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揭祕草船借箭背後的陰謀 曹操爲什麼不直接放火箭

揭祕草船借箭背後的陰謀 曹操爲什麼不直接放火箭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草船借箭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引言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遊歷赤壁,壯觀的景象讓蘇軾詩興大發,一筆而就《念奴嬌·赤壁懷古》。

東漢末年,曹操率領着號稱百萬大軍的北方軍隊,浩浩蕩蕩地撲向東吳地區,想要一舉消滅孫劉兩個集團勢力,完成全國的統一。

揭祕草船借箭背後的陰謀 曹操爲什麼不直接放火箭

走到赤壁時,曹操與孫劉聯軍互相對峙,哪一方都沒有突出對方的防線。在這樣的情況下,以周瑜爲首的聯軍將領排兵佈陣,誓要與曹軍決一死戰。

經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的渲染,出現了諸葛亮的“草船借箭”、“求東風”等膾炙人口的情節。其中,有人質疑,孫劉聯軍火攻曹軍,從而取得戰爭的勝利,在草船借箭中,曹操爲什麼不用火呢?魯肅對此作出回答。

一、《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

在《三國演義》的第四十六回裏,非常詳細地描寫了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因和過程。孫劉聯軍看起來雖然緊密地聯合在一起,但其內部依然在爾虞我詐,互相爭奪權力,以諸葛亮和周瑜的鬥爭最爲典型。

曹操也看出這一點,所以就派蔣幹等人去說服周瑜,順便離間孫劉聯軍。不過,讓曹操本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周瑜等人使用反間計,在將計就計和苦肉計的雙重作用下,一向以高深莫測而著稱的他也中計了。

作爲孫劉聯軍的最高統帥,周瑜容不得他人指手畫腳和威脅到他的影響力。所以,他向諸葛亮提出了在10日之內製作10萬支箭的要求,想要以此來打壓諸葛亮的氣勢。然而,諸葛亮對他的回覆卻是:“曹軍即日將至,若以十日,大事必誤。”爾後,他向周瑜保證,三天之內就能搞定10萬支箭的事。

揭祕草船借箭背後的陰謀 曹操爲什麼不直接放火箭 第2張

依照孫吳聯軍總的工匠數量來看,別說是10日完成任務,一個月也很難將10萬支箭打造出來。對此,周瑜心中竊喜。不過,空口無憑,他被讓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在這以後,爲了探聽諸葛亮最真實的打算,周瑜還派魯肅去與諸葛亮交涉,想要從中知道一些消息。

諸葛亮只向魯肅提出一個要求,讓他提供20艘大船,每船30人,船的身上全部用青布爲幔,並在船的周邊綁上稻草。最後,諸葛亮挺醒魯肅,千萬不能讓周瑜聽到消息,不然這一招就不靈了。

在這以後的第1天和第2天,諸葛亮都沒有什麼動靜,讓周瑜大爲迷惑。第3天夜間的四更時分,諸葛亮突然向魯肅邀請,讓他一起去取箭。他們登上船後,只見浩浩蕩蕩的江面上霧氣霏霏,儘管船上的火光通天,但周圍看起來亦是漆黑一片。

當船隻抵達曹營前面時,諸葛亮對將士們下令,不僅讓他們大聲喊殺,還要敲鑼打鼓來壯聲勢。這樣坐大船之裏面的魯肅大爲驚訝,認爲諸葛亮要瘋了。

曹操聽到消息後,由於擔心孫劉聯軍使用引蛇出洞之計,所以他下令集結1萬多個弓箭手,瘋狂地往聲音傳播的方向亂射。幾圈下來,諸葛亮從曹操那裏借走了10萬多支箭。

揭祕草船借箭背後的陰謀 曹操爲什麼不直接放火箭 第3張

這是《三國演義》中,對諸葛亮草船借箭時的描述。其實,當時的確發生過草船借箭的事,但主角並不是諸葛亮,而是東吳領導人孫權。

二、草船借箭背後的真實故事

根據裴松之引用《三國志·吳主傳》去註文《吳歷》中的相關記載,其中有一個故事與草船借箭極其相似。

《吳歷》中說,曹軍從濡須出動,製作遊船,趁着夜色在長江上渡江。孫權聽到消息後,立刻派大軍前去圍剿,想要將遊船攔截下來,從而斷絕曹操的物資。

在這一場伏擊戰中,有3000多個曹軍被俘虜,溺水而死的曹軍也多達數千人。儘管如此,曹操依然在這一條道上渡船。不過,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孫權對此屢試不爽,每有曹軍船隻的渡過,孫權必率大軍攔截下來,讓曹軍損失慘重。

