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元朝的婚姻到底是什麼樣 想娶趙敏的人都洗洗睡吧

元朝的婚姻到底是什麼樣 想娶趙敏的人都洗洗睡吧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元朝的婚姻到底是什麼樣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元朝的婚姻到底是什麼樣 想娶趙敏的人都洗洗睡吧

都說每個女人都有一個公主夢,從小都幻想着自己是公主,穿着華麗的裙裝,等着一位優雅的王子請自己跳舞,在華麗的宮殿裏盡情揮灑着優美的舞姿。

同樣的,男人也很愛做夢,男人總喜歡幻想自己會娶一位公主,尤其是《倚天屠龍記》流行之後,動不動就會有人幻想去元朝娶個郡主回來。

既然大家都愛做夢,也就差不多半斤八兩吧,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女人幻想自己是公主,起碼想着要嫁給王子,這還是有可能的,你都不想想自己是什麼身份,動不動就想着娶個公主郡主什麼的,還是趁早洗洗睡吧。

要是在秦漢布衣公卿功名輕取的時代倒也行得通,又或者唐宋時代你要麼高門大戶,要麼是科舉狀元,這些情況下娶個公主郡主也不是不可能,比如說醉打金枝的故事講的就是郭子儀的孩子娶了公主之後的趣事。

但你要是受了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的影響幻想着娶趙敏,那你還是洗洗早點睡吧,元朝的婚姻制度跟現在很不一樣,很多規定都能讓你驚掉下巴,今天就來扒一扒元代的婚姻制度,讓你對“趙敏”徹底死了心。

元朝的婚姻到底是什麼樣 想娶趙敏的人都洗洗睡吧 第2張

(1)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夫多妻制時代

民國之後講究一夫一妻制,當時的北大教授辜鴻銘是個老頑固,留着辮子以清朝遺老自居,而且還打了一個搞笑的比喻,說一個茶壺配四個茶杯,所以男人也要配四個女人,中國很多比喻失當就是這樣,往往偷換概念一深究就不對了。

既然一個茶壺能配四個茶杯,那爲什麼不是女人是茶壺男人是茶杯呢?

這個問題辜鴻銘肯定沒有想過,因爲在他眼裏,一個男人配多個女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根本不用爭辯,這個故事經常別人拿來調侃辜鴻銘,很多人動不動就說要是在古代多好,可以一夫多妻制,很多煩惱就消失了。

這個時候肯定有人站出來反駁你說,你說的不對,中國自古以來一直都是一夫一妻制度,古代的那不叫一夫多妻,那叫一夫一妻多妾制,說完之後眉毛上揚四十五度,彷彿他就是那個能娶到一夫一妻多妾的人。

說這話的人是肯定娶不到一夫一妻多妾的,因爲對古代制度研究的這麼透着,大概率上講是個窮屌絲,炫耀一下自己的知識,連個齊國的乞丐都不如,乞丐還有一妻一妾呢?

不過他這點炫耀,馬上就會被輾軋的粉碎,因爲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中國不是自古以來一直都是一夫一妻制,有一個朝代就是一夫多妻制,這就是元朝。

元朝的一夫多妻制是有着濃厚的部落色彩,蒙古崛起戰爭頻繁,在損失大量男人的同時,又會俘獲大量的女人,爲了保證蒙古族人的繁衍,成吉思汗規定“ 只要其種類子孫蕃衍,不許有妒忌者”,大家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幾個妻子之間沒有地位高低貴賤的區別。

正是這種沒有嫡庶的區別,導致了蒙古在繼承人方面一直也是比較混亂的,沒有一個固定的說法,雖然從最初的推舉首領,到了後來的父死子繼爲主,但因爲是一夫多妻制度,沒有貴賤區別,蒙古的繼承人的鬥爭一直是比較激烈的。

這種激烈不像宮廷戲,看似緊張實際上大多都是暗鬥,都是智力上的較量,但蒙古繼承人的鬥爭,則都是擺到檯面上的,大家都是平等的,所以鬥起來,什麼大事都不管了。

比如說忽必烈死後,位置就傳給了他的第三個孩子窩闊臺,窩闊臺把位置傳給了自己弟弟拖雷的兒子蒙哥,蒙哥攻打南宋釣魚城時重傷而死,因爲沒有指定繼承人,加上蒙古傳統沒有嫡庶貴賤的區別,所以能夠爭奪汗位的人實在是太多了,最終爆發了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繼位之爭,最終導致大蒙古國(蒙古帝國)的分裂。

順帶說一句,蒙哥之死有人說與釣魚城無關,但是忽必烈在爭奪位置勝利之後,打下釣魚城城後,出乎意料的赦免了全城軍民,這可不是蒙古一貫的面對激烈反抗的風格,這可能也是忽必烈心中感謝這個地方讓自己的命運發生了大的轉折吧,要不是這裏,自己可能根本成不了元世祖。

中國傳統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度,就是爲了定親疏別貴賤,妻子的孩子叫做嫡子,其地位要遠遠高於庶子,在各種權力的繼承方面,只要有嫡子在,庶子基本上想都不要想,雖然人性是貪婪的,但是這種嫡庶制度還是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組織內部爭鬥不止的作用。

雖然蒙古一夫多妻制度,大家地位平等,在打仗的時候那可是親兄弟能夠同仇敵愾,但是一旦打下了江山,分享江上的時候,一夫多妻制度的弊端就很容易能夠看出來了。

元朝的婚姻到底是什麼樣 想娶趙敏的人都洗洗睡吧 第3張

(2)人羣之間內部交流

元朝是一個大統一的帝國,爲了方便管理,至元八年(1271)基本上確定下來的。這年二月,忽必烈頒佈的聖旨條畫中有一款:

