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中醫界的百科全書《醫宗金鑑》,清代爲何要修纂?

中醫界的百科全書《醫宗金鑑》,清代爲何要修纂?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醫宗金鑑》相當於中醫界的百科全書,它彙集了清乾隆之前的醫學精萃。乾隆四年(1739年)開始籌備編纂《醫宗金鑑》的工作,之所以要頒佈官修《醫宗金鑑》,主要原因有二:一、此前並沒有作爲教科書與準繩的醫書,因而“醫書駁雜,人不知宗”,良醫缺乏。正如乾隆皇帝所言:“爾等衙門該修醫書,以正醫學”。其二,清乾隆之前,名醫輩出,留下的醫學著作也很多,因而如果不加以整理、編纂,許多將會散佚。三、乾隆皇帝在位期間,十分注重文治,比如《四庫全書》也是在乾隆時期編纂的,因而組織名醫編纂一部大型醫書也是文治的需要,“使爲師者,必由是而教;爲弟子者,必由是而學”。

中醫界的百科全書《醫宗金鑑》,清代爲何要修纂?

想法成行後,便開始付諸實踐。乾隆四年發起後,最先是派太醫院院使錢鬥保主持編纂事宜,並以右院判王炳爲副手,御醫吳謙擔任主編,此時的吳謙是當時最著名的醫家之一,與張璐、喻昌並稱清初三大名醫。不再設立專門的場所用以編纂,只對太醫院衙門內的閒房量加修葺,主要出於方便省時的考慮。乾隆五年(1740年),又派照管醫書館事務和碩和親王弘晝領導修醫館辦事。全書在乾隆七年(1742年)十二月十五日完成,共九十卷,分十一科,《醫宗金鑑》由乾隆帝親自題名。成書後,爲表彰編纂人員所作的貢獻,不僅獎勵參與編纂的成員人手一本《醫宗金鑑》,而且還賞賜特製小型鍼灸銅人一具。

《醫宗金鑑》的編纂與《四庫全書》有些相似,最初是向民間大量蒐集相關的醫學書籍,規定“全國除書坊現行醫書外,有舊醫書無版者,新醫書未刻者,並家藏祕書及世傳經驗良方,由地方官婉諭購買,或借抄錄,或本人願自獻者,集送太醫院命官纂修。自三皇以至我朝,分門類聚,探其精華。”從這一意義上而言,《醫宗金鑑》就是彙集衆醫家之長,駁其錯雜而成。

中醫界的百科全書《醫宗金鑑》,清代爲何要修纂? 第2張

作爲一本兼具教學與臨牀診治性質的醫學叢書,《醫宗金鑑》共九十卷,涵蓋十五種書,包括《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注》、《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刪補名醫方論》等,約160萬字。《醫宗金鑑》不僅蒐集了許多古傳藥方,而且對名醫張仲景的著作《傷寒雜病論》和《金匱要略》作了訂正,其目的是“俾二書並行於世,庶後之業醫者,不爲俗說所誤,知仲景能治傷寒,未嘗不能治雜證也。”《醫宗金鑑》的訂正包括修改體例、刪補改移、作註解等,見解獨到。此外,《醫宗金鑑》作爲中醫的百科全書,包括四診心法要訣、婦科心法、兒科心法、眼科、鍼灸心法等內容。

《醫宗全鑑》問世後,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作爲官修醫學著作,此後廣泛應用到日常診療中,據記載:“向例太醫院恭請升脈,皆隔別分擬,而又不得大相歧異。醫官患得罪,皆推一資格稍長者爲故諸醫擬方,必用《醫宗金鑑》,取不能批駁也。”可見當時《醫宗金鑑》的權威性和影響力。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