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將武則天扶上位的李治到底窩不窩囊?

將武則天扶上位的李治到底窩不窩囊?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將武則天扶上位的李治到底窩不窩囊?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將武則天扶上位的李治到底窩不窩囊?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夜,李治在東都洛陽的真觀殿去世,終年五十六歲。

遺詔曰:“七日而殯,皇太子即位於柩前。園陵制度,務從節儉。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取天后處分。”

簡單說就是:國不可一日無君。我這邊一死,太子就即位。喪事簡單辦,節儉點辦。太子即位後,軍國大事有搞不定的,就讓你老媽看着辦吧!

這最後一句話,分量很重。使得武則天臨朝稱制,甚至廢立皇帝,都有了合法性。

七年之後,也就是690年的九月九日,武則天大赦天下,改唐爲周,正式成爲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從太宗皇帝的一個才人,到成爲尼姑,然後被立爲皇后,成爲皇帝。武則天這一路走來,不可謂不勵志,不可謂不傳奇。而她稱帝之後的一番作爲,明察善斷,選拔人才,改革吏治,發展生產。也爲她贏得了聲譽。

正是由於武則天身上所具有的強勢和傳奇色彩,使得唐高宗李治相形失色,甚至被一些史學家貶低爲“平庸懦弱之主”。

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李治不僅引領着武則天一步步走向權力的巔峯,是女皇帝的引路人,還是一位頗有作爲的皇帝。而他對於武則天的扶植和支持,也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

溫和仁慈的太子

雄才偉略的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路很特別。發動玄武門之變,誅殺太子李建成,逼迫老爸李淵退位爲太上皇,然後自己做了皇帝。

等到李世民需要選定接班人的時候,首先考慮的,自然是避免兄弟互相殘殺的局面出現。

越擔心的事情,越是容易發生。

長孫皇后與唐太宗是少年夫妻,情深義重。所以即使後宮妃嬪很多,唐太宗最尊敬寵愛的還是出身於世家大族的長孫氏。他們的三兒四女也都非常優秀,受到李世民的喜愛。三個兒子分別是李承乾、李泰和李治。

李承乾作爲嫡長子,在李世民即位後就被立爲了太子。他幼年聰慧,又經孔穎達、魏徵等人教導,受到太宗的喜愛。他花費了不少心血,想要努力培養一個好的帝國接班人。但是李承乾有一個問題:腳有點兒毛病,對走路有影響。

戀人之間的情感會變,父母對孩子的感情,也會有變化。

晚年的李世民,非常喜愛嫡次子魏王李泰。李泰才華橫溢,聰明絕倫。寫得一手好書法,也是一位書畫鑑賞家。按照規定,皇子成年後,就要去到自己的封國,不能逗留在京師。但是李泰成年後不用去自己的封地,這是李世民特許的。甚至一度想要兒子搬到武德殿居住,在魏徵上諫後才作罷。

普通父母更喜愛幾個兒子中的一個,也就罷了。皇帝對某一個兒子的喜愛,達到了“寵冠諸王”的地步,就會有麻煩。

因爲父親手裏握着皇權,他對李泰的喜愛,使得李泰滋生了奪嫡之心。

雖然李世民一再表示,自己並沒有換太子的想法。但是李承乾本就因爲腳上有毛病,擔心太子地位不穩。加上父親如此寵愛弟弟李泰,使李泰有奪嫡之念,難免會危機感加重,變得狂躁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鋌而走險了。

貞觀十六年(642年),李承乾派人暗殺李泰失敗,又與漢王李元昌,大將侯君集等人預謀起兵逼宮,迫使李世民退位。事情敗露後,參與謀逆的都被誅殺。

愛子心切的李世民,並沒有處死長子,而是將他廢爲庶人。

太子被廢,重新立儲只能從李泰和李治二人中選一個。李世民吸取教訓,做了一番思考:“泰立,承乾、晉王皆不存;晉王立,泰共承乾可無恙也”。

立李泰爲太子,李承乾和李治就別想活了。立李治爲太子,他的兩位哥哥,都可以性命無憂。

爲了同時保全三個兒子,不再出現兄弟相殘的悲劇。貞觀十七年(643年),李世民選擇立年齡雖然小但溫和敦厚的李治爲太子。

這一次,李世民不再把李泰留在京師了。將李承乾貶到黔州,李泰降封爲郡王,貶到均州。用這種隔絕三兄弟的辦法,確保相安無事。

年幼的李治,也是很聰慧的。他親眼目睹的這一切,對他的一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很有作爲的帝王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駕崩,李治即位爲帝。

溫和仁慈,在與家人相處時有用。要做好皇帝,必須得有強硬的手腕才行。因爲像所有剛登基的帝王一樣,李治面臨的難題,是要鞏固自己的帝位。

登基之後,李治先是征討突厥,保境安民。然後解決了房遺愛、高陽公主的謀反事件。又將吳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蜀王李愔等諸王貶謫或處死,因爲他們得罪了朝廷元老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人。一番操作下來,對於李治有威脅的勢力都被剷除了。

