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武則天所創的銅匭到底是什麼東西?

武則天所創的銅匭到底是什麼東西?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武則天所創的銅匭到底是什麼東西?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所謂“銅匭”,類似於現在的檢舉箱,爲武則天所創,其設立的目的就是爲了方便天下臣民向她進言獻策,以及告密他人“違法”之事。

垂拱二年(686年)三月,武則天“命鑄銅爲匭,置之朝堂,以受天下表疏銘”,她採納了侍御史魚保家“鑄造銅箱,以申天下之冤滯,達萬人之情狀”的建議,鑄造銅匭,置於朝堂之上,以此來方便天下臣民向朝廷投遞意見書或告密信。

自此,“銅匭”就這樣誕生了。

“銅匭”是怎樣的?

武則天所設之“銅匭”,初爲四個,分佈於朝堂的東南西北四角,分別以“延恩、招諫、申冤、通玄”命名,並塗以青、丹、白、黑四色。之後,雖爲方便管理,武則天將其合併爲一個,但仍設有東南西北四口,名字和所塗之顏色悉數未變。

而爲了保證臣民所投遞的文書不外泄,不被他人更換,在將四個銅匭合併爲一個銅匭後,其“銅匭”的構造是十分複雜,據《資治通鑑》所載:“其器共爲一室,中有四隔,上各有竅,以受表疏,可入不可出”,就是說銅匭雖合併成一個,但內部卻分成四格,每格都對應着一個口,從這個口進入的文書絕對不會進入到其他三格中。

同時,投入到這個銅匭的文書是隻進不出的,普通人是無法從這裏取出一片紙的。而唯一能從銅匭中取出臣民所投遞的文書的,就只有是專門負責管理這個銅匭的機構,至於這個機構叫什麼,我們下面會着重介紹。

武則天所創的銅匭到底是什麼東西?

“銅匭”的功能是什麼?

延恩、招諫、申冤、通玄四匭皆有不同功能。

東面“延恩匭”,是爲想讚頌武則天的豐功偉業,或是想對武則天謝恩,亦或者想求個仕途的臣民而設。

南方“招諫匭”,是爲想替朝廷出謀劃策,或是想糾正朝廷朝政之得失的臣民而設。

西方“申冤匭”,是爲想訴說冤屈,想讓朝廷秉公執法,查明真相的臣民所設。

北方“通玄匭”,是爲想告知朝廷天下所發生的自然災害和超自然現象,或是想對武周的軍事行動出謀劃策的臣民而設。

“銅匭”是怎麼運作的?

時,武則天在設置“銅匭”之後,爲了讓“銅匭”能夠達成“由是人間善惡事多所知悉”的目的,即真正的幫助自己在第一時間瞭解到天下所發生的所有事情,包括朝堂和民間。

由此,“銅匭”建立後,武則天就建立起了一個專門慣例“銅匭”的管理機構,這就是“匭使院”,它隸屬於中書門下省,“以諫議大夫、補闕、拾遺一人充使,知匭事;御史中丞、侍御史一人,爲理匭使”,匭使院由諫議大夫、補闕、或拾遺充任的知匭事與由御史中丞、侍御史、給事中或中書舍人充任的理匭使一起共掌院事。

當時,就由知匭事、理匭使二人統率匭使院所屬官員來專門負責處理天下臣民所投遞到“銅匭”中的各類文書。在之中,知匭使“專知受狀,每日所有投書,至暮並進於上”,即由他來專門負責處理“銅匭”中的文書。而在當時,“銅匭”接受臣民投書的時間是在傍晚之後,之所以會定在傍晚,第一是因白天是百官上班的時間,不便於讓天下臣民隨意進入朝堂,第二是怕投書之人在白天投書會被他人認出,從而被人報復。

由此,因臣民投書時間是在傍晚,所以取書的時間就定在每日清晨。在清晨,匭使院的官員就會將昨日傍晚到清晨之前所投遞到“銅匭”中的文書取出,並交由知匭使查看。而後,知匭使就需登記投遞文書之人的姓名、保人、住址等信息,然後派專人前往覈實這份文書是否是他親自投遞的,及保人、地址等信息是否正確,若一切都無誤後,則知匭使會派人通知京兆府,讓其在十日內不得離開京城,要隨時等待被“召問”。

之後,知匭使就會將所有符合條件的文書呈送給武則天,武則天在審閱後,會“事或要者,當時處分”,即會立即處理一些她認爲需要立刻處理的事情,而對於一些她猶豫不決,或是不太重要的事情,她會將其重新交還給知匭使,然後讓其轉送給中書省及理匭使,由他們提出相應的處理意見,之後再交還給她,她看後覺得可以就會批准執行,若不可以則再次發還給中書省及理匭使,讓他們再商量出一個處理意見,如此反覆,直到武則天滿意爲止。

如何讓天下人踊躍的往“銅匭”投書?

