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巴內特戰役的詳細過程介紹:最終結果如何?

巴內特戰役的詳細過程介紹:最終結果如何?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461年的陶頓戰役後,愛德華四世的約克王朝成爲了英格蘭的實際主宰。殘存的蘭開斯特家族成員,已經失去了與之掰手腕的能力和資本。然而在形式一片大好之時,愛德華卻因爲意氣用事,險些將自己和家族都送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經過

  再奪江山

1471年的3月,愛德華和理查德從尼德蘭出發。勃艮第公爵出錢爲他組建了一支1500人的小規模僱傭軍,主要由來自弗蘭德斯和德意志地區的長槍方陣步兵、長弓射手、火槍手以及炮兵組成。

當時的查理,已經開始他的新式軍隊改革,第一個實戰練兵場就是英格蘭。公爵手下還有一支規模不大的海軍艦隊,用12艘裝備着火炮的卡拉克帆船,將愛德華一行人在3月運送到了英格蘭東北部諾森伯蘭郡登陸。

巴內特戰役的詳細過程介紹:最終結果如何?

這一登陸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他的小部隊行動迅速,很快就穿過了曾經屬於蘭開斯特家族死黨的珀西家族領地。他本人還對外宣稱,自己回國只是要求恢復父親理查德傳給自己的公爵頭銜,而不是來奪取英格蘭王位的。這一宣傳非常奏效。沃裏克的弟弟約翰已經帶着一支部隊北上阻止他前進,但士兵們都不願意同在軍隊中依然保有威信的愛德華作戰。

深感意外的沃裏克立即北上,在昔日蘭開斯特家族的大本營考文垂,建立了基地。他從各地招募部隊,留下新的薩默塞特公爵和亨利六世防禦倫敦。蘭開斯特家族一邊的牛津伯爵則到達了諾丁漢附近的紐瓦克召集部隊,準備在當地攔截南下的愛德華。

愛德華一路上遇到不少前來投奔的支持者,其中就有弟弟喬治。當他收到愛德華和理查德的消息,請求他回到約克家族的懷抱後,毫不猶豫的帶着一大支部隊北上約克。愛德華的兵力已經大大加強,不過依然少於沃裏克等人的兵力。所以在經過諾丁漢時,不願同牛津伯爵的部隊交手。他們就繼續快速前進,很快就從牛津部隊和沃裏克主力部隊直接通過。

當沃裏克發現愛德華的約克軍隊已經在向南方的倫敦進軍時,迅速拔營追趕。他也讓人傳信給牛津伯爵和自己的弟弟約翰,讓他們也帶兵南下與自己會師。於是就出現了沃裏克伯爵的軍隊追着愛德華三兄弟向南跑的有趣情形。

結果,愛德華還是在4月11日搶先抵達倫敦。倫敦的市民一貫更傾向於愛德華四世而不是亨利六世,約克軍隊再次兵不血刃的進入倫敦。負責守城的薩默塞特棄城而去,傻乎乎的亨利六世便樂呵呵地向愛德華投降了。

 步入決戰場

沃裏克的部隊此時也逼近倫敦。隊伍中又加入了蘭開斯特一邊的埃克賽特公爵,加在一起足足有15000人以上,號稱3萬人。愛德華三兄弟僅有7000人的部隊抵抗。幸好這時候,忠於約克家族一邊的黑斯廷斯領主威廉,帶着3000人的部隊從南部海濱趕來。約克一邊這才湊出了10000人的部隊。愛德華隨即決定與沃裏克一夥人展開決戰。

4月13日,約克軍隊在倫敦以北12英里的巴內特鎮遭遇了一支沃裏克的前衛部隊。經過短促的交戰,約克軍奪取了小鎮,並將這個小鎮變成了自己的軍營。沃裏克和蘭開斯特的大部隊也已經沿着大道從北面趕來。他們抵達後便佔據巴內特以北的一片高地,建立了營地。雙方都進行了大戰前的最後休整。第二天,也就是1471年4月14日的凌晨4點,再也按捺不住的兩軍,開始朝着對手的方向列隊前進。巴內特戰役終於打響了。

兩軍同時沿着倫敦通向北方的主幹道前進。蘭開斯特一邊的軍隊依靠較高的地勢,並利用兩邊高出的山地來保護自己的側翼。約翰·內維爾的部隊成爲中央戰線的主力,牛津伯爵擔任了右翼指揮,埃克賽特公爵則負責了左翼指揮。沃裏克自己親自指揮總預備隊,位於全軍的二線位置。他在戰前主動下馬,以此向士兵們表示自己不會因爲戰局的不利而逃跑。

