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歷史上錦衣衛的“繡春刀”與“飛魚服”什麼樣?

歷史上錦衣衛的“繡春刀”與“飛魚服”什麼樣?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錦衣衛,掌侍衛、緝捕、刑獄之事,恆以勳戚都督領之,恩廕寄祿無常員。凡朝會、巡幸,則具鹵簿儀仗,率大漢將軍共一千五百七員等侍從扈行。宿衛則分番入直。朝日、夕月、耕耤、視牲,則服飛魚服,佩繡春刀,侍左右。---張廷玉之《明史》職官

其實真正的繡春刀長啥樣,並沒有留下靠譜的文字記載或出土實物,流傳的畫作也是寥寥帶過,沒有明確提出哪類刀屬於繡春刀,給後人留下許多謎團。比較靠譜的解釋是,繡春刀是朝廷配發給廠衛使用的官刀的統稱,其形制可能並不是只有一種。由於是官制刀,又是廠衛所用,因此使用了很多鎏金錯銀的裝飾,也就起了這麼個風騷的名字。

根據《大明會典》之類的典籍和一些明清筆記,繡春刀也有可能只是一種禮器,給近臣在禮儀、出行、祭祀等特殊場合使用,“本朝文武大臣扈從車駕,則賜繡春刀、椰瓢、茄帶”“錦衣衛官登大堂者,拜命日,即賜繡春刀、鸞帶大紅蟒衣飛魚服,以便護大駕行大祀諸禮。”但是廠衛在執行他們的“特殊公務”時,使用這種佩刀也不是沒有可能,畢竟特務系統真正動刀子的機會沒有動作片裏虛構的那麼多,一旦需要掏刀子,儀仗用刀也並非不能用於實戰。所以最大的問題並不在於繡春刀的形制,而是它“到底是可以作爲實戰器的禮器,還是可以作爲禮器的日常佩刀”。

繡春刀古史記載中極少有的制式兵器,錦衣衛可以不穿飛魚服,但不能不佩繡春刀,傳說繡春刀每一柄都是千錘百煉之作,所以刀鋒犀利無比。雙手持刀,一刀砍下,足可把整隻馬頭砍斷。哪怕是富強的大明帝國,也無力將這樣的寶刀裝備部隊,只有天子親軍錦衣衛,纔會人手一柄!但繡春刀到底長什麼樣?現代已無人確切知道,因爲沒有流傳下來,都只是傳說,甚至有說單刀的,有說雙刀的,衆說紛紜。現在唯一能見的錦衣衛兵器是臺灣收藏家刀狂王度所藏“東廠雙刀”,此兩刀共用一個刀鞘,一刀之刀柄刻“東”字、另一刀之刀柄刻“廠”字。合刀“東廠”二字相對面置內側。王度三十年前偶得此刀,當時他並未料到它竟是孤品,此刀爲已故臺灣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最愛,但秦院長也沒認定爲繡春刀,因此被稱爲“東廠雙刀”。

歷史上錦衣衛的“繡春刀”與“飛魚服”什麼樣?

那麼飛魚服呢?稱它爲中國歷史上打架最帥的官服是不爲過的,跟納粹軍裝一個道理。飛魚服非常漂亮,是補色爲飛魚的袍服,飛魚並不是現在所說的那種海魚,而是一種近似龍首、魚身、有翼的虛構形象。明中期公務員制服的視覺識別體系缺少把控,有的人專門把飛魚服穿得像蟒袍(衣服上繡有類似於蟒蛇的動物,頭上有兩隻角,而飛魚紋,則是由蟒形加上魚鰭魚尾異化而來,像一條龍)。上面並不是繡了一條蟒蛇,而是四爪之龍(皇家之龍五趾)。於是朝廷嚴厲控制了百八年,至明末奢華之風又起,逐漸背離了中期簡潔大方的審美,電影《繡春刀》正與此暗合。中國以前的屬國,現在被印度吞併的不丹,國旗上繡四爪金龍,其實就是蟒,五爪金龍只有天朝皇帝才能用。

飛魚服由明代國家織造局生產,在設計上爲單袍,領口交疊,單邊右襟在上,闊袖束腰,下襬寬大呈“曳撒”式。在前胸、後背、兩肩、通袖及膝瀾處,彩織以飛魚、流雲、海浪及江崖圖案。飛魚服在大明朝服衆僅次於鬥牛袍,屬於二品朝服,錦衣衛中二品當然是少數,而爲了表示榮寵,正六品、百戶以上的中高級官員也有資格穿飛魚服。但它又不是錦衣衛的工作服,一般低級的錦衣衛也不能穿。電影中,老大升爲百戶,換穿的就是銀色飛魚服。《繡春刀》的服飾道具比較考究,華麗卻又寫實的兵器也得到了觀衆的認可。但是有一個不足之處,兵器刀條(刀身)問題都不大,甚至還原度很高,刀裝卻惡俗,工藝品氣息太濃,清朝的味道也太濃。當然,明末與清初的兵器形制有模糊不清的地帶,比如刀劍鞘的全金屬封邊到末期就沒再繼承。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