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如果趙武靈王沒有早逝,趙國是否能滅了秦國?

如果趙武靈王沒有早逝,趙國是否能滅了秦國?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趙武靈王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趙武靈王作爲戰國時期趙國曆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君主,正是在趙武靈王的帶領之下,趙國進入了發展的一個巔峯時期,然而這樣一位將趙國帶入更好的時代的君主,最終竟然被自己的兒子給餓死,也實在是令人覺得十分可悲了。也有很多人對趙武靈王的死覺得很可惜,那麼,如果說趙武靈王沒有死的那麼早,他後期是否有可能會滅掉秦國呢?趙國在當時也是很有實力與秦國對抗的,那趙武靈王是不是也有可能滅秦?

1、趙武靈王生平簡介

公元前326年,年僅十五歲的趙武靈王橫空出世。

在父親趙肅侯的葬禮上。魏、楚、秦、燕、齊五國以會葬爲名欲行侵國之事瓜分趙國,眼看新興的趙國危在旦夕,此時就要面臨亡國風險。

但是此時的這一切並沒有擊垮這位年輕的君王,他在老臣肥義的協助下,對前來會葬的五國採取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戰略。

首先他聯合韓國和宋國這兩個盟國,這兩個國家和趙國緊緊相連,這樣一來這三個國家就成品字形結構。對齊、秦、魏三國形成了威脅,這三國此時則陷入了兩線作戰的困局。同時重金賄賂樓煩讓他們率領軍隊去攻擊燕國,燕國是個弱國,此時卻不得不率軍回國,另一方面,趙武靈王又和越國聯繫上讓他們趁此時楚國集結於趙國邊境之時突襲楚國,就這樣楚國方面的危機也以瓦解。

同時趙國軍隊全軍戒嚴,對欲來會葬的五國軍隊發出警告:其軍隊不允許進入趙國境內,而國君也得在專人陪同下進入趙國參與弔唁。此時的五國聯軍見達不到預期想要的結果了,便決定相繼撤軍,與此同時和趙國改善交好。年輕的趙武靈王出色的瓦解了列國欲瓜分趙國的無恥行徑,完成了歷史對他的考驗。從此這位年輕的國君走上了戰國的舞臺。

繼位後的趙武靈王銳意開疆擴土,可是修魚之戰的慘敗折損了趙武靈王的銳氣。他深刻感覺到了秦國變法大成後的強大實力,而趙國雖然在趙肅侯之時崛起,儼然新的三晉霸主。

如果趙武靈王沒有早逝,趙國是否能滅了秦國?

可是趙武靈王感覺到,在這個時候趙國繼續在中原大戰的渾水中繼續攪在裏面是不明智的選擇,因此他改變了趙國的戰略目標,放棄了中原繁華的地帶,轉而將目光定居在北方胡人的領地,也就是這一舉動讓趙國擴地千里。

趙武靈王在與胡人交戰的過程中,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胡人騎兵那來去如風的騎兵戰術。當時列國都以戰車步兵協調作戰,騎兵還沒有大規模的運用到戰場上,可是此時的趙武靈王敏銳的感覺到這個新興兵種將會成爲趙國強國致勝的法寶,於是趙國也進行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改革胡服騎射。

趙國改革之初,趙武靈王受到的阻力很大,一個是來自趙國貴族的阻力,一個則是來自民間的。

貴族阻撓改革是因爲胡服騎射動了他們的利益,而民間的阻力是因爲在那時華夏貴、戎狄卑都傳統觀念深深的紮根在了他們的腦海中。此時要低聲下氣的去向戎狄學習東西這令很多人都無法接受。可是趙武靈王就在這重重阻力之下迎難而上,最終趙國打造出了一支無敵於戰國七雄的精銳騎兵。毫不誇張的說他的這個舉動影響力戰國時代,也影響了後世。

而趙武靈王就是靠着這支精銳騎兵一舉端掉了讓趙國幾代國君都頭痛不已的中山國。

中山國雖然是一個小國,可是這個國家在幾次被滅之後都能奇蹟般的復國,其背後是一個巨大的利益鏈。這個國家就像一個釘子一樣深深地插在趙國的心臟之上,把趙國一分爲二。就在趙武靈王時期,終於徹底的滅了中山國,從此趙國騎兵再無後顧之憂。

趙武靈王這一生褒貶不一,他爲趙國開疆擴土沃野千里,可是就算英明如趙武靈王最終也在繼承人的問題上犯了糊塗,最終死於沙丘政變。

如果趙武靈王沒有早逝,趙國是否能滅了秦國? 第2張

2、趙武靈王不死能滅秦國嗎

毫無疑問,趙武靈王的死給趙國帶來了極大的損失,甚至有很多人認爲趙武靈王不死那麼趙武靈王最終一定能滅了秦國,可是事實真如很多人所預想的那樣嗎?

