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魏徵爲什麼總是不顧唐太宗的顏面屢屢犯上?

魏徵爲什麼總是不顧唐太宗的顏面屢屢犯上?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3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徵爲什麼總是不顧唐太宗的顏面屢屢犯上?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春天到了,唐太宗召集羣臣要去打獵,魏徵趁着大臣們的那個高興勁一盆冰水潑了上去,春天萬物復甦“隨意殺生豈是明君所爲”,羣臣一臉懵逼的看着唐太宗,太宗在心裏暗暗罵到:“真該除掉這個老匹夫”。

唐太宗在心裏怒罵了魏徵千百遍,但還是當着衆人的面取消了打獵一事,因爲魏徵是個直腸子,雖然不分場合的諫言讓唐太宗顏面掃地,但比起那些阿諛奉承的小人來說,就顯得少見了。

就連長孫皇后得知此事後,都覺得唐太宗太小家子氣了,於是就向唐太宗祝賀,只有英明的君主,纔會有敢於直言進諫的大臣,皇上能得此賢臣,不就是英明的表現嗎?唐太宗聽了頓時喜上心頭,捋了捋鬍鬚下旨賞賜了魏徵。

魏徵是河北鉅鹿人,在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的他不想爲了生計煩惱,就出家做了道士,魏徵在閒暇之時讀了很多書籍,爲自己打下了很好的學問基礎。

隋朝末年,戰亂四起魏徵轉入了瓦崗軍李密的麾下,李密在看過魏徵所寫的文書後大爲讚賞,便急忙召見了魏徵,魏徵自視甚高一上來就像李密提了十條策略,搞得李密十分不滿,但彼此都要面子,李密就誇了他幾句,而事後所謂的策略也被拋到了腦後。

李密文武雙修,爲人十分自負,他用此態度對待魏徵確實不稀奇,但從這點看來魏徵的謀略水平一般,在沒有得到將領的認可和信任之前,就好爲人師的喋喋不休,並不是什麼好事。

魏徵爲什麼總是不顧唐太宗的顏面屢屢犯上?

後來,李密率領瓦崗軍和王世充的部隊在洛陽發生戰事,李密慘遭戰敗投降了唐朝,魏徵也就此歸唐,魏徵追隨部隊在長安待了一段時間後,苦愁一肚子才能無處施展,便自高奮勇到瓦崗軍的舊部,招攬李密的部下。

當時李密的舊將李世勣還在鎮守黎陽,於是魏徵用三寸不爛之舌成功說服了李世勣歸順唐朝,但沒過多久,魏徵與李世勣又被竇建德所俘虜,魏徵就這樣在竇建德的麾下做起了文員工作。

隨着虎牢關戰役的爆發竇建德戰敗而亡,魏徵與李世勣再一次回到了唐朝,這時的太子李建成在羅織勢力,大肆招兵買馬,聽聞魏徵頗有才能,於是便拜他做了太子洗馬,這職位雖然看似和太子走得很近,但一點實質意義都沒有。

魏徵眼看太子李建成處處受到李世民的牽制,便建議太子李建成攻打山東的劉黑闥大軍,來增加戰績,李建成採取了魏徵的意見奏明李淵親自領兵出征,結果大獲全勝,創下了功績,不僅如此,魏徵還一再向李建成諫言對付李世民,以防他奪走太子之位。

直到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在斬殺了李建成後,爲了能讓自己洗白,第一時間想到了魏徵,李世民指責魏徵爲什麼要離間他們兄弟之間的關係,明眼人都知道李建成與李世民早已是敵對關係,哪還需他人挑撥,李世民說出此話無非是想把罪責推給魏徵罷了。

魏徵生性直率,沒有做過多的解釋便脫口而出,如果當初太子聽我的,我那會有今天之禍,李世民聽了哈哈大笑起來,沒想到你還真是頭倔驢,李世民爲了體現自己是位禮賢下士的明君,不但沒有殺他,還冊封他爲諫議大夫。

而讓李世民做夢都沒想到的是,從這時起魏徵便成了隨時敲打他的那根大棒,無論是在處理國事還是個人的生活作風問題上,一經發現魏徵總能說的夾槍帶棒,懟得唐太宗在面紅耳赤之餘領悟到什麼是正確的爲君之道。

有一次,西域諸國想派使者來朝拜大唐,唐太宗知道後高興不已,甚至還在腦海裏生出了萬國來朝的畫面,整個人飄了起來,於是他直接下旨,讓西域使臣前來朝拜。

這時魏徵跳了出來,直言說道各國使者來朝,從邊關到長安經過的關卡較多,容易造成物資浪費,這種純粹的面子活,虛耗國力卻一點好處都沒有,羣臣面面相覷這傢伙活膩歪了,唐太宗撇了他一眼,他還補刀到這些周邊小國想和我們大唐親近,可以讓他們隨意進入經商,但派一羣人來做客還是免了吧,唐太宗只好無奈的將此事作罷。

其實在魏徵的心裏他比誰都明白,他這種不分場合的諫言行爲有時讓唐太宗很尷尬,爲了不影響彼此上下級之間的關係,他也做出來調整,但是一個下級不斷讓領導生氣,還要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領導,這就有些過頭了。

後來,唐太宗在藉着事情多次從側面敲打魏徵,魏徵迅速回擊,作爲臣子如果只顧自己的私利,那國家離滅亡就不遠了,這話讓唐太宗覺得可笑至極,但又覺蘊含道理,難道大唐少了一個魏徵就不行了嗎?

唐太宗在貞觀之治後期,開始變得驕縱、懈怠,漸漸落下了朝政事務,魏徵見此情況立馬上疏,讓唐太宗反思這十餘年來的前後做法,居安思危應該保持持續發展的策略,但魏徵的出發點是爲了江山社稷,而回過頭來想想總有人去盯着領導,這不等於自掘墳墓嗎,但唐太宗沒有嚴懲魏徵,或許朝中正需要這樣一個唱反調的大臣來穩定朝局吧。

貞觀十年,六十四歲的魏徵病逝,唐太宗痛定思痛深表惋惜,作爲一個忠君的諍臣魏徵在朝堂之上影響頗大,這也表明了魏徵爲官的態度。

據統計魏徵向唐太宗當面提出的正式諫議就有五十餘次,用奏疏呈送有十一件,其餘在隨機性事件中思想交鋒更是誇張的有上百次,魏徵這一生下來諫諍語錄有十餘萬句,無論這些諫議有沒有被使用,他都給當時的唐朝帶來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只是苦了唐太宗,幾乎每天都要被魏徵一頓教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