但是元老派的掣肘,也逐漸成爲李治急需解決的問題。“廢王立武”事件,給他提供了機會。

在王皇后的運作下,曾經的小情人武則天脫去了僧衣,從感業寺出來,進入了李治的後宮。聰明有心機,潛伏抓牙的武則天,很快擊退了一衆情敵,越來越受到李治的寵愛。

只是這種寵愛,暫時只能是表面上的,而不是名分上的。

即使貴爲皇帝,李治想要封武則天爲一品宸妃,都要受到宰相等人的反對,最好不了了之。更不要說廢掉王皇后,立武則天爲皇后了。以他的舅舅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爲首的元老派人物,他們背後代表的士族勢力,實在是太過強大了。

王皇后是世家出身,怎麼能輕易廢掉。再說就是立新皇后,那也得是世家大族的女子才行。小武,出身低微,不行。

圍繞皇后的廢立問題,已經不再是皇帝的家務事了。它意味着皇權與元老派權力的爭奪,士族勢力和庶族勢力的爭鬥。

那就先禮後兵吧!

李治親自去舅舅家表明自己要立新皇后的態度,許敬宗等人也勸長孫無忌別那麼犟,給外甥一個面子。長孫無忌堅決拒絕了。

李治又召大臣們進殿商議此事。其他人一看,兩邊都不敢得罪,要麼稱病不來,要麼不敢表態。褚遂良和長孫無忌仍然是老態度,堅決反對。

永徽六年(655年),李治無視長孫無忌等人的反對,廢掉王皇后爲庶人,立武則天爲後。同時,將反對派領袖人物之一的褚遂良貶爲潭州都督,武則天成爲皇后,兇狠報復,一路將褚遂良貶到了愛州(今越南清化)。

顯慶四年(659年),出身於世家大族河南褚氏的老臣死在愛州。同年,被許敬宗誣告的長孫無忌被貶黔州,自縊而死。

隨着他們的死亡,關隴集團爲首的士族勢力受到了嚴重的打擊。李治藉着廢王立武,牢牢地將權力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晚年仍掌握實權

消除元老派勢力之後,李治的身體也開始不行了。經常頭暈目眩,處理國家政務都有困難。果敢聰慧的武則天抓住機會,協助李治處理國家大事的同時,打擊異己,培養自己的勢力。權力逐漸向皇后那裏過度。

但是李治的頭腦還是很清楚的,一度有廢掉武則天的打算。最終被武則天化解掉。

上元元年(674年),爲避先帝、先後之稱,朝廷下詔尊皇帝爲天皇,皇后爲天后。此時的武則天雖然掌握一定的權力,但仍居於後臺。武則天也向李治提出了許多發展生產的治國建議,李治下詔實行。

上元二年(675年),飽受疾病摧殘的李治,甚至想下詔讓武后攝政。宰相郝處俊諫道:“天下者,是高祖、太宗二聖打下來的天下,不是陛下的天下。陛下應該將天下傳給子孫,而不是持國讓人,更不能讓給皇后一族。”李治因而暫時停議。

對於李治來說,他知道祖父李淵是怎麼被迫成爲太上皇的,他也知道自己的哥哥李承乾曾經想要逼宮父親。他將權力放給老婆一點,不能說沒有防範被兒子逼宮的考慮。

事實上,即使是天皇天后二聖共同執政期間,李治仍掌握着實權。

比如武則天的心腹李義府,在武則天成爲皇后的過程中,功勞很大。因爲武則天的庇護,貪贓枉法,肆意亂爲。李治果斷將其下獄,並且封禪泰山大赦天下時,都不赦免他。直到李義府死在流放地。

咸亨三年(672年),武則天的另外一個心腹大臣許敬宗病逝。這對武則天的派系是一次重大的打擊。在爲許敬宗商議贈諡的時候,朝臣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太常博士袁思古建議上諡號爲“繆”,含義爲“名與實爽”,乃是一個惡諡。名不副實,言行不一,說一套做一套,意思就是不是什麼好東西。這個諡號得到了戶部尚書戴至德、太常博士王福畤的附和。

這樣的諡法當然不能令武則天一派的人滿意。但是足以說明,在當時的朝廷中,武則天的勢力,遠遠沒有達到後人想象的那種高度。後來唐高宗詔令在朝五品以上官員公議,議來議去,也只是給許敬宗上了一個“恭”的諡號,意思是“既過能改”。

除了壓制武則天的心腹人物。李治也一直防範着皇后家族的人。王皇后雖然被廢了,她的族兄王方翼卻能繼續受到任用。

直到李治去世後,武則天才算是真正的熬出了頭,報恩的報恩,報仇的報仇。比如追封李義府,貶斥王方翼。雖然在武則天稱帝的過程中,李治是她最初的推手,但是他並不窩囊,並且一直都壓制着以武則天爲代表外戚派人物。

李治的更多功績,被大多數人忽略或輕視了。他治下的“永徽之治”,在發展生產,維護邊疆,都做得相當出色。他治下的帝國疆域版圖,也是唐朝最大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