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田單僅靠兩座城池就復國了 田單是怎麼做到的

田單僅靠兩座城池就復國了 田單是怎麼做到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田單復國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五國伐齊,燕軍幾乎全部陷落了齊國的城市,唯獨東邊的即墨和西南的曹縣尚未攻下,因齊閡王在營,樂毅遂合併軍隊主攻營縣。即墨減少了燕軍正面的強攻,獲得了難得的喘息之機,得以加固城池,以備防禦。而南邊的營縣,因楚將淖齒的防守,亦相持不下。

燕軍見營縣難攻,又移兵向東包圍了即墨,此時即墨大夫領兵出城交戰,兵敗殉國,城中喪失了首領,於是大家紛紛推舉田單。大家說"安平之戰的時候,田單宗人因爲車軸附以鐵籠得以保全,說明他懂得用兵作戰。"在大家的擁戴之下,田單做了將軍,率領即墨人民頑強地抵抗燕軍。一代英豪就這樣在危難之際被推到了前臺,由此去開創他驚天動地的不朽偉業。

田單僅靠兩座城池就復國了 田單是怎麼做到的

田單上任後加強防守

田單上任之後,深知彈丸之地的即墨難與燕軍相抗,再者兵敗國傾之餘,也難以有多少戰鬥力,他吸取了前即墨大夫貿然出城交戰兵敗身死的教訓,採用了當時唯一可行的退保城中的防禦政策,修築守城工事,堅守不出,使敵人難奈我何。同時在城中動員人民、訓練軍隊、增加戰鬥力,既是爲了守城,也是爲伺機反擊作軍事準備。由於這種正確的戰術策略的實施,田單成功地抵抗了燕軍的進攻,保住了即墨燕軍在此相持了幾年,竟難以踏進即墨城一步。

田單僅靠兩座城池就復國了 田單是怎麼做到的 第2張

銳利的燕軍能在數月之內長驅直入,攻陷齊都臨淄,其實就古代戰爭的情況來講,燕軍陷齊後,七十餘城須處處佈防,不如此後方不穩,戰線過長,耗佔兵力甚大,己難以集中起優勢兵力。此時韓、趙、魏、楚的盟軍部隊早已撤走,燕兵孤軍深入,有多少兵力可以調遣再者營地爲臨淄東南的邊境、與楚相接。

田單僅靠兩座城池就復國了 田單是怎麼做到的 第3張

起初,楚將淖齒領兵救齊駐守於此,淖齒殺閡王后曾率軍與燕相抗。再加後來營地軍民的抵抗,故能相持甚久,保住營城不失。即墨爲東邊海限之地,能與燕軍相抗衡數年不下,除燕軍的兵力不濟外,與即墨城中齊人的同仇敵愾、合力抗燕的民心有關,更與田單所採取的這種固守城池,避敵不出的極爲正確的防禦策略大有關係。

運用反間計逼走樂毅

公元前279年惠王即位。惠王與樂毅素有嫌隙,一向處心積慮的將軍田單抓住了這一時機,派人潛入燕國行使反間計。齊國間諜在燕國的國都廣泛宣揚樂毅在外慾要謀反的言論,燕惠王本來就已懷疑樂毅,於是打算撤掉樂毅職位。樂毅害怕回國被誅逃到了趙國。此事引起了在齊燕軍的憤惋,由此軍中不和,人心渙散。

田單僅靠兩座城池就復國了 田單是怎麼做到的 第4張

樂毅的撤職,齊國的反間之計固然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應該看到,更根本的原因還在於燕國內部的矛盾。樂毅統兵在外,已達五年之久,營與即墨又久克不下,燕人師勞兵疲,如此曠日持久的戰爭對燕國是一個繁重的負擔。再加樂毅功高震主,遭人嫉妒離間也是自然的、昭王時已經暴露了這一矛盾,幸賴昭王英明,知人善任,未使矛盾演化擴大。惠王不諳政事,再加與樂毅舊有嫌猜,本不信任,遂使齊人反間之計得逞,導致騎劫代樂毅,種下了燕敗的首因。

應用火牛反敗爲勝

田單的詭計屢屢得逞,戰爭的準備也十分周密,反攻的時機終於來臨了。但剩下的重大問題是即墨是一彈丸之地,兵少民弱,何以攻擊敵人。再加即墨被包圍多年,與外界早已隔絕,再說齊已大部淪陷,尋求外援已絕不可能。此時天才的田單又出奇計,他從城中收集了一千多條牛。

田單僅靠兩座城池就復國了 田單是怎麼做到的 第5張

在一個黑沉沉的夜晚,田單蓄謀已久的偉大的復國戰役開始了,田單親自導演的一場在中國軍事史上空前絕後、壯觀的"火牛大戰"開始了。田單下令點燃了牛尾巴,被燒疼的一千條牛瘋狂地衝向燕軍。同時有精銳的壯士五千人緊隨其後,城中的男女老幼都來助戰,大家敲擊着銅器、高聲吶喊、聲動天地。

尚在睡夢之中的燕軍未及明白,只見千條火牛撲來,牛尾的火炬光明炫耀,照徹天空,每條牛都如一團紅色旋風,真如天兵下降一般。這種場面,今人略一想象就有驚心動魄之感,堪稱一種曠古未有的戰爭奇觀,一種匪夷所思的宏大場景。當時燕兵心驚肉跳之際,即被火牛或刺或踏,非死即傷,已毫無戰鬥能力,在混亂中紛紛奪路逃生了。接着是田單五千精兵的隨後追殺,燕軍倉皇敗退,死傷甚多。燕將騎劫也在亂軍中被殺。

田單僅靠兩座城池就復國了 田單是怎麼做到的 第6張

齊人在田單指揮下,所經過的齊之城邑紛紛叛燕,歸於田單,田單兵力驟然增強,軍事力量的對比已轉爲齊強燕弱。田單發揮了"宜將剩勇追窮寇"的戰法,乘勝進擊,一直追逐燕兵到了齊國北部的邊境河上,七十餘城復歸於齊,齊國全境獲得瞭解放,田單復國的偉業終於大功告成。田單又及時地派人到營縣迎接襄王回到臨淄立朝聽政。襄王任田單爲相,因其功高,封爲安平君。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