“諸色人同類自相婚姻者,各從本俗法;遞相婚姻者以男爲主,蒙古人不在此限。”

就這一句話包含的信息量很大,蒙古把人分爲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

這裏的漢人指的是原來金朝統治區域下的人羣,南人指的是南宋統治地區的人羣,這個詔書說的前提就是蒙古的這四類人是有着嚴格的區分的。

各個種羣內部,大家各玩各的,互補干涉,禁止相互通婚。這種等級上的差別是很淡跨越的,尤其是大家在婚姻制度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不同,有些甚至在對方看來簡直就是不可理喻禽獸行徑。比如蒙古和金人一直都有這樣的傳統:

父死則妻其從母,兄弟死則收其妻

翻譯一下就是,父親死了娶自己的母親爲妻子,兄弟死了,娶自己的嫂子做妻子,著名的王昭君後來就是在單于死了之後,嫁給了自己的兒子,當然這裏的母親指的肯定不是親生母親。

這種做法在南宋人眼裏看來,簡直跟禽獸差不多,你說大家都婚姻的理差距這麼大,這要結了婚還不打起來。

但是前面詔書裏面還說了,“蒙古人不在此限”,是不是說明蒙古人可以和漢人結婚呢?只能說你太傻太天真,生活在一個完全平等的社會太久了,完全不知道什麼叫把人分爲四等。

元朝的婚姻到底是什麼樣 想娶趙敏的人都洗洗睡吧 第4張

(3)有些人不是人

元朝說的把人分爲四等,這可不只是說說而已,而是有着相應的政治經濟司法財產各個方面的制度相互配套的,高等級的人相應的獲得的權力就大,等級越低權力越小,甚至是沒有什麼權力。

這種差距是全方面的,比如《元典章》規定:

蒙古人扎死漢人,只需仗刑五十七下,付給死者家屬燒埋銀子即可;漢人毆死蒙古人,則要處以死刑,並"斷付正犯人家產,餘人並徵燒埋銀"

同一盜竊也, 其一般法律, 初犯刺左臂, 再犯刺右臂, 三犯刺項。而蒙古人犯者, 不在刺字之條。色目人犯盜, 亦免刺刻斷。至藩囚官強愎自用, 輒將蒙古人刺字者, 則杖七十七, 除名, 並將已刺字去之。

這些差異化已經非常明顯了,在等級制度下,各個族羣之間的融合是非常苦難的,明朝初年朱元璋爲了改變這種情況,直接明確規定,蒙古子女只能嫁給漢人,這一招就徹底打破了壁壘,雖然有點矯枉過正,但也充分說明了朱元璋深刻的體會到元朝制度的弊端所在。

當然了,這些只是四等“人”的劃分,爲什麼要把人加重呢,因爲有些人根本不被認爲是人,比如所謂的“驅口”,驅口原意爲“被俘獲驅使之人”﹐即戰爭中被俘強逼爲奴﹑供人驅使的人。

蒙古滅金過程中﹐掠民爲奴的現象非常嚴重。據記載:窩闊臺滅金後、貴族、將校所得驅口,約當原金統治區殘存人口的一半。在蒙古滅南宋的戰爭中﹐掠民爲驅儘管程度有所減輕﹐但仍相當普遍。

這類人幾乎就是當做是會說話的牲口來對待的,婚姻上也是嚴格限制的,如對於“驅良婚”,也就是驅口與良人之間的通婚,元廷明令禁止,違者有罪。

良人娶驅,判徒刑二年;良婦嫁驅,“則合做驅”

這種情況下,社會上等級森嚴,你想跨越等級幾乎是不可能的,地域文化不同自然風俗也不同,比如在宋金時代較爲流行的指腹爲婚元代都是禁止的。

元朝的婚姻到底是什麼樣 想娶趙敏的人都洗洗睡吧 第5張

(4)相互影響

雖說元朝統治時大多數風俗都是元廷說了算,但是入住中原時間長了,慢慢的也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有些習慣也開始慢慢在發生改變。

海陵王完顏亮就曾經嚴厲呵斥周圍的大臣簡直跟蠻夷差不多,這個海陵王可不是什麼王爺,他可是正牌的金國皇帝,因爲太喜歡漢文化了,絕對周圍這幫人簡直就是沒有禮數和禮教,他也曾寫出了“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峯”的名句,因爲太醉心於漢文化,所以一心想去杭州玩玩。

結果發兵攻打杭州,自己兵敗不說,後方叛變自己還被剝奪了皇帝的稱號,真可謂是禍不單行,文化的侵染都是五行之中發生的,大統一的王朝大家都是相互影響,互相融合的。

比如時間久了,有些蒙古人也覺的嫁給兒子這件事很不妥當,比如蒙古弘吉剌氏的脫脫尼,年二十六歲時丈夫哈剌不花死了,哈剌不花前妻有二子已成年,尚未娶妻,都想收繼她。結果這個脫脫尼估計是受漢文化印象太深了,大聲呵斥這種有違人倫的行爲:

“脫脫尼以死自誓”,“二子慚懼謝罪,仍析業而居”

最後到了以死相逼寧死不從的地步,他的兩個繼子也是感到羞愧難當,最後還是分開居住,對這樣的事,元代官方未予干涉。

這說明隨着時間的推移,大家相互之間的風俗也是在相互影響的,但只要等級制度不改,想娶趙敏還是不可能的,小說裏寫的也都是元朝末期,王朝的不行了,即便是這樣,趙敏也算是背叛了蒙古放棄了郡主身份,最後才和張無忌在一起的。

總結:每個人都愛做夢,但是愛做夢也要多熟悉一下歷史才行,那些完全不可能的夢就不要做了,穿越什麼的也得先搞清楚那個時代才行,要不然說指不定鬧出什麼笑話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