到這裏,或許大家都有這麼一個問題,武則天是如何讓天下人自願,及積極的往“銅匭”中投遞各類文書的呢?

首先,對於往“銅匭”中投書的臣民,武則天是秉持着“有功者賞,不實者不追究”的態度的,就是若所上文書內容屬實,且有功於朝廷的,那就賞,低者賞賜金銀財寶,高者賞賜一官半職。而即使所上文書內容不屬實,朝廷也不會去追究他任何的過錯。

想想看,一個誣告不追究,而一旦屬實就能獲得不菲的金銀財寶,甚至是一官半職,你說天下臣民會怎麼做?那當然就是“風聞言事”,只要自己聽說過,甚至是自己認爲,他們就可以立馬投書於“銅匭”之中,反正即使是錯的,也不會有任何的懲罰,而萬一是真的,那可就是一步登天了。

與此同時,武則天爲了讓天下臣民都能踊躍的前往京師向銅匭內投遞文書。武則天還規定“有告密者,臣下不得問,皆給驛馬,供五品食”,即只要是想前往京師投遞文書的,各州縣地方官都需要全力協助,是既需要提供代步工具,又要供給五品官才能享用的伙食待遇。而胡《唐六典》所載:當時五品官員每天都能享受“細米二升,面二升三合,酒一升半,羊肉三分,瓜兩顆,鹽、豉、蔥、姜、葵、韭之屬各有差”的伙食待遇。

想想看,只要有人想要入京投遞文書,朝廷就得無條件的提供給他馬匹,更要每天都供給五品官員的食物待遇。這等待遇對於當時天下大部分百姓來說都是十分誘人的,要知道當時武則天時期,有段時間是處於“天下大飢,山東、關內尤甚”的大災荒年,因此對於只要上京投書就能每天都有肉吃,有酒喝的這等優惠,試問誰能抵擋的住呢?

此外,爲了讓天下臣民更加積極的上京投書,武則天還會親自接見這羣上書的臣民,此時不論是達官貴人,還是貧窮百姓,武則天都會親自接見,以示尊重。想想看,在那個“皇權至上”的封建時代,能被皇帝接見這是何等的榮幸,是足以讓他們名流家族史冊,乃至是縣誌上的存在。

由此,就在武則天這般操作下,是“四方告密者蜂起,人皆重足屏息”,全國開始興起一道上京投文的狂熱風氣

“銅匭”到底有什麼作用?

到這裏,很多人或許就又不明白,爲何武則天要如此不遺餘力的去向天下推行“銅匭”呢?想讓天下百姓都踊躍的上京師往“銅匭”內投書呢?難道,這真的僅僅只是爲了“以申天下之冤滯,達萬人之情狀”嗎?

非也。

武則天之所以會如此“不辭辛苦”的去推行“銅匭”,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穩固,及加強武則天對於天下的統治。衆所周知,垂拱年間,武則天雖已成爲天下實際的掌控者,但此時明面上依舊是大唐的天下,皇帝依舊是唐睿宗李旦,武則天始終都只是黑暗中的統治者,大唐始終都是李家的。當時,武則天始終是不能直接站在世人的面前,說她要當皇帝,想統治天下。

睿宗朝,武則天雖執掌天下已歷數十年,但此時朝野內外還是有許多反對武則天掌權,忠於大唐,忠於李家的忠臣存在着,爲了讓李家重掌大唐神器,他們是發動了一場又一場反對武則天掌權的戰爭,如664年上官儀事件、684年徐敬業之亂、688年越王李貞、琅琊王李衝父子之亂等等。

因此,對於武則天來說,她要想光明正大的掌控天下,去行那改朝換代之事,她首先做的,也必須要做的,就是除掉這些反對自己掌權的李唐忠臣的存在,因爲只要他們在一天,武則天改朝換代的夢想就不可能輕易實現,甚至還會影響到自己此時對於天下的掌控。

但是,此時,若是武則天直接對這些李唐忠臣下手,以“莫須有”的罪名將他們處死,這不但會讓天下人不服,讓她背上“暴君”的惡名,更是會讓那些李唐忠臣孤注一擲,直接發動兵變,同時也會讓那些原處於中立的臣子,毀於忠於武氏的臣子投向到李唐陣營中,因爲他們會害怕自己有一天也會被武則天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

如此,如果武則天真的這麼做,這對於她是絕對不利的事情,它非但不會加強武則天的統治,反而會讓武則天的統治變得更加的岌岌可危。但是,那些忠於李唐的臣子,武則天又不能不除,因爲只要武則天想做皇帝,她就必須殺掉他們,這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那武則天該如何去對付這些李唐忠臣呢?顯然,只有合法的理由才能讓武則天名正言順的將他們除掉。那怎樣才能獲得除掉他們的合法理由呢?其實這就是武則天爲何會設立“銅匭”的最主要的原因。武則天設“銅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獲取能除掉這些李唐忠臣合理的理由。

