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王朝爲什麼總是興修長城 甚至是花費鉅額資金修建這個工程呢

古代王朝爲什麼總是興修長城 甚至是花費鉅額資金修建這個工程呢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5.9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的王朝爲什麼總是興修長城,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餘秋雨先生在其《中國之旅》中形容長城只是一個排場,到現在仍舊是個排場。很顯然餘秋雨先生認爲長城並不能擋住遊牧民族的進攻,只是用來炫耀皇帝武功的一個工具,在他看來長城並不能攔住敵人。然而真的是這樣嗎?從秦到明,花費了鉅額資金所造就的關隘真的就是一項面子工程?

古代王朝爲什麼總是興修長城 甚至是花費鉅額資金修建這個工程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阻攔住來自北方敵人的,不是長城,而是人。準確地說是站在長城上的士兵。北方的遊牧民族相較於中國士兵其主要優勢是在馬上,長城就發揮了阻擋騎兵的作用。假若北方的遊牧民族一路縱馬來到了大同,此時他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從哪騎馬來再騎馬回哪去,一個就是放棄馬匹,步戰攻城。而步戰攻城的難度可想而知。遊牧民族的進攻大多數都是騷擾搶劫性質的,對於長城他們真的是一點攻擊的慾望都沒有。自從修築長城之後,北方的民族更迭速度顯然加快了,這和他們南下的次數少了,而把精力都放在了爭奪草原霸主上有關,如此說來被迫遷往中亞的匈奴後裔還和長城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古代王朝爲什麼總是興修長城 甚至是花費鉅額資金修建這個工程呢 第2張

同時長城還是一條高效率的運輸線。長城通常都建在山脊之上,即使在山谷中一般都有着諸如"雁門關"這樣難以逾越的關隘阻攔。當敵人手腳並用花費大力氣爬上山時,要麼被居高臨下碎石雨箭殺死,要麼就是好不容易打上城牆力氣全無然的時候迎來了一隊騎兵,好不容易打退了騎兵結果又來了一羣,長城上的運輸效率可比爬山的北方少數民族高效得多,同樣的軍隊,從長城的一個關口到另外一個關口需要一天時間,而長城外就需要翻山越嶺,迂迴繞路數百公里。

古代王朝爲什麼總是興修長城 甚至是花費鉅額資金修建這個工程呢 第3張

同時長城還是一個軍情傳播機構。試想當一支遊牧民族的軍隊攻城不下,雙方正在相持之際,被圍的消息早在數天之前就被人們使用長城的烽火臺傳播了出去,而此時中原的援軍已經趕到了。此時只好換一個地方打,但是發現還是一樣的結果。無奈只能返回自己的草原了。北方的遊牧民族可沒有大炮這種新式裝備幫助他們快速攻城。

古代王朝爲什麼總是興修長城 甚至是花費鉅額資金修建這個工程呢 第4張

總之,長城對於北方的遊牧民族來說是一道天塹,歷史上的少數民族入侵,單純的攻破長城是很少發生的事情。就算明朝已經奄奄一息無藥可救的時候,山海關依舊阻擋着滿洲人的鐵騎,如果不是吳三桂的"衝冠一怒"可能山海關還能再政府滅亡的情況下再堅持相當長的時間。只要長城內的政權稍有實力,就完全可以憑藉長城拒敵於國門之外。長城,根本不是所謂的一個排場。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