整個蘭開斯特軍隊戰線的背後就是一大片樹林,南北大道在此分爲兩條分別去往東方和西方的支路。這樣,萬一戰局不利,還可以從容地利用樹林掩護撤退。

約克軍隊一邊,由愛德華親自坐鎮中央。他的弟弟理查德負責右翼,新加入的黑斯廷斯則是左翼指揮官。因爲總兵力僅有對方的三分之二不到,約克人只能在第一線堆砌足夠數量的部隊,讓陣線在長度上不輸於對手。他的預備隊力量薄弱很多,僅僅是一支爲數不多的重騎兵部隊。

相比沃裏克部隊的地利優勢,愛德華將軍隊大部分都部署在了地勢較低的開闊地帶,只有右翼的理查德分隊佔據了一小塊高地。不過兩翼的理查德和黑斯廷斯還是儘可能地靠近兩側的山林,防止蘭開斯特軍隊從他們的側翼進行迂迴。

雙方的的佈陣依然大體相當,作戰計劃也如出一轍。兩軍右翼的理查德和牛津,都是各自軍中的主攻部隊,其餘分隊會在之後跟進加入戰鬥。此外,兩軍還都帶來了一定數量的大炮。不過英國本土惡劣的天氣再次影響了這些當世的高科技武器發揮,也直接左右了戰局進程的發展。

 霧中的血戰

4月14日,日出的來臨並沒有讓戰場上的兩支軍隊能夠更清晰地看見對手。厚重的霧氣一直滿布戰場,以至於雙方的視線都被這突如其來的壞天氣降到了最低點。愛德華原本還期望能進行一次突襲。結果等到約克軍隊接近目標之時,他們才發現蘭開斯特軍隊一樣也已經準備就緒。碰巧在此時,濃霧也稍稍退去,這給了兩邊遠射武器以發揮的機會。

兩軍的後裝大炮首先在薄霧中互相問候。但是這樣的能見度,讓野戰炮兵的作用只能錦上添花,發揮多大效率則全憑上帝保佑。

接着就是英格蘭軍隊的傳統保留項目--長弓對射。只是在霧氣瀰漫的戰場上,即便是整隊弓箭手進行的大規模拋射,也不能保證箭頭就真的直奔目標而去。兩邊的將領和士兵都儘可能的爲自己裝備了頭盔、護甲和盾牌。這也讓處於極限射程內的箭矢,威力再打折扣。愛德華的僱傭兵,帶來了不少歐洲大陸最新式的火繩槍,發射速率和精準度都超過了沃裏克陣中的火門槍。這些外國人就像弩手一樣站成散兵線,時不時的發射手裏的燒火棍,讓穿着米蘭或者哥特板甲的貴族老爺們都要忌憚三分。

巴內特戰役的詳細過程介紹:最終結果如何? 第2張

兩軍隊很快就認識到這樣的戰鬥毫無意義,於是不約而同的從右翼發起攻擊。理查德和牛津的部隊分別發起衝鋒,殺向了對面的艾克賽特和黑斯廷斯。雙方的戰士們還來不及有時間思考和欣賞敵人那一身同樣亮麗而雄壯的盔甲,就必須使出千錘百煉的姿勢,用武器向對面砍去。後面的部下與同僚們紛紛大喊着衝了上來。原本較爲整齊的隊伍逐漸失去了秩序,隨後轉化成了很多小羣體間的對決。晚來的傢伙們會從前排人的兩側繞過去,然後撞上對面迎來的敵方迂迴者,就地開打。

在經過初期的相持之後,黑斯廷斯與艾克賽特的部隊都被從霧氣中衝出來的強敵打亂了陣腳。艾克賽特的部隊被一點點地向後逼退,完全失去了原先的陣地位置。黑斯廷斯更是羸弱,被牛津殺的丟盔卸甲。

兩軍的中路主力跟隨着右翼分隊前進,在稍後遭遇到了對面的主力。愛德華和約翰·內維爾的血戰,隨即上演。和右翼的情況大體相當,兩軍的貴族戰士們帶頭衝入敵陣。不過雙方都以同樣的勻速接近,隊伍和整個戰線都顯得完整的多。與衆不同的是那些愛德華從海對岸帶來的弗蘭德斯長槍手,他們的長槍方陣讓對面的下馬騎士們着實有些難受。當蘭開斯特家族的騎士們用手裏的武器撥開第一排弗蘭德斯人的長槍後,第二排槍手的長槍又從第一排敵人的肩上位置刺來。好在愛德華的僱傭軍數量有限,否則約克軍隊會很快在中路打開一個缺口。