如上文所說,負責管理“銅匭”的“匭使院”,它雖隸屬於中書省,但卻是直屬於皇帝,當時知匭使收集到的文書,不需要交由中書省,而是直接交由武則天,而這就可避免當時臣民所提交的文書不被官員所截留,直達武則天處,由此就能避免出現官官相護的問題。

由此,“銅匭”的存在就能讓武則天在第一時間獲取那些忠於李唐臣子的“違法”之事,畢竟即使是忠臣,如果真要去刻意的追究,他總有做錯的地方,無論這個錯誤有多小,如果武則天一定要治他的罪,再小的錯誤也會被無限放大。而利用這個被刻意無限放大的錯誤,武則天就能合法的將他們置之於死地,而旁人也再也沒有理由去反駁武則天的行爲。

事實上,從史書中我們可知,武則天所設立的這個“銅匭”,的確爲她合法誅殺李唐忠臣提供了強有力的幫助,據統計,從垂拱二年(686年)到長壽元年(692年)這六年的時間,武則天依靠“銅匭”是相繼誅殺數百位唐宗室,如舒王李元名、長樂王李循琦、嗣蜀王李璠、嗣蔣王李煒、紀王李慎等,及數千名文武百官。而隨着這些李唐忠臣的大量被殺,武則天不但加強了對於天下的控制,更是在日後順利的進行了改朝換代之事。

第二、加強了諫官、御史臺官員監察百官的職能。如前文所說,當時負責“銅匭”的匭使院,其掌院大臣皆從諫議大夫、補闕、拾遺等諫官,及御史中丞、侍御史等御史臺官員中選出。由此,試想讓諫官、御史臺官員去兼任匭使院的掌院大臣,這不就是加強了他們監察百官的職能嗎?

要知道,這些官員本來就有監察、糾察百官的職權,而此時武則天又再一次賦予他們監管“銅匭”這個接收天下臣民上書的機構,及查辦“銅匭”中臣民所舉報官員的案件,這無疑就是大大加強了他們監察百官的職權。

而在當時,諫官、御史臺是直屬於武則天的,由武則天直接管理,因此隨着他們監察百官的職權被加強,也就是意味着武則天對於百官的控制也就越來越強,她對於朝堂的掌控也就越發的穩固。

第三、加強武則天與天下臣民的聯繫,讓她可以在第一時間瞭解到他們最需要的是什麼,以此去推行有利於天下的政策,從而減輕底層百姓對於中央朝廷的牴觸心理,藉此穩固其對於天下的統治。

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從史書中我們可以看出,武則天設立“銅匭”的主要目的雖然是爲了便於自己打擊政敵,控制百官,但也同時有着想爲天下百姓幹些實事的意願在。武則天掌權期間,唐朝雖依舊處於鼎盛時期,但其諸如官場腐敗、土地兼併等問題卻已是“初露鋒芒”。

此時,大商人鄒鳳熾“邸店園宅,遍滿海內”,高宗之女太平公主“田園遍於近甸膏腴”等地主豪強兼併百姓土地的事情在唐初的記載中已是屢見不鮮。而隨着越來越多的百姓失去了土地,或淪落爲流民,或淪落爲奴婢,他們的生活是過得越發的艱難,由此底層百姓與唐中央朝廷的矛盾也就隨之尖銳化。

由此,如若唐朝上層統治階級任由這種矛盾持續惡化,那不客氣的說,唐朝離亡國也就不遠了。因此,對於武則天而言,她想要順利的登基,除了需要擊敗那些政敵,還需要去解決底層百姓與統治者之間的這種矛盾。

那如何才能去解決這種矛盾呢?顯然,歷史告訴我們,要想撫平底層百姓不滿的情緒,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想辦法解決他們目前所面臨的最困難的事情。那武則天怎樣才能知道,他們現在最需要解決的困難是什麼呢?當然,作爲皇帝,她是絕對不可能去全國各地親自問他們需要幫助他們解決什麼事情的,即使武則天原因,但天下那麼大,她也不可能一一去問。

由此,設立“銅匭”,讓天下臣民自己告訴武則天,他們需要什麼,這無疑是最好的選擇。藉助“銅匭”,武則天就可以在最快的時間獲悉此時天下百姓最需要什麼,而藉着這個,武則天就能相對應的推行能解決這個問題的政策,如此當百姓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被解決後,他們自然就不會再反對武則天的統治了。

綜上所述,武則天設立的“銅匭”,其主要的作用有以下三點:一是打擊政敵,二是控制百官,三是撫慰百姓。不過,無論是何種原因,“銅匭”最終的目的就是幫助武則天穩固她對於天下的統治,同時幫助武則天順利進行改朝換代之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