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古代沒有先進的設備取暖 古人冬天是如何取暖的

古代沒有先進的設備取暖 古人冬天是如何取暖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古人取暖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冬天沒有暖氣,古人又是如何取暖呢?

已到冬季,你是不是又凍成狗了呢?要了解古代的天氣要比現在冷得多,現代人有暖氣、空調、地熱,但在古代沒有這些先進設備,都是怎麼取暖的呢?

中華民族以智慧聞名於世界,對於防寒,聰明的古人多的是辦法。

花椒塗房壁

其實,在秦漢時,冬天的“空調房”已經出現了,東漢著名科學家張衡曾在《西京賦》裏寫道“朝堂承東溫調延北”,“溫調”說的就是這種房間。那麼這種房間又是爲何可以做到保暖呢?

古代沒有先進的設備取暖 古人冬天是如何取暖的

《漢宮儀》中“皇后稱椒房,以椒塗室,主溫暖除惡氣也”。在漢代,花椒已被視爲一種防寒保暖材料,搗碎和泥,製成牆壁保溫層。那麼如果用花椒來塗牆壁,牆壁豈不是氣味很重嗎?其實,並不是完全利用花椒,粉刷牆體,同時添加了一些其他花草植物,因此氣味是芬芳的。

火牆

不僅如此,古代的宮廷建築師們,還想到了更科學的方法,爲皇宮供暖。古代建築師將牆壁砌成空心的夾牆,俗稱“火牆”,牆下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設於殿外的廊檐底下,炭口裏燒上木炭火,熱力就可順着夾牆溫暖到整個大殿。

古代沒有先進的設備取暖 古人冬天是如何取暖的 第2張

火牆結構圖

皇宮貴族如此,那麼老百姓又是如何在寒冷的冬季取暖的呢?

火塘

古代沒有先進的設備取暖 古人冬天是如何取暖的 第3張

火塘

火塘是最古老的取暖方式,是一種炊事與取暖相結合的設施,它既能吸收自室外吹入的氧氣以助燃燒,又能阻擋冬季自門口吹入的寒風。

火炕

居住在北方的古人,一般都設有火炕,內有孔道,在冬季通過燃燒產生熱量,進入炕內通道來加溫,同時配備有火盆等取暖設施。

手爐

古代沒有先進的設備取暖 古人冬天是如何取暖的 第4張

手爐

手爐是古人冬天最常用的取暖器具,是用來暖手的小火爐,裏面放置火炭或尚有餘熱的竈灰,蓋上罩子,提在手上或捧在手裏,或籠在袖內暖手。所以手爐也叫做“捧爐”、“袖爐”、“火爐”。相當於現代的“暖手寶”了,我們在影視劇裏也經常能夠看到手爐。

足爐

古代沒有先進的設備取暖 古人冬天是如何取暖的 第5張

湯婆子

足爐要比手爐大一些,是一種銅或錫或瓷質的扁形圓壺,上方開有一個帶螺帽的口子,將熱水從上方口子灌進,整個足爐就會立刻溫暖起來。足爐主要用來捂腳,既可隨身攜帶,又可放入被窩裏,因此又被稱作“腳婆”、“湯婆子”、“湯媼”。

暖耳

古代沒有先進的設備取暖 古人冬天是如何取暖的 第6張

暖耳

除了手、足,古人爲了護耳防凍,早就發明了護耳神器,還取了一個十分溫馨的名字:暖耳。明朝百官入朝,就戴暖耳以禦寒,暖耳一般用狐皮製作,有的僅把雙耳遮住,也有把紗帽全部籠上的,猶如風帽。

看來儘管沒有現在的空調,暖氣,但古人的保暖措施一點也不比現代差。這些保暖措施都集結了古人的智慧啊!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