葬 第3張

呂雉背後的勢力太過強大

呂雉不是一個人,而是有一個集團,呂雉的妹夫是樊噲,樊噲當然會支持呂雉與劉盈,呂雉有兩個哥哥,分別是呂澤和呂釋之,這兩個都跟隨劉邦打天下有功,尤其是呂澤,劉邦在彭城之戰被項羽打得大敗的時候,就是投靠駐守在下邑的呂澤,並在隨後不久就立劉盈爲太子,這一切都不是孤立事件。

劉邦想要換太子之時,就是呂釋之出面請張良幫忙,並請出商山四皓的,呂家在輔佐劉邦在打天下的過程中,立了不少功勞,而且又手握兵權,又是呂雉的兄長,就這樣以呂雉、樊噲、呂釋之、呂澤爲核心的呂氏外戚集團的勢力非常大。

樊噲在劉邦晚期官至大將軍,還在前線率軍作戰,是漢朝地位最高的軍事將領,遠高於周勃、灌嬰等人,這種地位也不是一般功臣能比的,而且樊噲還有最高兵權,大將軍可是全國武將部隊的最高指揮官,所以劉邦擔心樊噲作亂是有道理的。

劉邦與呂雉

正因爲呂氏外戚集團的勢力做大了,所以他們才能請出商山四皓,給劉邦一個下馬威,並保住劉盈的太子之位,事實上,如果劉邦強行換太子的話,就會引發漢朝的內亂,呂氏外戚集團必不甘心退出歷史舞臺,很可能會發動政變,所以劉邦退讓了一步,不換太子,維持現狀。

同樣的道理,劉邦雖然很想保住戚夫人與劉如意,但是並沒有太好的辦法,劉邦不敢也不能動呂雉,動了呂雉就動搖了國本,會導致漢初爲爭奪皇帝之位而引發叛亂,只要是劉邦的兒子做皇帝,他都是能接受的,所以劉邦退讓了。

二、劉邦需要呂雉鎮住一幫功臣。

劉邦除了擔心外戚集團之外,還擔心功臣集團坐大,在西漢初年,外戚集團與功臣集團是僅存的兩大政治集團,而維持這兩大集團的平衡,纔有利於皇權的穩定,但是劉邦深知劉盈軟弱,不能鎮住這幫功臣,這也是劉邦想換太子的原因之一。

劉邦知道死後戚夫人下場肯定很慘 劉邦爲什麼不讓呂雉陪葬 第4張

劉邦與手下

所以劉邦就想讓呂雉來鎮住這一幫功臣,劉邦深知呂雉爲人心狠手辣,有手段,有心機,完全可以平衡功臣集團的壓力,事實上,白馬盟誓就是功臣與外戚相互制衡的條約,劉邦以功臣永世的榮華富貴來換取他們對劉氏皇族的忠心,並用來抗衡那些不姓劉的外戚,這是非常明顯的用功臣制衡外戚的手段。

制衡是相互的,功臣能制衡外戚,外戚也能制衡功臣,從而維持一個相對平衡的政治結構,這一切都需要呂雉這樣一個強勢的人存在。

呂雉是劉盈的母親,這個特殊的身份註定了呂雉不可能奪了自己兒子劉盈的江山,事實上恰恰相反,呂雉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讓自己兒子的皇帝之位更穩定,包括殺韓信、彭越,在劉邦去世後,呂雉還準備做一件瘋狂的事,就是趁機誅殺所有的功臣。

劉邦知道死後戚夫人下場肯定很慘 劉邦爲什麼不讓呂雉陪葬 第5張

劉邦一家人

呂雉爲什麼要這麼做?道理很簡單,功臣指的是有功勞的大臣,而且還是開國功臣,大多是憑藉軍功上位的,一旦成功之後,功臣很容易驕傲,不聽命令,做一些違法的事,呂雉擔心自己去世後,兒子劉盈管不住這些功臣,乾脆殺了省心,呂雉是想爲自己兒子掌權鋪平道路,只惋惜呂雉的這個想法太瘋狂,而且沒有成功的機會,幸好最終也沒有實施。

所以劉邦需要呂雉這樣的強行來制衡功臣,從而維持劉盈江山的穩定,劉盈和劉如意都是自己的兒子,讓誰做皇帝對劉邦來說是一樣的,但對呂雉來說,只有劉盈做皇帝,她才願意,否則就是殘酷的政治鬥爭。

三、劉邦老了,不願意折騰了。

劉邦自從起兵之後,就沒有過空閒的時間,反秦戰爭用了4年,楚漢戰爭用了3年,一統天下之後,平定異姓王的叛亂又用了7年,直到劉邦老了,不願意折騰了。

劉邦知道死後戚夫人下場肯定很慘 劉邦爲什麼不讓呂雉陪葬 第6張

劉邦老了

劉邦如果想殺呂雉,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還要考慮由此引發的後果,呂釋之與樊噲等人是有兵權的,劉邦派出陳平與周勃殺樊噲,陳平都不敢動手,因爲畏懼呂雉的權威,即使劉邦有心剷除呂氏外戚集團,也沒有那個力來折騰了。

劉邦晚年厭倦了戰爭,因爲傷病甚至厭倦了面見大臣,想剷除呂氏集團並非難事,但是需要很多的精力與時間來處理善後事宜,要考慮呂氏一黨的處理結果,並防止引發動亂,此時的劉邦已經老了,六十多歲的人了,不願意折騰了,於是就默認了呂雉的存在。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