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清朝共有114名狀元,爲何有三個省顆粒無收?

清朝共有114名狀元,爲何有三個省顆粒無收?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6.8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清朝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中國有1283年的科舉歷史,期間涌現了數以百萬計的舉人和十多萬名進士,而作爲這個龐大知識分子羣體之巔峯的“狀元”則屈指可數。

數據顯示,從唐朝到清朝,一共產生了592名狀元。清朝近300年間,一共產生了114名狀元。

清朝共有114名狀元,爲何有三個省顆粒無收?

那麼,清朝的這114名狀元,分別來自哪些地方呢?

它們分別是:八旗 3人、直隸省 4人、江蘇省 49人、安徽省 9人、江西省 3人、浙江省 20人、福建省 3人、湖北省 3人、湖南省 2人、河南省 1人、山東省 6人、陝西省 1人、四川省 1人、廣東省 3人、廣西省 4人、貴州省 2人。

顯而易見,江蘇省走出的狀元最多,49人佔了狀元總數的4成。加上江西省的3 人和安徽省的9人,兩江地區的狀元佔了狀元總數的一半有餘。兩江地區繁華富庶,人煙稠密,老百姓比較重視教育,捨得花錢送孩子讀書,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

有讀者問了,八旗並不是行政省份,爲什麼會有3名狀元呢?

清朝入關後,恢復了科舉考試。在最初的科舉考試中,滿人和漢人同科考試。很明顯,滿人考不過漢人,連續3榜狀元都被漢人收入囊中。因此,1652年,清廷分設漢、滿兩榜科考。漢人和滿人分開進行考試。於是,當年就產生了第一個滿榜狀元——麻勒吉。

1655年,繼續分設漢人、滿人兩榜科考,因此又產生了一名滿人狀元——圖爾宸。從1655年之後,清廷不再分設漢人、旗人兩榜科考,就這樣圖爾宸成了最後一個滿榜狀元。

200多年過去後,到了1865年,終於又出現了一名八旗學子考取了殿試第一名,成爲狀元,他叫崇綺。如果說麻勒吉、圖爾宸能夠考上狀元,得益於分設漢、滿兩榜科考,算是“佔了便宜”,成色多少顯得有些不足,那麼崇綺就是貨真價實的狀元。

清朝共有114名狀元,爲何有三個省顆粒無收? 第2張

就這樣,八旗出現了3名狀元:麻勒吉、圖爾宸、崇綺。

順便一說,崇綺的下場非常慘烈。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太后、光緒皇帝逃到陝西西安。崇綺和榮祿奉命留在京城,主持大局。不料,崇綺在保定時,留在京城的家人全部自殺。崇綺在極度悲憤之下,留下一首絕命辭“聖駕西幸,未敢即死,恢復無力,以身殉之”後,自縊殉國。

在這114名狀元裏,河南省、陝西省和四川省,分別只佔據了1個名額。有意思的是,陝西省這名狀元,是“撿來”的。

1761年,殿試結束後,乾隆皇帝親自閱覽試卷。他發現第一名是江蘇陽湖才子趙翼時,皺了皺眉。前幾次殿試的狀元、榜眼、探花,多爲軍機、中書獲得,有人便造謠,說殿試的前三甲都是爲軍機、中書們準備的。乾隆皇帝考慮到趙翼以內閣中書的身份入直軍機處這一點,便繼續往下翻,到第三名陝西學子王傑的考卷時,眼前一亮。陝西不是許多年沒有出過狀元嗎?乾脆就把趙翼和王傑互相交換。

清朝共有114名狀元,爲何有三個省顆粒無收? 第3張

於是,會試中考了第一名的趙翼,成了探花;會試中考了第三名的王傑,成了清朝立國近300年間唯一的陝西狀元。

河南省、陝西省和四川省還算幸運,畢竟沒有在狀元上“吃鴨蛋”。另外有3個省就可憐了,近300年間顆粒無收,1個狀元都沒有考取。

這3個省分別是山西、雲南和甘肅。

山西在古代教育比較發達,產生了不少狀元。從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第一次科考,到清朝光緒三十年(1904年)最後一次科考,山西先後出現了25位狀元,其中唐朝5人,宋朝4人,遼朝1人,金朝14人,元朝1人。這就是說,從明朝以後山西就不產生狀元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