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溫萊特爲什麼向日軍投降?讓溫萊特投降的原因有哪些?

溫萊特爲什麼向日軍投降?讓溫萊特投降的原因有哪些?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溫萊特是誰?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1942年6月9日,駐菲律賓的美軍總司令喬納森·溫萊特成爲了日軍的戰俘。在他被押往塔爾拉克戰俘營之前一位日本的記者問他:“你有沒有相關這樣會受到軍事法庭的審判?”文萊特回到:“爲什麼?”“因爲你投降了”。“不!我從來沒有這麼想過,爲了士兵的生命,我不得不這麼做!”

溫萊特爲什麼向日軍投降?讓溫萊特投降的原因有哪些?

1個月前的5月6日,溫萊特煎熬中做出了一個令世界震驚,甚至令日本也不解的大膽決定:

以駐菲美軍總司令的名義,要求菲律賓全境盟軍放下武器,向日軍投降。

此前的4月9日,在菲律賓巴丹半島領軍作戰的愛德華·金少將,招架不住日軍的進攻,下令島上7.5萬名美菲聯軍投降。

現在,他也不抵抗了。

此時,島上共1.5萬多名美菲士兵。

5月7日,他坐在無線電話筒前,在日本陸軍14集團軍總司令本間雅晴的注視下,親口通告全境盟軍投降。

9萬多士兵就這樣成爲俘虜。

此舉一下創造了2個軍史界的“吉尼斯”紀錄:史上最大規模部隊投降、美軍最高級別俘虜將軍誕生。

這也是麥克阿瑟的二戰之恥——他發誓“我會回來的”。

溫萊特爲什麼向日軍投降?讓溫萊特投降的原因有哪些? 第2張

9萬多荷槍實彈的士兵啊,相當於中國八九個師,比本間雅睛的部隊也超近一半,在沒有血戰到底的情況下,他們既不死守也不打游擊,而是爽朗朗呼啦啦地全部放棄了抵抗,甘願當了俘虜。

這在我國日本等其他國家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壯舉!

這到底是爲何?

3星戰將溫萊特,當時咋想的?

美軍不是很強嗎,爲何如此不堪一擊?

飛春讀傳在相關傳記、史料及研究論文中進行了梳理,爲您揭祕其投降的7大背景或原因:

溫萊特爲什麼向日軍投降?讓溫萊特投降的原因有哪些? 第3張

兵力

數據上看,麥克阿瑟3月11日撤退時,確實留下了巴丹和呂宋島共約9萬士兵。

但這9萬士兵,是美菲聯軍。

其中7萬多菲律賓人,他們的訓練和武器裝備極差,素質堪比民兵,“一見到日本大兵,就嚇得丟盔棄甲,爭相逃竄”。

另外1.2萬人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員,也是剛到菲律賓不久,戰術以防禦爲主。

實際兵力和戰鬥力極差,是失敗投降的根本原因。

溫萊特爲什麼向日軍投降?讓溫萊特投降的原因有哪些? 第4張

敵方

14軍本間雅晴,是一支有5萬人的精銳部隊,卻吹噓成10萬大軍。

他在1941年12月偷襲珍珠港後,先偷襲了馬尼拉附近的美軍飛機場,炸爛麥克阿瑟的B-17和亞洲艦隊。

如此一來,虎口拔牙,麥克阿瑟的遠東航空兵無用武之地了。

24日,本間率軍攻打菲律賓首都馬尼拉,準備把1.2萬美國精英部隊圍殲,活捉麥克阿瑟。

日軍強大,來勢洶洶,陰險狡詐加兇殘。這是美菲聯軍不抵日軍的客觀原因。

溫萊特爲什麼向日軍投降?讓溫萊特投降的原因有哪些? 第5張

戰術

日軍炸燬飛機軍艦,實現成功搶灘登陸。一入境就勢如破竹,聯軍潰不成軍。

麥克阿瑟見灘頭阻擊戰不行,就採取B計劃,全軍撤退到巴丹半島和科雷吉多爾島,進行防禦作戰。

根據麥的計劃,巴丹半島有利,環水抱山,易守難攻,在密林裏構築牢固的防線,可抵禦日軍6個月。

6個月,此間足可以等到援軍到來解圍了。

麥的計劃不錯。

事實上,本間在麥氏防線前,前後衝擊了5個月,硬是沒有攻下巴丹。氣得險些自殺。

但是,此戰術最關鍵的2點沒實現,導致麥克阿瑟優勢變劣勢,防守變捱打:

