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古代戰爭中,士兵們是如何估算敵軍兵力的呢?

古代戰爭中,士兵們是如何估算敵軍兵力的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6.4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現代戰爭當中,軍隊的人數衆寡已經不再是戰爭勝利的決定性因素。然而在古代,這種情況卻是恰恰相反。在軍事技術落後,作戰方法原始的古代戰爭中,軍隊數量的多少直接決定了戰爭的勝利與否。雖然歷史上也有很多以少勝多的案例,但這種情況畢竟是少數,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用兵如神。一旦遭遇強強對決,軍隊的數量就成爲了勝敗的關鍵。因此,在冷兵器時期,判斷敵方兵力的多少是非常重要的。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知道了對方的軍事實力和軍事部署,才能更好的迎戰。

我們經常在影視劇中看到這樣的場景,一名士兵急匆匆的跑到將帥的面前彙報說,敵方有多少人來犯,並詢問下一步的作戰計劃。說到這裏,可能很多人會有疑問,在軍事技術落後的冷兵器時代,古人是如何估算出敵方的兵力的呢?原來,古代軍隊中有一種特殊的兵種,名爲斥候,專門負責刺探敵方的情報,其功能與現在的偵察兵類似。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期就已經有專門的諜報人員了,直到漢代時才正式設立了偵查兵斥候,以及斥候的頂頭上司候吏。說到這裏,可能有人會問,斥候是如何工作的?他們又是如何刺探情報的?

古代戰爭中,士兵們是如何估算敵軍兵力的呢?

古代既沒有衛星也沒有雷達,斥候爲了獲得敵方的軍情,只能採用最原始的方法判斷敵方的兵力。然而,只靠肉眼去數實在是太不容易了,如若敵方派出了幾十萬大軍,斥候就是累死也數不清敵軍的人數。更何況,敵方也不傻,不會任由斥候刺探自己的情報。《孫子兵法》有言,兵者,詭道也。大將帶兵出征時不但不會泄露己方的軍事實力,甚至還會故意誇大或是縮小自己的真實兵力來誤導敵方。三國時期就經常出現這種情況,董卓率兵進洛陽的時候只有3000兵力,爲了能夠順利奪權,他製造了很多矇騙衆人的假象。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只依靠登高望遠的方式,並不能得到真實可靠的情報。那麼古代將領又是如何判斷敵方兵力的呢?首先,能夠帶兵出征的將軍大多都是征戰無數,經驗十分豐富的老手,他們本身就對敵方的兵力有一個大概估算。以蜀國舉例,三國時期,蜀漢僅有益州一州之地,其兵力不會太多。如果劉備對外宣稱說自己有六十萬大軍,恐怕沒有人會相信。有了一個大體的估算,剩下的就好辦多了,古代打仗時,將領怎麼知道敵方來了多少兵馬?此3種方法最常用。1.根據駐紮估算人數。古人打仗時有一套特定的排兵佈陣規則,根據駐紮的規模,將領的旗幟都可以估算出敵軍的兵力。

古代戰爭中,士兵們是如何估算敵軍兵力的呢? 第2張

夷陵之戰時,陸遜就是通過這種方式得知了劉備的兵力部署,並最終打敗了劉備。2.根據後勤判斷敵軍兵力。早在戰國時期,魏國大將龐涓就通過數敵方的竈臺數量判斷出了孫臏的兵力。有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孫臏預料到了龐涓會用這種方式,於是他讓士兵減少竈臺的數量矇蔽龐涓。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了解敵方的糧草運輸,飲水供應等方法判斷敵軍的數量,亦或是抓捕幾個俘虜進行詢問。3.瞭解敵方的將領級別和軍隊編制。古代的軍隊大多有固定的編制,例如三國時期每百人設一百夫長,明朝的一個衛有五千多人,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大體判斷出敵軍的兵力。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