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清朝軍機處是什麼時候成立的 內閣的權力很大嗎

清朝軍機處是什麼時候成立的 內閣的權力很大嗎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清代軍機處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清代軍機處從何時設立?爲何在內閣外又設立這樣一個機構呢?

清代爲何要設立軍機處?其實這主要是清代皇帝適應中國封建君權不斷加深的這一歷史大背景之下所做出的決策。次要原因則是雍正皇帝在處理西北軍務時的現實需求所導致。

明代內閣制度建立於永樂年間當時的永樂帝,他雖然擁有着治國謀政的雄才偉略,但是一次又一次的御駕親征,讓他不得不放棄對政治的全權操控,於是一個幫助皇帝處理正式的機構內閣應運而生。

隨着明成祖的即位,內閣也得到了的一定的發展,制度逐漸完善。自此以後,朝堂中的決策權、議政權,行政權三權分開。原本宰相所擁有的決策權牢牢把握在皇帝自己的手中。議政權由內閣包攬,行政權劃分給流部。自此,我國傳統的行政機構得到了充分的完善。

清朝軍機處是什麼時候成立的 內閣的權力很大嗎

萬曆年間的張居正改革,更是讓那個內閣整個政府運轉的中樞機構,內閣制度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當然內閣的發展也有其缺點,在永樂帝之後,內閣的權利一步步得到了增強,這對皇權有一定分化,在當時的制度下即使皇帝是個不理朝政的昏君,整個國家也能夠順利地維持運轉。

和明代不同,清代的帝王喜歡把權力全都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因此內閣制度並不適用於清代,所以雍正年間建立了軍機處。

軍機處的建立是整個清代中樞機構的重大變革,這標誌着整個封建歷史的中央集權發展達到了頂點。之後到了乾隆年間軍機處進一步發展成爲了整個國家的最高執政機關,而內閣則成爲了普通的辦理例行事務的機構。

清朝軍機處是什麼時候成立的 內閣的權力很大嗎 第2張

一、軍機處建立的歷史進程與封建君主權力的加深相伴而行

雍正年間,西北戰事頻發,有很多關於戰爭的決策問題需要皇帝與大臣商討,因爲內閣設立在太和門外,爲了避免泄露軍事機密,雍正下令在隆中門內設立“軍機房“來商討軍事密令。之後”軍機房“改名爲”軍機處“。

軍機處中所選拔的官員大多是皇帝親信。這個機構獨立於傳統的正式官僚體系之外,所以並沒有傳統機構臃腫滯後的缺點。或許是看到了這個機構對於皇權的維護作用,因此即使西北戰事已經被平定,機構也並沒有被廢除,並且他涉及的職權越來越大。

乾隆五十六年,清政府傳統的議政王大臣會議被廢止,此時的內閣權利也漸漸被架空成爲一個辦理例行事務的普通政治機構。

朝廷中的一切重要軍機大政皆由軍機處所辦理,漸漸的軍機處統攬了整個政治系統的軍權政權,爲處理政務軍機大臣日日往返於宮廷之間。

二、軍機處的職能有利於封建皇權的強化

軍機處在剛剛被建立時,主要負責管理西北軍務。之後負責根據皇帝的旨意撰寫聖旨。皇帝在批閱奏摺時,如果有疑惑,往往會叫軍機大臣前來共同商討。如果皇帝已經作出判斷,軍機大臣則只負責執行。

商討處理國家大事,如果皇帝在某件正事上無法作出裁決時,往往會交給軍機處進行議奏。特奏政事的由軍機處查看,是否可按此執行,查看之後軍機處撰寫命令上奏。軍機處內部會同議奏或與其他關係衙門進行議奏的事項,由軍機處處主稿上奏給皇帝。

處理重大案件,皇帝將一些事關重大的案件交給軍機大臣進行審理擬定時,軍機大臣會同三司共同審理,軍機大臣可單獨在軍機處對犯人進行提訊,也可使用刑訊。

官員任免問題,朝廷中的重要文武官員以及六部中的各尚書,侍郎,地方各省的總督,巡撫 均由軍機處負責撰擬應補名單,交由皇帝篩選。進行科考時,也由軍機大臣開列主考審覈名單上報皇帝選用,複試或殿試時軍機大臣負責覈對考生試卷筆跡,以及任命閱卷大臣。

