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世界史 > 解密:法蘭西第二帝國執行着怎麼樣的國策

解密:法蘭西第二帝國執行着怎麼樣的國策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9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拿破崙三世的行爲,很快就顯示出社會正義不代表自由,也表示他在1848年革命期間做出的承諾只是空話。他壓制了所有提倡公益精神(publicspirit)的國民力量,包括議會、普選、傳媒、教育與其他方面的團體。立法院被禁止選舉總統、管理立法程序、提出及制定法案、爲財政預算案投票或是公開它的審議過程。同樣地,政府加強對普選之監控,並限制選舉資格——改動選區,令郊區人口普遍能選出保皇勢力,壓制自由派的壯大。政府也限制言論自由,要求傳媒交出“安全金”(cautionnements),作爲它們保持“良好”表現的保證;政府也會發出警告(avertissements),禁止內容敏感的刊物出版,以查封或結束出版團體作爲懲罰。書籍也受到內容審查。

爲了對抗個人的反政府行動,政府也實施了對可疑人士的檢查制度。1858年,意大利人費利切·奧爾西尼(FeliceOrsini)企圖刺殺拿破崙三世。雖然奧爾西尼的行刺理由是爲了意大利統一,但已經給拿破崙的政權以此爲由採取更嚴厲的國家安全法例(sûretégénérale),容許它在未經審訊下拘留、流放或驅逐任何可疑人士。教育部門也採取類似的嚴厲政策,嚴禁高中(lycée)教授哲學,並增加了有關部門的紀律處分權力。

自路易·拿破崙稱帝七年以來,法國沒有政黨政治。政府一直以公投統治國家。1857年之前,法國沒有反對派。1857至1860年間,反對派主要人物只有“五人組”——埃米爾·奧利維耶、朱爾·法夫爾、埃內斯特·皮卡爾、雅克-路易·埃農和阿爾弗雷德·達裏蒙。1853年,法國正統主義者與奧爾良派企圖在奧地利恢復波旁-奧爾良的七月王朝,但是失敗。保皇黨此後不活躍。

解密:法蘭西第二帝國執行着怎麼樣的國策

1854年,法國參與克里米亞戰爭,與英國及奧斯曼帝國聯軍在1856年擊敗俄羅斯。獨子歐仁·波拿巴在同年出生,令拿破崙三世有後。於是,拿破崙三世認爲可以大展拳腳,實施他的政治理想。

1859年,拿破崙三世的法國與薩丁尼亞王國結盟,與奧地利一戰。後來這位法國皇帝害怕德意志邦國干預戰爭和意大利壯大,故此在不久後跟奧地利議和。根據法國與薩丁尼亞的協議,法國在1860年獲得薩伏伊和尼斯。法國突然停戰令意大利人甚爲不滿。

得到法國支持的薩丁尼亞建立了意大利王國,在1861年初時只剩下威尼西亞(Venetia)和羅馬邦(今拉齊奧與羅馬市)還未統一。薩丁尼亞的成功令一直支持拿破崙的法國天主教徒甚爲不滿。他們認爲法國不應攻打以天主教爲主的奧地利,甚至幫助薩丁尼亞以武力收復教皇統治的羅馬邦。於是,天主教徒開始反對政府。其中,極端支持教皇權威的路易·維伊奧在Univers撰文批評政府。1860年,天主教的馬龍派教徒(Maronite)與回教德魯士教派(Druze)在敘利亞發生衝突,法國成功平息事件,但未能挽回天主教徒的支持。

法國外交政策充滿矛盾。拿破崙當初支持意大利統一運動,其後卻害怕意大利統一後變成法國的強鄰,馬上結束了對意大利人的支持,反而令其他地方的人民更期望建立民族國家。1861年2月18日,薩丁尼亞王國在迅速兼併托斯卡納及兩西西里王國後成立意大利王國。意大利的重建證明了拿破崙採用折衷主義的後果。拿破崙在內政也採取折衷政策。但相反地,他賦予的最少讓步也足以令民衆日漸有更多難以拒絕、甚爲正當的政治要求。

拿破崙爲了在外交連番失利後恢復帝國的聲譽,就嘗試在失去右派的支持後拉攏左派。意大利一役後,他在1859年8月16日宣佈大赦,標誌着專制帝國轉變爲生存了十年的自由主義、以至實行議會制的帝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