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英國模擬第三次世界大戰:設想蘇軍全面攻陷歐洲

英國模擬第三次世界大戰:設想蘇軍全面攻陷歐洲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伴隨蘇聯1979年入侵阿富汗,蘇聯和西方國家的關係一度達到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以來的最低點。西方當年究竟想如何採取措施應對?英國《每日郵報》2月26日披露英國國家檔案館剛剛公佈的保密期限爲30年的文獻說,在1981年,英國時任首相撒切爾夫人感到陷入“從未有過的政治困境”,而她領導的政府最終決定模擬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場景,來推演英國一旦動用核武器將帶來什麼後果。

“蘇軍全面攻陷歐洲”

“1981年,上臺僅僅22個月的撒切爾夫人在唐寧街10號首相府裏坐立不安”,英國國家檔案館披露的文件顯示,這位“鐵娘子”當時自認比任何一屆前任的處境都更加困難,於是授意內閣辦公室策劃一場幾乎可以亂真的高度機密演習行動,爲可能發生的戰爭做最壞的打算。

按照內閣辦公室的演習設想前提,“在1979年的聖誕節,蘇聯紅軍已經攻入阿富汗。與此同時,美國剛剛經歷大選,新總統里根陷入複雜內政,白宮暫時無暇防範蘇聯的軍事進攻。英國政府當時對蘇聯方面的假設狀態是:蘇共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在一場政變中被趕下臺,克里姆林宮的政局被主戰派克格勃高層掌控。換句話說,一旦戰事爆發,東西方沒有談判的可能性。

在當時的這場模擬中,撒切爾夫人的角色由英國政府負責緊急事務的內閣官員理查德·哈迪·史密斯扮演。這位“撒切爾夫人”面對即將陷入一片混亂的國家,一再閱讀來自歐洲盟軍最高統帥部的信函,在信中她被要求授權對前首相丘吉爾稱爲“鐵幕”的區域發動核武攻擊,就此打響第三次世界大戰。在“撒切爾夫人”的批准下,美軍在英格蘭肯特郡格林漢姆的導彈發射基地1981年3月9日進入戰爭待命狀態,將打擊目標瞄準東歐及蘇聯地區。按照內閣辦公室的設計,北約盟軍所處的區域被劃爲“藍色地帶”,而蘇軍佔領地區被劃爲“橙色地帶”。

僅僅兩天之後,英國政府已經斷定戰事不可避免:來自英國軍情六處的情報顯示,蘇軍在土耳其邊境聚集大量軍力,在保加利亞邊境線上也部署大量兵力。

英國模擬第三次世界大戰:設想蘇軍全面攻陷歐洲

之後幾天,戰事變得更加不利於西方盟軍。華約組織的兵力很快全面佔領南斯拉夫地區。同時,西德和挪威也瀕臨淪陷。而伊拉克全面倒向蘇軍聯盟,傾其國力攻擊鄰國土耳其,在亞歐交界處撕開另一道軍事突破口。此外,來自挪威情報部門的消息說,其東北部邊境已經發現徐徐攻來的蘇軍,城破指日可待。

“撒切爾夫人”決定用核彈攻擊“鐵幕”

“1981年3月16日清晨,蘇軍戰機飛進英國領空投下100枚炸彈,讓蘇格蘭第一大城市格拉斯哥、英格蘭主要城市利物浦、曼徹斯特和南安普敦頃刻間變成一片瓦礫,數以萬計的民衆喪生。各地火車站和英國皇家空軍基地每天都遭到轟炸,成千上萬驚恐的民衆逃出大城市,隨處可見搶掠等犯罪景象。”

英國當局當年的假想認爲,在蘇軍轟炸英國行動進行半個小時後,撒切爾夫人召集時任英國外交大臣卡靈頓、國防大臣諾特在唐寧街10號舉行緊急會議,商量對策。在假想戰爭的演習中,一名資深內閣官員扮演的卡靈頓認定,“歐洲聯軍已經在當天清晨4時30分左右,被蘇軍在歐洲戰場全面重創,無論美軍、英軍還是西德軍隊都無法與橙色軍團匹敵”。在當天的戰事發展中,最令英國擔心的是,位於挪威博漢姆的歐洲聯軍第四空軍基地遭到蘇軍傘兵的突襲淪陷,蘇軍的空中打擊力量距離倫敦近得令人心慌。

