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魏蜀吳三國中,哪一國的百姓生活更好呢?

魏蜀吳三國中,哪一國的百姓生活更好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作爲我們最爲熟知的一個亂世時期之一,由於高頻繁的戰爭,百姓們都不會過得很好。那麼在你們印象中,哪一國的百姓會過的較爲好一些呢?我猜你們大部分人會說蜀國吧,因爲蜀國有劉備這樣的仁義之君,諸葛亮這樣的治世之能臣,這樣認爲來看,蜀國確實能夠過得比較好。可是歷史上真的是蜀國的百姓過的比較好嗎?

魏蜀吳三國中,哪一國的百姓生活更好呢?

蜀國

據史記記載,在東吳第三代皇帝孫休時期,曾派遣一支使臣去往蜀國訪問,使臣回來後,孫休問蜀國情況如何,使臣回答道:“經其野民皆菜色”意思就是說,路過看見蜀國的百姓臉上都是菜色,這是因飢餓導致的營養不良。孫休聽完使臣的話就放心了。是什麼原因導致昔日富庶的天府之國變得如此?

我們來看看,劉備入川到蜀國滅亡,這期間一共打了多少場大仗

魏蜀吳三國中,哪一國的百姓生活更好呢? 第2張

先是公元212年至公元214年劉備的入川之戰,然後是公元217年至公元219年劉備奪取漢中之戰,最後是公元221年至公元222年的夷陵之戰,夷陵之戰讓讓本來就有些沉重不起的蜀地徹底垮了。劉備去世後,蜀地在諸葛亮的勵精圖治下,有所好轉一些,公元225年諸葛亮又打了一場平定南中之戰,公元228年至公元234年諸葛亮打了五場北伐戰爭。這些戰爭所用的物力、人力、財力終將是要分攤到蜀國每個百姓身上,蜀國除了成都平原及一些地方能夠種植糧食,其餘地方耕種難度大,且產量低。蜀國人口共90萬,卻要供養起10萬大軍,蜀國百姓過得好不好可想而知。

吳國

據《三國志》記載,孫權是個很注重民生的人,他曾自領一份農田,和百姓一起耕種。公元240年,孫權看見百姓們負擔沉重,恰逢又是天災的年份,糧食歉收,而官吏又還在壓迫着百姓,於是他下令嚴查,並有強榨百姓的可以向他舉報。

相比起其他兩國對外的戰爭,吳國更多的是對內的,孫權在接手孫策的位置後,發動了統一江東的戰爭,先後拿下了會稽、吳郡、丹陽、豫章、廬陵尚未歸順之地。在此後的數年間裏,孫權一直在忙着處理山越的反覆叛亂,還有其他地方叛亂。

相比起蜀國的百姓,吳國的百姓稍微過的較爲好一些,不僅是因爲吳國人口比蜀國多,還有孫權的體恤百姓。但是吳國的百姓依舊生活在內亂的恐慌中。孫權之後的兩位君主也多次壓榨百姓,因此吳國的百姓也生活的不太好。

魏國

早在曹操擔任濟南國國相的時候,就因爲有官吏壓榨百姓,被曹操砍了。公元196年,在謀士的建議下,曹操開始實行屯田政策,並招收流民,百姓們的溫飽問題得到初步解決,軍隊的糧食問題也得到解決。在此後曹操平定袁紹之後,又大規模實行屯田並興修水利,還打壓豪強土地兼併問題,這一下子就得到老百姓的擁護。儘管曹魏對外的戰爭也是非常頻繁,但由於魏國人口衆多,加之曹魏三代的勵精經營,百姓們的生活還是稍微的安定。

曹魏後期,曹叡大興土木,建造宮殿,給百姓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此後又發生了“淮南三叛”,加之對外戰爭頻繁,百姓們還是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三國時期,可以說沒有一國的百姓過的較好,由於長期的戰亂,人口大規模減少,東漢末年人口還有5000多萬,但到晉朝建立時人口就只有700多萬,儘管那個年代很熱血,但代價就是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戰爭年代,百姓永遠沒有幸福。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