在進行軍事活動時,軍機處負責考察行軍道路上的地理環境,估算所需準備的兵馬錢糧。在覈對出準確的數據之後,交由六部中的戶部、兵部等衙門負責準備。

處理地方事務,監管地方官員。軍機大臣可奉皇帝旨意以“欽差“的身份,前往地方各省進行檢查或者處理正事。

總的來說,軍機處相當於皇帝的“祕書“,它的工作並不專門針對於某一部門或某一地點,而是整個大清代的官員系統。

在軍機處內部,並沒有設置專門的官位軍機大臣,軍機章京,都是官員在負責原來職務上的一個兼職,他們的任免並沒有確切的規章制度,完全出於皇帝的意志。

所以他們可以算是皇帝維護中央集權最有力的工具。

清朝軍機處是什麼時候成立的 內閣的權力很大嗎 第3張

三、軍機處與內閣的差別:前者是後者在於君主集權的升級版

首先就是兩個機構設立的目標,不同內閣的設立主要是爲了幫助皇帝處理政務,軍機處的設立的初衷是爲了軍事戰爭,之後職權才日益加重,所以軍機處算不上是正常的政治組織。

不過軍機處在剛剛成立時,就涉及了一部分政治機務,之後由軍事向其他方面進行發展,加上軍機處中的主要官員一般都是大學士,尚書侍郎等官員進行兼任,所以很多人都感覺軍機處是內閣的濃縮組織。

明代時期,內閣的主要作用是侍奉在皇帝左右充當皇帝的顧問。之後又擁有了票擬權。協助皇帝處理整個政治流程中的各項事務,但是軍機處的工作完全是獨立於這些組織之外的,由皇帝直接領導。內閣中的那個大學士,並不是時刻侍奉於皇帝左右,而軍機大臣設有值房,可以說日夜陪伴在皇帝的身邊經常見到。

(1)權力大小不同:

在傳統的內閣制度下,奏摺是要先遞給內閣大臣進行批閱,在內閣大臣給出處理意見之後纔會上報給皇帝,皇帝根據內閣大臣的意見作出決定。

而清代的奏摺直達皇帝中途不許任何人看,皇帝在批閱之後軍機大臣在每天早上面見皇帝時,聽取皇帝的處理意見,皇帝詢問之後大臣才能夠發表意見,如果皇帝不詢問,那麼軍機大臣則只負責執行。

所以明代的內閣大臣對皇權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約,而清代的軍基礎則是完全聽取皇帝的命令。

清朝軍機處是什麼時候成立的 內閣的權力很大嗎 第4張

(2)機構保密性不同:

相比於明代來說,清代時的軍機處保密性更高。軍機處裏裏外外有重兵把守,無論是王公大臣還是太監宮女,都嚴格禁止私自進入軍機處。並且裏面的奴才也都是15歲以下不認識字的小太監,超過15歲就會立刻被換。

根據皇帝要求奏摺直接帶到皇帝面前,中間不許任何人經手,哪怕是軍機大臣,也沒有辦法親自看到奏摺的內容,並且大臣進行上奏時有特製的小盒子進行傳遞,這個盒子只能由皇帝以及上奏大臣的鑰匙打開。

另外就是行政速度,乾隆時期曾規定不管有多少奏摺上奏當天必須處理完畢。根據軍區大臣的工作流程,早上五、六點鐘左右他們就要去養心殿面見皇上,聽取皇上對政務的處理。

之後皇帝在徵求過軍機大臣的意見之後下達指示,軍機大臣回到值房將旨意傳達給軍機章京,由他們撰寫聖旨之後到養心殿由皇帝批准。而明代的內閣就不是這樣了,明代下達聖旨要經過多個部門的草擬、審覈、修改。

清朝軍機處是什麼時候成立的 內閣的權力很大嗎 第5張

總結:

其實無論是明代的內閣制度還是清代的軍機處,其實都是封建皇權壓制宰相權力的產物,不過隨着歷史的發展,內閣漸漸也成爲了皇帝眼中的“相權“,爲了壓制這個對封建皇權有妨礙的力量,軍機處應運而生。雖然這兩個機構在具體權利上存在很多差異,但它們的本質並沒有差別。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