當天的軍事分析會議持續近3個小時,“撒切爾夫人”最終決定,要求內政部發布戰時警報。但就在這場內閣會議結束後數小時,英國中央政府大樓遭遇意外的汽車炸彈襲擊,接着白金漢宮附近的格林公園地鐵站也遭遇爆炸,8名平民當場斃命。在愛丁堡機場和倫敦維多利亞火車站,具有愛爾蘭極端民族主義背景的組織發起恐怖襲擊,超過百人在爆炸中喪生。

戰火硝煙下的倫敦,經濟也陷入亂局。各種能夠長期儲存的罐頭類食品被搶購一空,白糖和麪粉等生活必需品也在市面上絕跡。倫敦以及英格蘭東南部人口密集區域的汽油價格先是飆升,但很快就售罄。爲了減緩城市人口對生活用品的消費速度,英國國防部還將大量男性員工的德國籍妻兒送回德國暫住。當時每天至少有1.5萬英國人選擇出國避難。

英國政府在3月17日宣佈將首都倫敦、蘇格蘭愛丁堡、威爾士加的夫的所有重要資產進行安全轉移。內閣戰爭辦公室要求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出面發表講話,鼓勵英國民衆不要在戰火中屈服。但在當天,華約組織的最新分析認爲,英國的防空力量已經在蘇軍猝不及防的襲擊中被基本打垮,沒有還手之力。

面對嚴峻的事態,越來越多的英國高級將領要求“撒切爾夫人”宣佈啓動核武裝置,向蘇聯發動核攻擊。英國陸軍參謀長認定,只有通過核戰爭才能夠扭轉戰局,軍方甚至認爲需要調配至少250枚核彈來打擊橙色軍團控制的地區。啓動核戰爭的想法在內閣辦公室的會議上得到壓倒性支持,閣員們認爲,只有讓“撒切爾夫人”按下核按鈕,蘇聯纔會和西方進行談判;同時“撒切爾夫人”的同僚們普遍認爲,即便是英國率先發動核戰爭,從法律上來說也是正義的。

3月20日,蘇軍攻入西德,在歐洲聯軍防線上撕開長達40公里的口子長驅直入。在見到南斯拉夫戰事的順利發展後,蘇軍在希臘以及意大利北部也展開化學武器戰,加速進軍步伐。同時,連續多天的蘇軍空襲將倫敦的希思羅機場、蓋特威克機場等主要民用機場夷爲平地,英國首都的公共交通完全陷入癱瘓。

此時,歐洲盟軍最高統帥部終於決定“針對橙色軍團發起核打擊”。該統帥部的總司令在21日凌晨5時,宣佈對準東德地區、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匈牙利以及保加利亞發射29枚核彈,一場核戰爭在歐洲全面爆發。

至今仍然很具現實意義

事實上,英國政府內閣辦公室每隔兩年就會安排政府公務員參與一場假想的戰爭,來評估一旦戰火真的燃起,英國人是否有足夠快的應對能力。但1981年3月的這場演習,直到這次檔案解密才讓多數英國公衆獲知,也被英國政府內部看作史上最真實的一次戰爭演習。在總結經驗時,撒切爾夫人和她的同僚後來承認,演習前階段的猶豫躊躇實在耽誤時間,但隨後推演出的結果讓英國政治家們認爲,他們參與的絕不是一場遊戲,而是很可能真實發生的戰爭。面對這場假想核戰爭,真實生活中的撒切爾夫人表示,“這是避無可避的選擇”。她在事後的文獻記錄中表示:“之前我們所做的每一步,都是爲了避免核戰爭的爆發,但事實證明這些都是徒勞的。”

英國《每日郵報》說,1981年的這場祕密演習其實給英國的政治家們心中留下難以撫平的隱痛,因爲從阿特利到撒切爾夫人,英國上世紀70年代前後的三代首相都在擔心“有朝一日,核戰爭難免會真的爆發”。

《每日郵報》認爲,1981年的演習結果說明,英國一旦陷入這樣的戰爭局面,最終難免選擇用核武手段來應對危機。在當年的那場演習中,全英一共有12個地方政府參與其中,動用的人力物力規模至今也沒有被超越,而當年留下的內閣演習部署文件多達250頁,直到今天,仍然被英國政府內部奉爲“戰略聖經”。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