第一、糧食不足;

第二、乞援無果。

這兩點是導致巴丹失守的戰術原因。

溫萊特爲什麼向日軍投降?讓溫萊特投降的原因有哪些? 第6張

糧食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麥克阿瑟是西點高材生,當然明白此理。

他事前爲4萬入巴丹的軍隊準備了稻穀。但不料,大批難民隨軍而撤,也入了巴丹。

加上巴丹原有的平民,總共有10萬多人在巴丹要張口吃飯。

這一下子弄蒙圈了麥克阿瑟,再緊急調糧,已經來不及了。他只有下令節約士兵口糧,每頓只吃50%。

糧草不足,是防守戰的死穴。

糧食不足,士氣不振,信心大挫,疾病上身,一系列的問題都來了。

溫萊特投降前,向美國屢屢告急,稱士兵餓得站不住了,最多隻能維持到4月15日。

這是巴丹失敗的主要原因。

溫萊特爲什麼向日軍投降?讓溫萊特投降的原因有哪些? 第7張

撤離

麥克阿瑟打仗的最大特點,就是身先士卒,不戴鋼盔地站在士兵中間,親自在一線戰壕裏鼓勁兒。

可此戰的後期,他不去了。

爲啥呢?

他面對着糧食的威脅。

之前,他每次去現場督戰,都鼓勁兒說,援軍快到了,麪包會有的。

可是,打來打去就是不見援軍和物資。他也不好意思去前線了。

最後,在羅斯福的屢屢催促下,他於3月11日悄悄離開菲律賓,去了澳大利亞。

一將在,穩三軍。將不在,軍魂破散如山倒。

士兵發現麥老大逃跑後,編着順口溜罵他“雜種”。

老大都跑了,咱還打個啥子毛?能降就降吧!

溫萊特爲什麼向日軍投降?讓溫萊特投降的原因有哪些? 第8張

援軍

麥克阿瑟回憶錄中說,他雖然奉命撤到澳大利亞,卻身在曹營心在漢,滿心思的找援軍啊。

一起撤走的還有菲律賓的總統奎鬆。

他們拼死了要向羅斯福乞援。

甚至不惜軟威脅:你給不給援兵?不給我們必敗。到時候菲律賓就會落入日本之手。

如果真的如此,就請你趁早賜菲律賓以獨立,我們將實現中立,給日本打協議,美軍和日軍都從菲律賓撤走。

羅斯福憤而拒絕。

同時暗下一道命令:菲律賓已思變,海軍不必設防,撤走設備,守衛澳大利亞!

羅斯福以歐洲爲重,犧牲菲律賓,不給援軍,是菲律賓失敗的重要原因。

疾病

這可謂投降的導火索,最後的稻草。

山區密林,瘧疾肆虐,聯軍得病者衆,渾身發抖,站持不住,遑論持槍。

溫萊特爲什麼向日軍投降?讓溫萊特投降的原因有哪些? 第9張

合法

然而,即便是上述7個理由都充分到家,放在我國或日本,哪個將軍也不會不血拼就率9萬人投降的。

但美國不這樣。

本尼迪克特在《菊與刀》中說:

“在西方國家,有個公認的原則,只要陣亡達到全軍的1/4,活着1/3時,這個仗就不值得再打下去了。”

“西方任何軍隊,在耗盡了最大努力後,發覺自己根本沒有希望取得勝利的情況下,都會向敵軍投降,他們覺得自己很光榮。”

有了這個註解,我們就不難理解溫萊特做出投降決定前那一刻的思考了:

本間炮兵連續27個晝夜不停地炮擊科雷吉多爾,5月5日總攻。當溫萊特聽說敵人的坦克正在向馬林他隧道前進時,他嚇壞了。一想到那高爆炮彈穿越隧道炸飛牆壁,讓擠在隧道中成千的傷員慘遭塗炭的情景,他就無法承受。5月6日,他帶着白旗走向了敵營。

溫萊特爲什麼向日軍投降?讓溫萊特投降的原因有哪些? 第10張

這就是溫萊特投降的8大理由。

爲了士兵的性命,爲了避免不必要的犧牲,爲了更多人活下去。他選擇了最具爭議的投降。

美國人就認這個。

後來還給他發了美國最高榮譽勳章。

只是,溫萊特沒料到的是,投降當俘虜,並沒有使他的部隊很好活下去。

俘虜之殺,是日軍不按套路出牌的另一兇招……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