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他不知情的情況下做了政治犧牲品,唐玄宗爲何下手這麼重?

他不知情的情況下做了政治犧牲品,唐玄宗爲何下手這麼重?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9.9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天寶三年(744),正月,唐玄宗親自倡導了一次盛大的餞別活動,規格之高,儀式之隆重,參加者之多,均屬空前。

餞別的主角是寫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的賀知章。當時他已經85歲高齡,因病恍惚,上疏請求告老還鄉。玄宗同志同意了。

在帝都的高官基本都參加了餞別活動,可謂大咖雲集。

唐朝的規矩,你懂的。但凡送別,一定要作詩,或者折柳枝。於是,有37人當場寫了送別詩,流傳下來。連唐玄宗都寫了。這跟我們現在搞歡送宴會,都要合影發朋友圈一個樣,區別可能是逼格有高低吧。

參加的人裏面,有一個人很特別。他是一年多前,唐玄宗特意下詔書徵召進京的,當時是皇帝身邊的紅人。他與賀知章喝過酒,都是“酒中八仙”天團成員。

他叫李白。

而最愛君今天要寫的人是王維。按照通行的說法,他與李白同歲,都出生於701年。

時年43歲的王維,並沒有參加這場著名的餞別活動。

1.最愛君在寫王維之前,專門把這個問題丟到幾個好友羣裏,問大家:王維爲什麼缺席這次活動?

這是一個開放式的話題,沒有標準答案,因爲王維從未說過他爲什麼缺席。我們只能去找一種相對合理的解釋。

一個學國畫的師妹說,王維缺席,是因爲他躲起來了。一個田園山水詩人,跟這種熱鬧的氛圍不搭。

這個解釋一出來,羣裏就被一個個大拇指刷屏了。

他不知情的情況下做了政治犧牲品,唐玄宗爲何下手這麼重?

但最愛君告訴大家,這個解釋看似最符合我們對王維的認識,其實是錯的。

王維沒有躲起來,他當時任的是一個叫侍御史的從六品上官職,官階太低,沒資格參加。

而李白獲邀參加的兩個要素,王維一個都不具備——他既不是唐玄宗的紅人,跟賀知章也不曾過從。

有些人,有些事,錯過就錯過了。

賀知章返鄉後,沒多久就過世了。王維再無緣與這名曠達、好酒的老詩人相識。

更大的遺憾是,盛唐詩壇的兩個大咖,李白與王維,彼此錯過,終其一生,未曾晤面,互不相識。

他們都曾在相同的時間待在相同的城市,都有一些共同的朋友,他們肯定都知道對方的名字,但是,他們的生命與詩均沒有交集。

2.有些學者說,李、王二人不相識,是李白看不起王維,不屑認識這個人。

這個理由,確實道出了兩人的性格差異,一個狂放不羈,藐視一切,一個謹小慎微,服從流俗。個性張揚的人,往往會把內斂平和的人看得一無是處。

但從現存的詩作來看,兩人應該有在暗暗較勁。

比如,都寫思念,一個寫“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個寫“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都寫送別,一個寫“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一個寫“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他不知情的情況下做了政治犧牲品,唐玄宗爲何下手這麼重? 第2張

都是唐詩細分類別的扛把子之作,幾乎難分伯仲。

現在,李白的詩名比王維盛,但他們的同時代人殷璠則認爲,王維與王昌齡、儲光羲纔是開元、天寶詩壇的代表人物。即便到了後世,說唐詩,李、杜以下,一定要說到王維,而且很多人私底下更喜歡文人味十足的王維。不僅因爲他的詩,最關鍵是他的爲人更符合大衆審美——他的個性與經歷不難模仿,但李、杜的就很難。

比起李、杜單純以詩人身份揚名,王維的才藝也更爲全面,在古代文人所能精通的領域,他都玩得很溜,耍出了新高度。他的書畫、音樂與禪理,幾乎跟他的詩一樣出名。這樣的全能型選手,恐怕只有後來的蘇軾能跟他拼一下了。

3.不過,在後世讀者的眼裏,貼在王維身上最主要的標籤還是田園山水詩人。

說王維是唐朝詩人中田園山水詩寫得最好的,應該沒有人有異議。就連被李白誇作“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的孟浩然,也要排在王維後面,世人都以“王孟”並稱,而不會反過來說“孟王”。

孟浩然是王維的朋友。開元十七年(729),孟浩然到長安考進士,沒考上,做了一年北漂,看不到出路,遂在冬天來臨的時候南下,返回襄陽。走前,給王維寫了一首詩: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