首先我們來看看,趙武靈王預期滅秦的進軍線路:一路兵出函谷關牽制秦國的一部分兵力;另一路則發揮騎兵的機動優勢,從雲中郡、九原郡出奇兵,繞過函谷關,千里奔襲秦國腹地,以閃電戰的形勢迅速滅亡秦國。

因爲趙武靈王的意外死去這個計劃被否定了,這個戰國曆史上影響重大的滅秦計劃再無法重現。

但是我們不妨也做個假設,假設什麼呢?就是在趙武靈王不死的情況下,這個計劃真的能滅秦嗎?

首先拿軍事方面來說:此戰函谷關之兵是一路偏軍主要起牽制作用,牽制秦軍主力在函谷關讓其無法有大的動作,也就是說這是一路迷惑敵人的疑兵,而真正的主力部隊則翻越崇山峻嶺以出其不意的態勢孤軍深入,深入秦國腹地直逼咸陽,讓秦國在驚慌失措之下一舉滅秦,這戰法倒有點類似於三國時期鄧艾的偷渡陰平。

拿偏師方面來說,既然這一路是疑兵起牽制作用,那麼其兵力要恰在不多不少之間,兵力多了那麼主力部隊則相對就少了,可是兵力少了就無法給秦國軍隊造成壓頂的態勢就無法起到牽制敵軍的作用。

如果趙武靈王沒有早逝,趙國是否能滅了秦國? 第3張

因此這是極其考驗將領的領軍能力的。且不說領軍的將領能不能支撐到趙武靈王突襲咸陽的那一刻,光是維持這龐大的軍需就是趙國的軟肋。後來長平之戰時趙國在本土作戰軍需尚且如此困難,更何況是在異國作戰,因此對這一路的偏師很不看好。

其次來講趙武靈王跨越函谷關那一支奇兵,這支奇兵纔是真正的主力部隊,運用閃電戰的打法直取咸陽。什麼是閃電戰?就是用全身的力量用最快的速度打在敵人最薄弱的一點上,使其沒有再戰之力,簡單來講就是快、準、狠。

因爲其需要快速行軍,那麼其所屬部隊必然大部分是趙國騎兵。騎兵雖然善野戰、善追擊,但是恰恰有一個致命弱點,騎兵不善於攻堅。而要攻擊城高牆厚的咸陽城,則必須要堅不可摧的攻城利器,可是這攻城利器如此沉重怎麼可能隨着趙武靈王的騎兵部隊一起翻越從雲中到咸陽的這一段山脈呢?

而且要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那麼趙國騎兵所帶糧草輜重必然不多,一旦秦國實行堅壁清野的戰略方針那麼趙武靈王對這支部隊就危險了。

因此要想一戰打垮敵人,則必須在野戰中一舉擊敗秦國主力部隊。可是就算擊敗了秦國主力部隊,趙武靈王的戰法還有一個缺陷。或者說這個缺陷也是閃電戰的戰略缺陷,那就是秦國擁有極其龐大的戰略縱深。

什麼是戰略縱深,通俗的講就是廣大的領土疆域,這也是對付閃電戰最有效的方法。你不是想要快速打擊我的有生力量嗎?那我就偏偏不和你打,將你的戰線拉長,同時派出小股部隊不斷的騷擾你的糧道,讓你的士兵吃不好睡不好,讓你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而我方部隊則在後方集結以逸待勞,最終待你精疲力盡之時再命令我方部隊出擊打垮你的有生力量。

因此一旦秦國採用這樣的戰略方針,那麼趙武靈王的兩支部隊就都危險了,此時的滅秦計劃反而會損害趙國的有生力量,以趙武靈王的雄才大略必定不會做如此愚蠢的事。

如果趙武靈王沒有早逝,趙國是否能滅了秦國? 第4張

3、趙武靈王爲何無法滅掉秦國

以上計劃失敗了,在以上基礎上那麼我們不妨再來個假設,假設趙武靈王採用合縱攻秦的方式來實行此戰略目標那麼趙國能實現嗎?就是趙武靈王親率趙國軍隊繞道函谷關,聯軍陳兵函谷關外。

那麼這就得講到外交方面的態勢,倘若趙武靈王不能以趙國一國之力而滅秦的話那麼其也可以用另一種方法使用合縱攻秦的政策讓諸國聯軍集結函谷關外,自己則可以親率趙國部隊按照之前的想法出擊咸陽。但是事實會有這麼輕鬆嗎?

