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唐林遺址考古發掘:4000年前先民建房充滿智慧

唐林遺址考古發掘:4000年前先民建房充滿智慧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林遺址考古發掘:4000年前先民建房充滿智慧

距今4000年左右的石家河文化時期,氣候比現在更爲溫暖溼潤,雨水更多,洪澇災害頻繁。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當時人們是如何選擇居住地、建造房屋的呢?“唐林遺址的發掘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實例。”今天,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王良智告訴記者說。

今年4月至8月底,考古專家對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區的唐林遺址開展考古發掘,發現了房屋建築基址2處。通過對建築基址的分析,考古工作者依稀看到了4000年前先民建房的經過。

唐林遺址地處洞庭湖西岸,海拔28米。據當地百姓介紹,遺址所在地原爲一處崗地,高出現在地表約5米,上世紀70年代大規模開展農場建設時才被推平。“由此可見,先民們首先選擇了本地地勢較高崗地作爲居住地,房屋基址建於遺址東北部,屬遺址中地勢最高的位置。”王良智說。

建造房屋之前,要先整平地表,堆築房基。王良智介紹,在建築基址的黃色細砂土中,發現了較多的灰色砂質粘土,包含着紅燒土塊、紅陶碎片,土質緊密,這樣修建的地基堅固結實。

“房基建好後可能還舉行了祭祀活動,祈求神明或祖先保佑他們建造的房屋經久耐用。”王良智說,用紅燒土塊祭祀在長江中游新石器晚期遺址中常見,很可能和祈求建築堅固長久的祭祀行爲有關。

地基建好之後,再在其上修建房屋。可惜房基頂部破壞嚴重,僅殘留少量柱洞,已不能完整復原當時的房屋建築形式。

王良智說,這種建築形式充分顯示了先民的智慧,在與惡劣自然環境做鬥爭的過程中先民們不斷積累經驗,發揮聰明才智,纔有我們今天看到的歷史遺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