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黃金和白銀的比價是什麼 戰國時期的一金指的是什麼

古代黃金和白銀的比價是什麼 戰國時期的一金指的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1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黃金和白銀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古代黃金和白銀的比價是什麼 戰國時期的一金指的是什麼

中國人用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從現有出土的青銅器上,就已經出現了錯金的工藝,就是在青銅器的圖案花紋中嵌入黃金,看起來金碧輝煌、華貴無比。

先秦的文獻中,也常能見到“金”字。不過根據學者考證,春秋時期的“金”並非全爲黃金,多半是指銅。例如楚國曾贈“金”給鄭國,又怕對方用來製作武器,於是要求鄭國盟誓,答應只用這些金來製作樂器,顯而易見,這裏的“金”指的就是銅。

不過文獻中“金”有時也指黃金。戰國文獻中提到的“一金”,就是指一斤黃金,或一斤黃金所代表的價值——一萬錢,直到漢代也是如此。如果按後來的換算,一萬錢不過才十吊,價值有限。但以西漢的物價水平而言,一萬錢卻可以購買一百多石米。再經過換算,漢代的一克黃金摺合人民幣40元,是較爲廉價的。

古代黃金和白銀的比價是什麼 戰國時期的一金指的是什麼 第2張

東漢時期,黃金的價格開始上漲,到了西晉時,文獻中的一金的含義,則爲“黃金一兩”,價值在六千錢到一萬錢之間。

唐、宋、元、明諸代,黃金作爲貴金屬,常常用以賞賜、饋贈,有時也用來納稅、捐獻以及軍政開支。歷代帝王、權貴對黃金都有特殊的嗜好,只是黃金始終不曾作爲正式的貨幣在民間流通。

從唐代到明代的一千多年時間裏,黃金的價格比較穩定,金銀比值多爲1:5或1:6,官方稱爲“五換”、“六換”。這和同時期印度、阿拉伯的金銀比值大體相同。

古代黃金和白銀的比價是什麼 戰國時期的一金指的是什麼 第3張

明代初年,官方規定一兩黃金抵四兩白銀。不過這個比價很快就升到了六兩、七兩,至崇禎時期,黃金與白銀的比價已經漲到十兩以上。到了清代後,黃金一路走高,比價不斷上升。我們以《紅樓夢》中的情況進行說明。

因爲曹雪芹生活在雍正、乾隆時期,對當時的物價水平十分了解,《紅樓夢》中有很多關於黃金比價的論述。比如有這麼一段:

“你們山坳海沿子上的人,那裏知道這道理?娘娘難道把皇上的庫給我們不成,他心裏縱有這心,他也不能做主。豈有不賞之理,按時到節不過是些綵緞古董玩意兒。縱賞銀子,不過一百兩金子,才值一千兩銀子,夠一年的什麼?”

古代黃金和白銀的比價是什麼 戰國時期的一金指的是什麼 第4張

這裏就說得很清楚,當時的金銀比價爲1:10,一兩黃金正好換十兩白銀。事實也確實如此,從明末到清初的一百多年中,金銀比價一直穩定在1:10左右。這個比值一直維持到雍正初年。

不過自雍正十年(1732)後,廣州的金價開始浮動,隨後帶動了全國金價的上漲。廣州是中國對外貿易的窗口,而歐洲的金銀比價一直高達1:15,黃金的大量外流推高了金價。

據學者統計,1741年-1750年,金銀比價由1:10升到1:11.8;而在下一個十年,一下子又漲到了1:14.9。曹雪芹去世的那一年,即乾隆二十七年(1763),金銀比價已漲到了1:15.4.此後。嘉、道時期,黃金與白銀的比價大致維持在這個水平,甚至還有所回落,那是因爲白銀大量外流導致的。

古代黃金和白銀的比價是什麼 戰國時期的一金指的是什麼 第5張

回過頭來再看一看《紅樓夢》中賈府使用黃金的情況。比如賈府過年,榮寧兩府事先準備了“壓歲錁子”,有金的,也有銀的。金錁子一般在二百多個,是用成色不等的一包碎金子“傾”成的。這些碎金子熔化後在模子裏鑄成不同式樣的小錠子,平均起來,一個錁子重約七錢,約合26克。這就是賈府過年給孩子們預備的壓歲錢。

這樣的金錁值多少錢呢?這裏有兩種算法,一種是按金銀十換的比率,一個七錢重的金錁可以兌換七兩白銀,摺合人民幣2100元;另一種算法是按今天一克大約320多元的金價來計算,一個七錢(26克,清代一斤等於16兩,一兩摺合31.25克)的金錁子價值八千多元。

古代黃金和白銀的比價是什麼 戰國時期的一金指的是什麼 第6張

也就是說,賈府過年一個孩子給各位家長叩頭,能收穫至少六七個金錁子,按照不同算法,這些壓歲錢少則一萬多元,多則五六萬元。看來賈府鼎盛的時期真是闊綽,難怪雍正看着眼紅,非要抄了他們的家。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