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如果秦始皇真的死在荊軻的刺殺下,燕國能否解除滅國危機?

如果秦始皇真的死在荊軻的刺殺下,燕國能否解除滅國危機?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秦始皇和荊軻,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事蹟。

唐代詩人杜牧做《阿房宮賦》通過對秦王統一六國之後的宏大功績,修建阿房宮之勞民傷財來諷刺當時唐末政治局勢的混亂,統治者的腐敗與奢靡。在其中有這樣一句"六王畢,四海一"來形容始皇帝統率秦國虎狼之師一統六國的過程,足見秦國對一統王朝建立的功績。然而在公元前227年,始皇帝經歷了其生命中最驚心動魄的危機,那就是荊軻的刺殺。然而荊軻學藝不精,秦舞陽臨陣退縮最終導致此次刺殺任務的徹底失敗。然而荊軻刺殺秦王如果成功了,那麼燕國是否可以解除滅國危機?是否可以阻止秦國虎狼之師東進之勢?是否可以維持戰國分裂之局面?

一、六國滅亡之勢——燕國危機

1. 從各國林立到秦國獨大

戰國的混亂與戰爭頻繁遠遠高於春秋時期,伴隨着韓趙魏三家分晉,春秋爭霸時代結束,拉開了戰國兼併戰爭。這個時期屬於孔子所說的真正意義上的禮崩樂壞的狀況,各國之間相互征伐,相互攻打兼併。爲了實現自己的野心,各國的君主都在大規模的進行變革,魏國的李悝變革;秦國商鞅變法等。各國的勢力都呈直線上升的局面,但是伴隨着戰爭的不斷,最終只剩下秦國獨大,東方六國疲弱。

其實秦國的強大自商鞅變法時期便認識到了社會變革的根本性,那就是底層階級的重要變革。井田制的瓦解,使得舊貴族階級的經濟基礎破滅,而私田的出現使得新興的地主階級登上了歷史舞臺。而各國之中唯有秦國認識到了這一重要的原因,大力提拔、依靠新興的地主階級,保證了秦國實力的蓬勃發展。而其餘國家其改革的目的依舊是爲了維護王室貴族的利益。

如果秦始皇真的死在荊軻的刺殺下,燕國能否解除滅國危機?

因此隨着秦國的強大,而其他諸侯國卻停滯不前,秦國逐漸拉開了向西東進一統天下的帷幕。此時的秦國可謂全民皆兵,其實力遠遠高於其於諸侯國,經過秦孝文王、秦莊襄王的變革,到了秦王嬴政時期,真正意義上的滅國戰爭開始了。前230年秦滅韓;前228年秦攻佔趙都邯鄲;前225年秦滅魏;前223年秦滅楚;六國之中只剩下燕、趙、齊等國苟延殘喘。

2. 燕國的處境

其實燕國作爲一個地處偏僻遠離中原地區的諸侯國,其影響力等在當時都不大,而且隨着春秋戰國時代的到來,其人口、資源上的劣勢更是愈加明顯。雖然經過了燕昭王的變革之後,國力有所提升,但是其實際力量依舊不太樂觀,因此在秦國吞併六國的時候,燕國一直採取的都是和秦國爲同盟的政策。

但是這種戰爭之中訂立的合作關係,伴隨着韓、魏、楚等國的滅亡,也逐漸變得可有可無,秦國的統一是無法阻擋的,唯一可以改變的只有統一的時間。而且燕國的作用也逐漸減少,在秦國眼中也由一個有力的同盟變爲了可有可無的棋子。而且隨着趙國邯鄲被迫,秦國的兵鋒直指燕國,這個時候燕國終於認識到,危機正在一步步向自己逼近。

其實,這種局面的形成與當時東方各個諸侯國的不和有關,合縱連橫的策略的盛行,使得西方的秦國成爲了東方六國的共同敵人。然而諸侯國之間數百年積累的恩怨卻不是一朝一夕之間就可以改變的。因此各國之間經常是今日還是同盟,明日便變成了敵人,相互之間征伐不斷,給了秦國崛起的良好機會。

二、太子丹的魯莽——荊軻的出發

1.操之過急的太子丹

其實荊軻刺殺秦王失敗的原因不應該由荊軻自己承擔,其中很大一方面的原因來自太子丹的決策失誤,作爲一國儲君,行事魯莽,不加考慮,就貿然行事。首先我們看一下太子丹的經歷,太子丹年少時在趙國做質子,和出生在趙國的嬴政關係較好。因此在太子丹長大之後便被派往了秦國擔任質子,然而此時爲王的嬴政並看不起太子丹。

如果秦始皇真的死在荊軻的刺殺下,燕國能否解除滅國危機? 第2張

而且身在秦國,太子丹深刻的認識到了秦國的強大以及其統一之勢的不可阻擋,因此太子丹便徑自逃回了燕國,隨後便開始謀劃刺殺秦王的計劃。太子丹的想法沒錯,錯就錯在其謀劃過程中的魯莽。首先便是收留了樊於期,樊於期作爲秦國叛將,對於當時強大秦國來說,燕國這樣做無異於引火燒身。

另外就是太子丹急功近利,急於打破當下的困頓局面,解除燕國的危機,然而刺殺秦王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太子丹卻在數日之內便安排完畢,選好了人選。而刺殺人選的確立,卻是太子丹最爲失誤的地方。首先秦舞陽年齡尚小,未曾見過大世面,因此很難勝任這種任務,但是最終卻將其派爲荊軻的副手,其次便是刺客選人的錯誤。

