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乾隆爲何要毀了田文鏡的墳墓呢?

乾隆爲何要毀了田文鏡的墳墓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田文鏡的墳墓被乾隆下令所毀,出自地方誌《易縣誌》,裏面記載了乾隆三年的時候,乾隆帝祭拜其父親雍正帝時,由於田文鏡的公墓佔了泰陵神道導致乾隆的車輦無法通過,於是守陵官員就推平了田文鏡的墳墓。

地方誌是我們研究歷史的重要依據,然而裏面講述的東西也不一定都是真實的,我們研究歷史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辨別一些史料的真僞,《易縣誌》裏面記載的這個事,多半有出入。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什麼是神道,一般的陵墓都分爲兩個部分,一個陵寢的主體建築,另一個就是神道,我印象最深的是明孝陵,方城裏面的以及北面都是主體建築,主體建築南面的大長道就是神道。

乾隆爲何要毀了田文鏡的墳墓呢?

說田文鏡的墳墓佔了雍正帝的神道,這個應該是不可信的,清朝時期的禮儀規格最爲繁瑣,不可能出現這樣的低級錯誤。而且田文鏡死在雍正之前,更不可能發生這樣的事了。

清朝時期爲了彰顯皇帝對臣子的體恤,對於功勞很大的人,在死後可以陪葬帝陵,能夠有這種殊榮的人,並不多,田文鏡算是雍正朝爲數不多的人之一。田文鏡是以監生入仕的官員,就是那種上了官學,但是沒有考中的一類人,在古代官員體系中最不入流,田文鏡在基層熬了幾十年,一直到雍正帝即位,用人以“重能輕賢、重才輕守”爲原則才提拔起田文鏡。

當時已經年過六旬本來在仕途上不可能再有作爲的田文鏡被雍正帝火速提拔,在署理山西布政使期間,改善了吏治得到雍正帝的垂青,第二年被調往河南擔任巡撫,以雷厲風行的執政風格推行雍正帝的新政。

雍正六年,雍正特設河南山東總督讓田文鏡主政,由於田文鏡爲官清明,而且不怕得罪人,雍正帝稱其爲“模範疆吏”,是雍正一朝較爲有影響力的官員,然而啓用時歲數已大,在雍正十年,72歲的田文鏡病逝。在田文鏡死後,雍正將其葬在泰陵附近,諡號端肅,還入了河南賢良祠。

乾隆爲何要毀了田文鏡的墳墓呢? 第2張

儘管田文鏡在雍正一朝獲得了極大的殊榮,但是在乾隆朝後期,卻被守陵大臣夷爲平地,這裏面與《易縣誌》的記載是有出入的,是不是乾隆下令還不一定。

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乾隆對雍正時期重用的官員並不太友好,首先就是張廷玉,兢兢業業一輩子,作爲三朝元老,最後被乾隆百般捉弄。而李衛也受到了極差的評價,在乾隆南巡期間,就曾讓人砸了李衛的神像,並且表示:“李衛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驕縱,初非公正純臣。託名立廟,甚爲可異!”甚至還說如果李衛還活着,必定要治他的罪。

對於田文鏡,由於死的早,在乾隆即位前就已經下葬了,算是沒有和乾隆打過什麼交道,乾隆也沒有直接評價過田文鏡,但是在處理田文鏡的繼任河南總督王士俊案的時候,也能夠看出乾隆對田文鏡的態度並不好。

乾隆剛即位的時候,河南總督王士俊爲了河南開墾,開捐輸導致河南民衆怨聲載道,乾隆帝因此免去了王士俊的官職,理由是:“河南自從田文鏡上任督撫以來,嚴格治理,他的下屬官吏竟然剝削民衆,致使河南人民深受其困。前年田文鏡隱匿河南災情不報,百姓流離失所,幸虧先帝愛民,派遣官員前去賑撫,才保證河南的安定,這件事天下人盡皆知。”前一句話直接否定了田文鏡實行嚴政以來的所有功勞,後一句則認爲田文鏡瞞報災情是有罪的。但是當時乾隆剛剛即位,還依賴雍正留下的班底才能運轉,所以沒有深究,等到乾隆五年的時候,河南巡撫雅爾圖上奏表示要將田文鏡挪出河南賢良祠,乾隆最後認定:“鄂爾泰、田文鏡、李衛都是先帝的重臣,其實田文鏡不及李衛,李衛又不及鄂爾泰,而他們三人素來不曾謀合。所以不能翻出前案。”

可以說,差一點田文鏡連賢良祠都被挪出來,倒是年輕時的乾隆帝還有點良心,只不過隨着年齡的增長,到乾隆60多歲的時候徹底忘了初心,大興文字獄,大搞翻案風,凡是雍正認可的大臣,乾隆一律打倒,凡是雍正打壓的羣體,乾隆一律平反,產生這種“變態”的行爲,也讓常人所無法理解。

雍正剛剛給翻案的鰲拜,乾隆直接給否認,而在明朝被定義爲漢奸的袁崇煥卻被他平反,時至今日,乾隆對歷史人物的蓋棺定論還對當今史學評價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田文鏡的墳墓大概就毀於這一段時期,雖然沒有找到相關資料證明是乾隆讓人夷平了田文鏡的墳墓,但是沒有上級命令,守陵大臣會擅自毀了皇帝的陪陵?

《易縣誌》中記載田文鏡的墳墓被毀,與真實歷史有一定出入,但並非捕風捉影,田文鏡墳墓被毀,至少有着乾隆的默許。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