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爲何諸葛瞻打不過鄧艾的長途跋涉的疲憊之師呢?

爲何諸葛瞻打不過鄧艾的長途跋涉的疲憊之師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5.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漢末年,漢室衰頹,漢獻帝劉協被曹操所拘,挾天子以令諸侯,而各諸侯也紛紛起兵,爭奪天下。蜀漢自稱"正統"的劉備,東吳割據一方的孫權,無一不想着如何壯大實力,侵佔地盤。羣雄逐鹿,自然也就不可避免的會產生大大小小的戰爭,因此也就有許許多多以弱敗強的戰爭。

263年,司馬昭發動滅蜀之戰。鄧艾偷渡陰平,攻克綿竹,諸葛瞻父子都戰死沙場。鄧艾率領一兩千疲憊之師,再加上新投降的蜀軍,戰敗了諸葛瞻所率領的大批御林軍,也是三國時期以弱勝強的戰爭之一了。

那麼爲何諸葛瞻打不過鄧艾的疲憊之師,這裏面究竟有着什麼原因?以下便是個人的觀點。

爲何諸葛瞻打不過鄧艾的長途跋涉的疲憊之師呢?

鄧艾所率之師雖疲,卻都是精挑細選的精兵強將,戰意十足,士氣高漲。

據《魏書·鄧艾傳》記載:

艾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餘裏,鑿山通道,造作橋閣。山高谷深,至爲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先登至江由,蜀守將馬邈降。

而在馬邈投降後,鄧艾部隊隨即進入江油城。在此期間,鄧艾當然會適當的修整軍隊,補充糧草。也必然會將收服的蜀漢將士的精銳部分歸爲己有,編入隊列,這對於熟悉敵情,儘早克敵制勝也有幫助。

爲何諸葛瞻打不過鄧艾的長途跋涉的疲憊之師呢? 第2張

而上文既然提到了,鄧艾採用如此冒險的方式也要與蜀漢對敵,我們也就不難看出對此鄧艾是報了多大的決心和毅力的。據《三國志》記載,曹魏麾下有將士認爲此戰不利,曹軍萬萬不可輕易出兵,曰"賊未可擊"。而鄧艾則大爲惱怒,說道:"存亡之分,在此一舉,何不可之有。”對此《三國演義》這樣記載:

鄧艾、 鄧忠,並二千軍,及開山壯士,皆度了摩天嶺。

這也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鄧艾下定決心與蜀漢背水一戰的想法。雖然他們在攻打蜀漢的過程中歷經艱險,略有疲憊。但是鄧艾以及自己所率的士兵都是戰意十足的,面對諸葛瞻所謂的"養精蓄銳"之師,又怎麼會怕呢?

第二,單從諸葛瞻與鄧艾的個人能力來看,諸葛瞻實力遠在鄧艾之下,非其敵手。

諸葛瞻從身份上來講,是諸葛亮的獨子。他從騎都尉起步,在綿竹之戰時,已經官至平尚書事以及衛將軍了。可以說他就是從御林軍裏成長起來的,對御林軍自然是十分的熟悉。但是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諸葛瞻在綿竹之戰以前,是沒有什麼作戰經驗的。也就是說,綿竹之戰是諸葛瞻參與的第一次大戰。但初次作戰的諸葛瞻又頑固的沒有聽從黃崇的建議,盲目進攻,正中了鄧艾的計謀,導致其戰敗。《三國演義》曾這樣記載:

願陛下盡發成都之兵,與臣(諸葛瞻)領去, 決一死戰。後主即撥成 都兵將七萬與瞻。而這也只是綿竹之戰失敗的原因之一。鄧艾的軍事能力之強大,更是導致這場戰爭定性爲以弱勝強的戰爭之一的主要因素。讓一個毫無作戰經驗的人,去對抗一個作戰經驗豐富,軍事能力強大的人,這最終的結局,難道不是一清二楚的嗎?而諸葛瞻在與鄧艾對陣之前,或許也是曾接觸過鄧艾的,正是因爲知道敵人有多強大,纔會如此輕易的會被打倒。而此時的蜀漢又有許多地方已經投降,恐怕御林軍內部也不會有很高漲的士氣。鄧艾之兵又來勢洶洶,戰勝的可能性不大。

第三,蜀漢的御林軍戰鬥力或許並不高。

上文我們也提到了,蜀漢的御林軍其實也並沒有很高的戰鬥力。在綿竹之戰之前,蜀漢御林軍也就只參加了一次戰鬥,即公元240年,征討漢嘉蠻夷叛亂的一次戰爭。但是而也就是在這場戰爭中,擔任蜀漢中領軍,統帥御林軍的兩軍向寵陣亡。可想而知,堂堂的御林軍,再征討蠻夷叛亂的小戰中也能讓一軍主帥陣亡,可見其軍隊的實力之低下。所以說,御林軍或許是蜀漢的一個擺設,並沒有什麼真正的戰鬥力。

除了御林軍的實力低下,蜀漢自身的腐敗也間接的導致了綿竹之戰的失敗。在《三國演義》中,其實就已經爲此戰的戰敗結局做了鋪墊。在曹魏攻打過來時,身爲江油城守將的馬邈在聽聞東川己失後,仍然沒有做好萬全準備,僅僅派兵提防大路。又自認爲有姜維把控劍閣關,面對敵軍萬無一失,對軍情毫不在意。由此我們不難清楚,這時的蜀漢恐怕早已經是人才盡失,軍心渙散了。再加上後主劉禪偏信佞臣,蜀國早已空有其表。鄧艾所率之師,大敗諸葛瞻所帶領的軍隊也就不足爲奇。

由此可知,諸葛瞻戰敗的原因,除了鄧艾能力之強,所率軍隊士氣之高漲外,尤其是劉禪寵信宦官黃皓,不得人心,也是戰敗的一大原因。你是如何看待諸葛瞻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爲人知的歷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