2.荊軻心有餘而力不足

如果將荊軻放在今天來看,其就是一個有着遠大理想以及策略卻沒有能力實現的職場新人。可能由於荊軻刺殺秦王之事很多人將荊軻看作是一個劍術出衆的劍客,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就荊軻所處的時代來看,荊軻的身份既不是遊俠也不是劍客,而是一位遊歷各國的士人,荊軻好讀書擊劍,讀書爲主,擊劍只是業餘愛好罷了。

如果秦始皇真的死在荊軻的刺殺下,燕國能否解除滅國危機? 第3張

因爲春秋戰國時期君子倡導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劍術也是其中之一,當時的士人階層都會學習擊劍,腰間佩劍,這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而且荊軻早年間遊歷各國,所行的事情,絕非一個俠客所爲,更像是一個四處找尋重用的士人在推銷自己的政治理念。因此將荊軻看作一個劍術超羣的劍客是錯誤的,他的身份在太子丹下類似於一位客卿、一個士人。

而這些也就解釋了爲什麼荊軻刺殺秦王會失敗了,以及爲何荊軻已經擔任了太子丹的客卿,而且太子丹也已經將計劃告知了荊軻,荊軻卻遲遲沒有給出態度的原因。因爲荊軻知道自己的不足,一旦失敗,自己必然會被殘忍殺害,而燕國也躲不開被滅亡的命運。但是當時荊軻的處境也不容樂觀,因爲他已經知道了太子丹的計劃,如果選擇拒絕,那麼太子丹爲了防止計劃泄露必然會殺了荊軻,因此荊軻之行也是不得已而爲之。

三、秦國之變革——統一的勢不可擋

1.秦國之勢不可擋

荊軻刺殺秦王最終的結果是失敗了,若是成功了,秦國的一統就會停止嘛,答案當然是不可能的。秦國的一統之勢其實並非是自秦王嬴政開始的,也不會終於秦王嬴政的。自商鞅變法開始,秦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發展都是迅速超越東方諸侯國。而且其後的歷代秦王都一直致力於發展軍事經濟等,並且大力任用新興的地主階級。

如果秦始皇真的死在荊軻的刺殺下,燕國能否解除滅國危機? 第4張

最終秦國從一個地處偏僻的西方小國一躍爲可以威脅東方六國的強大諸侯國,而且伴隨着秦國新的軍功爵制的施行,秦國上下全民皆兵,實力大增。因此秦王嬴政的生與死其實不是秦國崛起和停止統一步伐的主要原因,甚至說嬴政的死根本無法影響秦國的既定戰略,統一六國已經成爲了歷代秦王的最終目標。

就政治形態來看,秦國已經超脫了那個時代,新興的地主階級的誕生,使得秦國的經濟基礎已經和東方其他諸侯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種新興的活力在秦國迸發,秦人所代表的不僅僅是秦國的精神,而是整個時代變革的需求。因此荊軻成功與否都不可能成爲阻擋秦國東進的理由,相反由於荊軻刺殺失敗,使得秦國有了理由大舉出兵燕國。因此荊軻的刺殺不僅僅沒有拖延統一步伐,反而加快了統一的進程。

2.腐朽陳舊氣息的六國

其實秦國統一步伐的不可阻擋並非秦國單一造成的,而是各個諸侯國政治形勢衰退下的必然結果。秦國之所以崛起便是順應了時代的潮流,變革的時候抓到了社會的根本變化;而其於諸侯國的變革依舊流於形式與表面,雖然國力一時之間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然而卻持續不了多久,最終新舊制度的矛盾之下,依舊無法強大起來。

如果秦始皇真的死在荊軻的刺殺下,燕國能否解除滅國危機? 第5張

在東方各個諸侯國中,仍舊蔓延着腐朽的陳舊的氣息,這種氣息不僅僅阻止了一個國家的變強,還徹底的阻礙了時代的進步與發展。因此這些國家的滅亡已經成爲了定局,無論如何掙扎依舊無法逃脫歷史最終審判,依舊要在新時代發展的洪流之中消逝。秦國當時的政治制度、軍事裝備、經濟實力在當時都是最爲強大、先進的。

而東方諸侯國則除了個別部分的變革,依舊施行着陳舊的政治體制,沒有從根本上認識的社會內部的變化。追本溯源,秦的崛起和六國的滅亡,是時代的需要所導致的,從井田制到私田,這是經濟基礎的變革也是社會統治階層的變化。從原始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再到夏商周三代的奴隸制時期,這都是一直在進步的社會,而每一次的進步,必然會有流血與犧牲。

總結

秦國的一統,並非是一人一國可以決定的,這是時代的洪流所導致的,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走向一統是必然。東周時期,歷經了春秋與戰國的分裂,整體的政治走向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尤其是階層的變換,原因的貴族階層開始衰落,其實力、影響力都大大不同;而且伴隨着井田制的瓦解,地主階級的登場,統治階層開始發生劇變。即便荊軻成功,最終也無法阻止秦國的一統,秦王嬴政亡,秦王扶蘇還會站出來,還有一代代的秦王登上政治舞臺,最終完成統一大業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