詩中充滿了怨憤和牢騷,一會兒說當權者沒一個肯提攜他,一會兒說世上知音太難覓。這麼痛的傾訴,顯然沒有把王維當外人。

王維回贈了他一首詩:

杜門不復出,久與世情疏。以此爲良策,勸君歸舊廬。醉歌田舍酒,笑讀古人書。好是一生事,無勞獻子虛。

全詩都在鼓勵和安慰孟浩然,勸他回鄉隱居,沒必要辛辛苦苦跑到帝都獻賦求官,就差說出“不要像我一樣苦逼”。

他不知情的情況下做了政治犧牲品,唐玄宗爲何下手這麼重? 第3張

其中,有多少王維自己的心聲代言,有多少他自己渴望而不能及的隱居夢想,贈詩的人和受贈的人何嘗不清楚?

王、孟這兩個當朝最著名的田園山水詩人,恰是最矛盾、最糾結的兩個人。也許,只有他們理解彼此的痛苦。

簡單說,王維一生都在做官,卻拼命想歸隱田園;而孟浩然一生歸隱田園,卻拼命想做官。

王維大半輩子的仕途很不順遂,孟浩然卻比王維還坎坷。可以說,王維是被生活逼着做官,孟浩然則被倒黴氣兒逼着歸隱,連做官的機會都沒有。

這次分別後12年,王維經過襄陽的時候,老友已經過世。他的傷心,化成了《哭孟浩然》:

故人不可見,漢水日東流。借問襄陽老,江山空蔡州。

4.王維是個才氣逼人的人,17歲就寫出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樣的教科書級別的名詩。

但他的性格遠遠配不上他的才氣。

一般來說,才氣爆棚的人都有睥睨一切的自信和自負,比如李白。王維不一樣,用現在的話說,他是一個很喪的才子。一生軟弱無力,謹小慎微,與世無爭,卻又不甘放棄,不敢對抗。

他被稱爲“詩佛”,倒很貼切。這就是個佛系詩人嘛,都行、可以、沒關係。

這種性格的養成,與他的家庭環境不無關係。他是家中長子,童年的時候,父親就過世,遺下幾個弟妹,很早就需要他擔起家族重擔。

15歲,他帶着小一歲的弟弟王縉到帝都闖蕩。憑藉一身才華,很快成爲京城王公貴族的寵兒。岐王李範,李隆基的弟弟,一個熱心的文藝贊助人,很欣賞王維。

他不知情的情況下做了政治犧牲品,唐玄宗爲何下手這麼重? 第4張

唐代科舉制,試卷上不糊名,主考官不僅評閱試卷,主要還參考考生平日的詩文和聲譽來決定棄取。所以,準備應試的士人提前結交、干謁名人顯貴,向他們投獻作品,爭取他們的推薦和獎譽,是當時一種相當普遍的社會風氣

王維不能免俗。據說正是岐王的推薦,王維21歲就中了進士。

這時的王維意氣風發,頗有功名事業心,不過很快就被現實痛擊成了佛系青年。

5.王維剛做官沒幾個月,人生遭遇了一次暴擊,在太樂丞任上被貶出京城。

事情源於一次有僭越嫌疑的舞黃獅子活動。

史載,王維在別人的唆使下,讓屬下的伶人舞黃獅子。黃獅子當時是一種“御舞”,非天子不舞。

結果,王維和他的上級、太樂令劉貺都遭到嚴重處理。劉貺的父親劉知幾替兒子求情,也遭到了貶謫。

王維被貶爲濟州司倉參軍。更爲致命的是,這次事件使得王維被唐玄宗列入了黑名單。整個玄宗朝,王維的官運都很黑,這幾乎摧毀了他在官場上的所有信心。

唐玄宗爲何下手這麼重?

根據陳鐵民等學者的分析,這跟唐玄宗與諸王的權力鬥爭有關,王維可能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做了政治犧牲品。

唐玄宗爲了鞏固皇權與皇位,擔心他的兄弟們形成有威脅的勢力,頒令“禁約諸王”,不使與羣臣交結。王維出仕之前就是岐王、薛王等諸王的座上賓,又犯了黃獅子案,剛好戳到唐玄宗的隱痛,於是此後都得不到這個皇帝的好感。

承受着與理想漸行漸遠的苦楚,王維離開了長安。

他不知道的是,這只是他波折人生的序幕。

究竟王維遇到什麼波折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