儘管如此,約翰的部隊依然還是被逼得向後逐漸退去。由於雙方在機動時都跟隨迂迴攻擊的右翼部隊,所以中路的部隊也跟着一起偏向右前方位置。最後整條戰線從右至左都發生了一個近乎90度的逆時針旋轉。沃裏克的一線部隊,背靠着南北大道,拼死抵抗着瘋狂進攻的約克人。手握預備隊的他們,暫時還無法得知自己右翼的戰況,壞消息則已經從左翼不斷傳來。

爲了讓自己的左翼不至於崩盤,沃裏克不斷地抽調預備隊去往增援,接替那些已經被理查德分隊殺的魂飛魄散的逃兵。愛德華本人則在軍隊的中央指揮戰鬥,他也不知道自己左翼的黑斯廷斯情況如何。

實際上,當兩軍大部分部隊還在主幹道附近廝殺的時候,牛津與黑斯廷斯之間的戰鬥早就勝負已分。約克人一邊的新軍,完全不是蘭開斯特家悍將的對手。稍作抵抗就作鳥獸散了。但是貪心的牛津伯爵並沒有收攏他的兵力,及時迂迴攻擊愛德華的本部。由於霧氣造成的混亂,讓牛津的蘭開斯特軍一路追着黑斯廷斯的部隊向南殺去。好在,同樣是因爲霧氣的原因,約克人的中路軍隊也沒有發現他們左翼的黑斯廷斯已經被徹底擊潰。

結果在之後的幾小時時間裏,牛津伯爵的部隊一直在追擊敗退的敵人,直到約克軍的後方營地巴內特鎮。小鎮內的防禦部隊雖然人數很少,也對敵軍的到來倍感意外,但還是拖住了牛津的部隊相當長時間。最後,當蘭開斯特一邊的不少士兵可以放心的進行劫掠時,牛津纔想到應該進行迂迴攻擊。於是在混亂中,他留下了不少兵力打理戰利品,僅僅率領800精銳沿着大道返回北面的戰場。如果他的這些部隊能夠成功的從後方攻擊約克軍隊,勢必讓他們在驚慌失措中全面敗退。

可惜,在霧氣的干擾下,牛津和他的部隊直接走到了已經轉向東面的約翰·內維爾部背後。受到突然驚嚇的蘭開斯特中央陣線,在霧氣中根本看不清來者所佩戴的家族標誌,誤以爲這是一支約克人的軍隊。毫不留情的他們,開始向後方射箭。

遭到莫名其妙射擊的牛津伯爵也非常震怒。作爲蘭開斯特陣營的鐵桿,他很自然的認爲是不可靠的沃裏克已經叛變。因而,他和他的士兵一邊還擊,一邊退出了戰場。他如此冒失的來去匆匆,徹底葬送了整支蘭開斯特軍隊。尤其是約翰指揮的中路部分,大家都紛紛謠傳牛津已經叛變投敵。不少人在憤憤不平中開始撤退,以免被包圍後遭到屠殺。

  致命一擊

此時已經臨近正午,霧氣逐漸散去,陽光自南面的天空投向整個戰場。愛德華突然覺得遠處的視線變得清晰而開闊。他在隊伍中遠遠望見蘭開斯特人已經亂作一團,知道反擊的機會終於到了。

巴內特戰役的詳細過程介紹:最終結果如何? 第3張

隨着信號旗與號角響起,一直部署在約克軍第二線的100名重裝騎兵,終於開始殺向戰場。雖然數量不多,他們卻被用重型騎槍和板甲武裝到了牙齒。連胯下的坐騎都裝備了精良的馬甲,非常適合於衝擊敵陣。已經亂作一團的蘭開斯特軍隊,被這些重騎兵從背後發起了致命一擊。約翰·內維爾的部隊首先潰不成軍,他本人在亂軍中當場喪命。接着是艾克賽特的部隊開始後撤,對面的理查德也終於發起了追擊。

塵埃落定

位於蘭開斯特軍隊第二線的沃裏克伯爵,依然在指揮殘存的部隊有序撤退。作爲英格蘭當時最好的將領之一,輕易的認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望着洪水般潰退的蘭開斯特部隊,對面槍矛林立的約克部隊逐漸壓來,他也終於感到絕望了。

儘管愛德華四世下令將沃裏克活捉,但是在命令抵達之前,他就被一名懶得識別家族紋章的約克士兵殺死。

結局

在這一天裏,和內維爾兄弟一起在巴內特戰役倒下的還有2000名蘭開斯特陣營的士兵和1000名約克軍隊的戰士。多虧了優質盔甲護具的普及,如此激烈的戰役中才會出現如此之低的陣亡率。愛德華終於用一場大勝奪回了自己曾經失去的江山……

隨後5月4日的丟克斯伯裏戰役宣告了蘭開斯特家族的徹底失敗。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