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吳三桂叛亂佔據了南方 爲什麼最後還是失敗了

吳三桂叛亂佔據了南方 爲什麼最後還是失敗了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吳三桂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一場戰爭的勝負,重點不在人數的多寡,以少勝多的戰例比比皆是,如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用孫子的話說就是:“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五個因素相互作用、瞬息萬變,隨時都能左右戰局。

吳三桂叛亂佔據了南方 爲什麼最後還是失敗了

吳三桂與清軍的軍事鬥爭,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673年十一月起兵到1675年底,吳三桂出於戰略進攻,而清軍戰略收縮;

第二階段,從1676年到1677年底,雙方進入戰略相持,展開拉鋸戰,而清軍在局部地區,如陝甘及江西等地開始轉入戰略反攻;

第三階段,從1678年到1681年底,吳三桂節節敗退,直至被清軍徹底消滅。戰爭的全過程,顯示出它內在的規律。

吳三桂叛亂佔據了南方 爲什麼最後還是失敗了 第2張

在第一階段,吳軍進入鬆滋時,翹首北望,即可迅速渡江。此時的清軍尚未集結,江北已經風聲鶴唳,人心不穩。如果渡江,軍事上就佔據主動權,並在政治上擴大影響,動員清廷的漢官參與,清廷勢必退到黃河北岸。

詫異的是,吳軍駐守鬆滋三個多月,遲遲沒有北進的跡象,連將士也大爲不解。

留守雲南的吳三桂心腹劉玄初趕緊寫信,催促吳三桂北進。可吳三桂卻無動於衷,止步不前,犯下戰略失誤。兵貴勝,不貴久,吳三桂的這個失誤給了清軍迴旋的餘地,也導致他最後的失敗。

吳三桂叛亂佔據了南方 爲什麼最後還是失敗了 第3張

吳三桂

表面上看,吳三桂的勢力很強,但他畢竟是以區區雲貴爲根據地,後勁不足,何況各地的響應者都是各自爲戰,形成不了統一指揮的軍事力量。

朝廷在第一階段的失敗,還未傷及根本。清軍佔據着正統地位,可以在政治上進行動員,在軍事上可以四處徵調兵力,又有廣大的領土和人口,在人力和財力上有很大的優勢。

很明顯,吳三桂的優勢在於速戰速決,宜乘勝進兵,藉助各地反清的有利形勢,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直搗清廷。朝廷可以調用全國的資源,不怕持久戰。如果拖延下去,對吳三桂很不利。形勢大好,他爲什麼不願意北上?

吳三桂叛亂佔據了南方 爲什麼最後還是失敗了 第4張

吳三桂

吳三桂久經沙場,他也有自己的看法“欲出萬全,不肯棄滇、黔根本”。他苦心經營雲貴數十年,將這裏看做根基,北上意味着放棄根本,另闢天地。倘若受挫就會進退兩難,屯兵長江以南,“尚可劃江爲國”。

這種考略,雖然穩妥,卻難以取勝。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一旦軍事進攻停止就會陷入被動。吳三桂的軍事保守主義,讓其軍隊士氣大挫。

此外,吳三桂還顧慮自己的兒子吳應熊,想以兒子作爲交換條件。清廷放了吳應熊,他就不過江。他以爲在強大的軍事壓力下,康熙會讓步,跟他“裂土議和”。結果,康熙用行動給了他回覆:削了平西王爵位,處死吳應熊父子,跟他徹底決裂。

吳三桂叛亂佔據了南方 爲什麼最後還是失敗了 第5張

吳應熊

在吳三桂“不作爲”的時候,康熙行動迅速,發佈詔書,向天下揭露吳三桂的“罪行”,讓其在合法性上站不住腳;接着迅速調兵遣將,對三藩分而治之,招降王輔臣,瓦解吳三桂的羽翼。戰場的形勢很快就朝着有利於清軍,不利於吳軍的方向發展。

在形勢不妙時,吳三桂在政略上又犯了一個錯誤,他居然在衡州稱帝。這一舉動,違背了當初“反清復明”的旗號,讓更多的中間力量倒向了朝廷。

吳三桂叛亂佔據了南方 爲什麼最後還是失敗了 第6張

吳三桂

與其說吳三桂敗給朝廷,不如說他敗給了“天道”以及個人的猶豫不決。戰機稍縱即逝,對於後勁不足的吳三桂而言,錯失第一階段一鼓作氣的機會基本上就意味着失敗。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