很肯定的告訴你,還是沒有。

首先在山東六國之中,燕國因爲剛剛經歷過子之之亂,所以此時的燕國一切都以休養生息爲主。外加燕昭王的頭號復仇目標是齊國,雖然合縱攻秦可以獲得秦國的土地,但是自己和秦國相隔萬里,就算奪去了又能如何?派兵去把手一個相隔萬里的土地,那麼燕國本土的防衛則就會大大降低,齊國會不會再一次趁火打劫,或者諸侯列國會不會垂涎遠在本土之外的這片土地。

其次,楚國方面在當年經過那場藍田之戰後便一直沒有恢復元氣。也因爲此戰,楚國此後和秦國作戰一直有了畏秦如虎的心理。此時的楚國想要和趙國一起去合作攻秦,恐怕希望也是渺茫。

因此趙武靈王所能借助的就只有韓趙魏三晉的力量和齊國的力量,齊國和燕國一樣相距秦國千山萬水。因此每一次合縱攻秦之戰,齊國都是出工不出力,只要看見苗頭稍有不對就會撤退。

而韓魏兩國在彼時早已經被秦國打的喘不過氣來了,和楚國一樣也已經達到了畏秦如虎的地步,並且這兩國是牆頭草隨風倒。一旦秦國給他們一點相關利益,那麼其就會跟着秦國老大哥的腳步走,反過頭來對抗合縱聯軍,這也是六國屢次合縱攻秦失敗的原因,不能同心同力。並且這兩個國家當時是秦國的盟友,當時趙國雖然崛起,可是秦國還是強國,他們不會爲了一個新興的強國去得罪一個老牌強國,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不明智的。

因此在此基礎上做的假設到最後也只會落到趙國孤軍奮戰的地步。

如果趙武靈王沒有早逝,趙國是否能滅了秦國? 第5張

所以在此基礎上的滅秦計劃也是希望渺茫。

最後來講講當時戰國七雄的態勢,就算趙武靈王能夠成功深入秦國腹地其最終也是會失敗,爲何?列國不允許。

彼時的戰國七雄中,楚國已經衰落。當時的國際形勢是秦、趙、齊三強鼎立。誰也奈何不了誰。

當時列國之間雖然大國有吞併小國的舉動,可是有一點卻是諸侯國不允許的,那就是不允許有一個超級龐然大物的存在來大破這個局面。

楚國爲何會衰落?楚國在藍田大戰之前已經滅了越國領土已經是諸侯國之中最大的了,如果此時的楚國再一次滅了秦國的話那麼其霸主地位將會不可動搖,那麼其一統六國是早晚的事,這是列國之間不允許的。因此纔會在藍田大戰之時,韓魏聯軍在楚國背後咬楚國一口,最終楚國損兵折將敗於三國聯軍。

因此倘若趙武靈王也和當年的楚國一樣做出一樣的舉動的話,那麼其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和楚國一樣的下場。

因此就算趙武靈王不在沙丘政變之中意外的死去,其實他的這個計劃也沒有較多的可行性。

當然也有人會說爲何後來的鄧艾偷渡陰平能夠成功。很明確的說,因爲當家做主的人不一樣,當時秦國主政者秦宣太后是不亞於秦國任何一位君王的出色的女中豪傑,就算被趙武靈王兵臨咸陽城,其也不會像後世的劉禪一樣出城投降,而彼時的秦國也並非後世的蜀國人心厭戰,因爲商鞅變法的成功秦國軍隊各個爭先恐後的入伍耕種,其底蘊不是趙武靈王能想到的。事實證明,在戰國時代想要一統天下最好的方法則就是逐步蠶食列國的領地,這也是秦國最終能夠一統天下的原因。當六國醒過來時,發現秦國早已是不可撼動的龐然大物了,當然這也得仰仗於秦國的函谷關地利和商鞅變法的成功,才能讓秦國代代出明君。

當然這一切都是在基於假設的情況上,可惜的是趙武靈王的意外去世讓我們不能見識到更加精彩的戰國的風起雲涌,否則秦趙交鋒的勝負猶未可知。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