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清朝兵服上有兵和勇兩個字 兩者之間的區別有多大

清朝兵服上有兵和勇兩個字 兩者之間的區別有多大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清朝官服,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兵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國家的常備武裝力量,指的就是士卒或士兵,是正規的服役人員,再看看滿清的士兵編制。

清朝兵服上有兵和勇兩個字 兩者之間的區別有多大

滿清在沒有入關之前的軍隊主力主要是由八旗兵組成的,八旗絕大多數都是滿人,1644年,清軍入關之後八旗的編制名稱一直就沒有變過,可是統治者想要統治莫大的中原光憑八旗兵明顯不夠,便徵漢兵入伍補充,組成的軍隊以綠旗爲標誌,所以又被稱爲綠營。

雖然八旗兵與漢人組成的軍隊有所不同,但本質上都是清朝的正規軍隊,其駐防在各地都有規定,不得私自調動,其中八旗兵大部分駐守的京城,少部分駐防的全國各個要地。

而綠營兵分散在全國各地,駐守皇城並沒有他們的份,我們在影視劇作品中見到的大部分士兵都是綠營兵,不過不管是八旗兵還是綠營兵,服裝上面寫的都是“兵”字。

清朝兵服上有兵和勇兩個字 兩者之間的區別有多大 第2張

而服裝上繡勇的士兵則明顯不同,雖然只是一字之差,卻是天差地別,甚至“勇”兵並不能以“官兵”來稱呼,經常說的是“鄉勇”和“募勇”。

“鄉勇”始建於1787年,清將福康安首設,他統領的官兵在戰事中屢戰屢敗,遭受極大挫折,便採取“以土著破土著”的方法,就地取材徵召本地人來打仗,這裏需要注意的是隻是徵召本地人來打仗,並不是徵召入伍,由於本地人熟悉當地的地形地勢,所以很容易就取勝。

清朝兵服上有兵和勇兩個字 兩者之間的區別有多大 第3張

雍正乾隆之後,每每正規軍不夠用的時候便會臨時招募軍隊用來補充八旗兵和綠營兵的不足,可這些徵來的士兵根本就和“臨時工”無異,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沒有編制。

而且等戰爭打完之後,這些徵集來的鄉勇必須要解甲歸田,即使你在戰爭中立了戰功,也不會留下久用,所以跟正規軍的八旗兵和綠營兵的待遇根本就沒法比。

不過清朝末期這種情況發生了重大的改變,由於長期的養尊處優,八旗兵內部腐朽嚴重,綠營也好不到哪去,因此爲了鞏固清朝的統治,清朝廷不得不依靠曾國藩的湘軍和李鴻章淮軍,有意思的是這兩隻軍隊其實質上就是之前清朝廷看不起的“勇”,也是從這個時候“勇”開始取代“兵”作爲軍隊的主力。

清朝兵服上有兵和勇兩個字 兩者之間的區別有多大 第4張

其實理解了“勇”和“兵”的意思之後,我們回頭再看清朝時期的影視劇便會發現許多不同,比如說“勇”在打仗的時候纔會被徵用,因此清朝的太平時期一般不會出現服裝上帶“勇”字的士兵,由此來判斷是否符合歷史事實。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