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雍正皇帝爲何不葬入欽定的皇陵? 雍正的墓在哪

雍正皇帝爲何不葬入欽定的皇陵? 雍正的墓在哪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世宗雍正死後爲何不入葬清東陵?清世宗雍正帝的陵叫泰陵,建在泰寧山主峯之下,位居西陵中心,佔據了至高無上的位置,像其祖父順治皇帝、父親康熙皇帝陵一樣,也修建了大紅門、更衣殿、七孔橋等,而且在大紅門之外居然建了三座石牌坊,比他祖父順治皇帝的孝陵竟多建了兩座。可見其生前的政治野心在修建陵墓上也表現的不甘示弱。

清東陵是順治皇帝欽定的皇家陵園。康熙二年(1663年)昌瑞山主峯南麓建起的順治皇帝的孝陵,是陵園的第一座陵墓。十幾年後,孝陵東側又建起了第二座皇陵--康熙皇帝的景陵。按照這個順序,本來陵墓可以一個皇帝接着一個皇帝建下去,可是剛到第三個皇帝清世宗雍正皇帝就改弦易轍,把他自己的陵建在京西易縣的泰寧山下,距離清東陵有數百里之遙,這是爲什麼呢?

根據當時官方的材料記載,原來雍正皇帝的陵址是選在清東陵界內的九鳳朝陽山,後來有一位好事的大臣向皇帝報告說:朝陽山萬年吉地“規模雖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帶砂石,實不可用。”於是雍正皇帝廢了九鳳朝陽山吉地,命聖祖第十三子怡親王允祥、雲貴總督高其倬帶領精通風水、善曉陰陽的術士重新相度萬年吉地。他們踏遍了領近京城省份的山山水水,終於在直隸(河北省)易縣找到了一塊叫泰寧山的地方。

雍正皇帝爲何不葬入欽定的皇陵? 雍正的墓在哪

允祥和高其倬在向皇帝報告時,說泰寧山這塊地方是“乾坤聚秀之區,陰陽匯合之所。龍穴砂石,無美不收;形勢理氣,諸吉兼備。山脈水法,條理詳明,是爲上吉之址。”雍正皇帝看中了泰寧山這個地方,但又怕遠離孝陵和景陵,有違典制,落一個不孝無義的罪名,所以令大臣們會議具奏。

大臣們已經猜透了皇帝的心理和用意,他們旁徵博引,列舉歷史上各朝代遠離祖陵另建陵園的先例,力圖爲雍正皇帝遠離祖陵,另闢新陵區尋找藉口和理由。他們最後說:“易州及遵化州地界與京師密邇,同居畿(jī,意思是古代稱靠近國都的地方)輔,並列神州,其地實未爲遙。”雍正帝對大臣們的復奏十分滿意,這時他再也沒有什麼顧忌了,於是決定在易縣泰寧山正式興建陵寢。

有人對此持有不同看法。他們認爲,官方記載必然要隱惡揚善,表面上要說得冠冕堂皇,實際上並非如此。雍正帝篡改了他父親康熙帝的傳位遺詔,殘酷地鎮壓了與他爭奪皇位的衆家兄弟,才爬上了皇帝寶座。據野史講述,康熙死時的遺詔上寫的原文是:“傳位十四阿哥胤禎。”在康熙繼承人方面,最得康熙賞識又衆望所歸的是皇十四子胤禎。康熙五十七年,胤禎被任命爲撫遠大將軍總領西北各路大軍,代父親征新疆和西藏。康熙親口誇獎胤禎有帶兵才能,是良將,要部下絕對服胤禎,因此對皇十四子胤禎厚愛有加。但在康熙奄奄一息的時候,雍正買通康熙心腹大臣隆科多,將遺詔上的“十四子”改爲“於四子”,將“胤禎”改爲“胤禛”了,這樣才順理成章、如願以償地當上了皇帝。所以,他心虛理虧,不敢死後葬在他父親的身旁,只得遠離景陵另闢陵區。

還有第三種說法,雍正皇帝作爲一代英主,雄心勃勃,從不甘於人下。東陵陵區幅員遼闊,吉穴佳址很多,九鳳朝陽山即便真的風水不好,在陵區之內還可以再找吉址,根本沒有必要遠離祖陵另闢陵區。在當時規定,後代兒孫的陵寢在規制上根本不得超越祖陵。孝陵作爲開國皇帝的陵寢,又是清軍入駐中原統一全國後建立的第一座陵寢,雄踞陵區至高無上的位置,規模宏大,體系完備。雍正皇帝也想把自己的陵寢修建得像孝陵一樣威風,要達到這個目的,在東陵是不可能實現的,只有遠離景陵另闢陵區才能實現。正是出於這個目的,雍正皇帝才置東陵界內諸多吉穴於不用,在京西易縣新闢陵區。這三種猜測都有自己的道理,也都沒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所以,這件事情就成爲一段撲朔迷離的清宮祕史,爲後世人所不得而知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