此外,孫權還派部隊到曹軍的陣營前挑釁,想要與曹軍在海上大戰。由於軍隊、物資和船隻都沒有準備好,所以曹操一直堅守不戰,任孫權的軍隊在呼喊。

爲激怒曹操,孫權甚至親自乘着輕船經濡須到曹軍的陣營前挑釁。由於爲了保護統帥,吳軍都出動跟隨在孫權的身後,這讓曹軍產生錯覺,以爲孫權要與之決一大戰,許多曹將都想要領兵去迎戰。

揭祕草船借箭背後的陰謀 曹操爲什麼不直接放火箭 第4張

曹操認爲,此時曹軍尚未準備好,迎戰定將失敗。所以,他利用在北方佔據武器優勢的弓箭去射擊孫權的船隻,試圖將其葬身於長江之中。

孫權的船隻由於與曹軍陣營的距離比較近,只有五六公里,所以船隻被射的箭比較多,有一個側面由於承載不了箭的重量,出現嚴重的傾斜,爲平衡船隻,孫權只得命令將船隻調轉過來,讓另一個側面也被箭射,從而讓船隻平衡。此後,孫權讓大軍匆匆匆地撤離。

儘管孫權已走遠,但望着與自己距離比較近的孫權,曹操不得不感嘆:“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這句話也因此而千古流傳。

這並不是裴松之的隨意捏造,在《魏略》中也有相關的記載:“權乘船來觀軍,公(曹操)令弓弩亂髮,箭着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

在《三國演義》的草船借箭過程中,許多細節與《三國志·吳主傳》和《魏略》極爲相似,所以一些研究三國曆史的學者認爲,羅貫中借鑑了這一個故事,並將故事的主人更換成諸葛亮。

揭祕草船借箭背後的陰謀 曹操爲什麼不直接放火箭 第5張

儘管草船借箭的主人公出現極大的偏差,但從故事中也可以發現,曹操並沒有用火去攻擊在船上飄蕩的船隻,只是命令弓箭手隨便亂射。那麼,曹操爲什麼不用火呢?

三、曹操不用火攻擊的原因

根據赤壁大戰爆發的時間來看,曹軍一路向南,當他們抵達赤壁的時候,正值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九月,而赤壁大戰真正爆發的時間在當年的十一月份。

期間,9月份正是冬季風在大路上形成高壓的時間,其中心在蒙古地區,寒冷乾燥的西北風和東北季風由北向南地吹着。依照這樣的氣候來看,對曹軍極爲有利,如果他們使用火攻,那麼諸葛亮的船隻必然會被焚燒殆盡,又或者是孫權的船隻被燃燒一光。

不過,當時的北風和東北風雖然已形成,但在向南推進的過程中,一般需要近一個月的時間纔到江淮流域。也就是說,曹操只有在10月份左右,利用風向來作戰纔有利。在當時,由於東南方和南方也極爲強盛,所以對孫吳的船隻有利,他們更有可能對曹軍進行火攻。

在這樣的條件下,如果曹操貿然使用火攻,必然會導致引火燒身,要麼是自己損失慘重,要麼就是兩者玉石俱焚。當諸葛亮的船隻悄悄地靠近曹營的時候,船上綁滿了稻草和帆布,這讓曹操清楚的意識到,如果諸葛亮的船隻燃燒起來,他們未必就從此撤出,極有可能抱有必死之心,利用火勢攻擊曹營和船隻。

揭祕草船借箭背後的陰謀 曹操爲什麼不直接放火箭 第6張

所以,曹操不敢用火攻的根本原因是擔心引火燒身。魯肅在後來分析的過程中,也提到了這一點,所以他變着法地稱諸葛亮爲“通神”。

結語

《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雖然更換了原來的主人公,但卻讓這一故事保留下來,給更多的後人所衆知。在現如今的語文課本中,《草船借箭》也還一直在。這就足以說明,《三國演義》對我國的影響極深,是文化精粹的一個部分。

雖然通過羅貫中的改編,故事已經失去了本真,但其中保留下來的一些重要的精神仍然傳承着中華文明的精華,值得人們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在草船借箭的故事中,既充滿了精彩的細節描寫,其勾心鬥角的局面也讓人很意外,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參考資料

《三國志》

《三國演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