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揭祕:項羽爲楚霸王爲何四面楚歌卻是他的敗亡之音

揭祕:項羽爲楚霸王爲何四面楚歌卻是他的敗亡之音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前202年,也就是漢五年,劉邦調集了韓信、彭越的軍隊會師垓下,與項羽在此進行楚漢的最後決戰。項羽的軍隊在垓下修築了營壘,兵少糧盡,又被漢軍層層包圍,項羽可謂是一籌莫展。深夜,聽到漢軍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項羽大爲吃驚,懷疑楚地已經盡爲漢有,說:“難道漢軍已經完全佔領了楚地嗎?怎麼四面都是楚國人呢?”愁悶不已情勢之下,連夜起來在大帳中飲酒。看着身邊的美人虞姬和跟隨自己征戰多年的駿馬烏騅,不僅慷慨悲歌,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和他一同唱和,項羽淚流滿面,左右隨從也都哭泣,不敢擡頭看這位蓋世英雄的悲愴面容。這段歷史被凝結爲一句成語——四面楚歌。

過去學到這個詞的時候有個疑惑,項羽不是西楚霸王嗎?楚人應該是他的子民呀,爲什麼聽到楚人唱楚歌他會那麼害怕,知道自己大勢已去而悲歌?因爲這時候人們唱的楚歌,既是一種心理攻勢的宣傳戰,又是劉邦的軍隊要慶祝即將到來的勝利而高歌。這一定是一曲歡樂之歌,絕不會是項羽唱的那曲悲歌。劉邦是漢王,爲什麼他們唱的不是“漢歌”?我不知道還有沒有人有這樣的疑惑,但不知道“四面楚歌”究竟是怎麼回事的人卻肯定會有。要想弄明白這個問題,還得從項羽、劉邦反秦起義說起。

項羽是下相(今江蘇宿遷)人,自小跟隨叔叔項梁生活,項梁殺了人,爲了躲避仇家,叔侄一起逃到了會稽(今浙江北部到江蘇東南部一帶)。陳勝起義後,六國諸侯後人和豪傑義士紛紛響應,項羽的叔父項梁也在會稽起兵。項梁令項羽殺了會稽太守,在吳中舉兵起義,派人去接受吳中郡下屬各縣,得到了八千精兵,並自任會稽郡守,任命項羽爲副將。這八千人就是所謂的八千子弟兵。

揭祕:項羽爲楚霸王爲何四面楚歌卻是他的敗亡之音

廣陵(今江蘇揚州)人召平,代陳勝巡行佔領廣陵,廣陵沒有歸附。於是就渡過長江,假託陳勝的命令,任命項梁爲楚國的上柱國,並要求項梁帶兵西進攻擊秦國。項梁就帶領這八千兵渡江向北進軍。因爲項氏世世代代爲楚將,陳嬰、英布、蒲將軍等人都率領部隊歸屬於他。定陶戰役,項梁戰死,項羽繼承了叔叔的這個班底。滅亡秦國後,項羽自封爲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市)。

劉邦是豐邑縣(今江蘇豐縣)人,後來當了沛縣(今江蘇沛縣)泗水亭亭長。在他以亭長的身份押送徒役去驪山時,很多徒役半路上跑了。劉邦估計到了驪山差不多會跑光,自己這個押送官那是必死無疑,索性把所有役徒都放走了,只帶着十幾個願意跟隨他的人躲藏到了芒碭山裏。秦二世元年,陳勝稱王,許多郡縣都殺了他們的長官來響應陳勝,劉邦所在的沛縣縣令非常驚恐,害怕沛縣人也會像其他縣一樣殺了他,就想主動作爲,率領沛縣人響應陳勝。獄掾曹參、主吏蕭何等人說,你是秦朝的官吏,現在想背叛朝廷,率領沛縣的人起義,恐怕不會有人聽從你的命令。希望你召回那些逃亡在外的人,用他們來脅迫衆人,這樣就沒人不敢不聽從命令了。於是,縣令派樊噲去叫劉邦。

樊噲走後,縣令後悔了,害怕劉邦回來會發生什麼變故,就關閉城門,據守城池,不讓劉邦進城,還想殺掉蕭何、曹參等人。蕭、曹等人逃出城來依附了劉邦。劉邦寫了一封信射進城裏,申明大義,說明利害,城裏人殺了縣令,迎接劉邦進城。進城後,衆人推舉劉邦做了沛縣縣令,人稱之爲沛公。此後,劉邦歸於楚懷王帳下,被封爲武安侯,並和項羽軍(開始爲宋義)分兵攻秦,約定先進入關中者爲王。劉邦先於項羽進入關中,按照約定應該爲王。項羽進入咸陽以後,本來不想封劉邦爲王,由於害怕違約失信於天下諸侯,只好把劉邦封在巴蜀、漢中之地,爲漢王。劉邦當皇帝封爲列侯的大部分人,都是從沛縣起義開始就跟隨着劉邦,如蕭何、曹參、周勃、樊噲、夏侯嬰等人。

揭祕:項羽爲楚霸王爲何四面楚歌卻是他的敗亡之音 第2張

從劉邦和項羽兩人的基本骨幹力量可以看出,項羽的骨幹班底是吳中人,劉邦的基本班底是沛縣人。

再從地域上說說。

項羽起兵的地方吳中曾經爲吳國,後被越國滅亡,至戰國時期被楚國吞併,但人們仍然習慣於稱這一地區爲吳,其後三國時期孫權在這兒建國稱帝,還是叫吳國。直到如今,這一地區人們所說的話仍然與其他地區有明顯的區別,被稱之爲吳語系。項羽的基本班底爲吳人,說的是吳語,要唱歌應該唱的是吳歌。即便是項羽本人,二十四歲跟隨叔叔起事,很小就跟隨叔叔到了江南(東),他自身也應該說的是吳語。劉邦所處的沛縣則不同,這地區不但在語音方面和吳中地區有所區別,因爲很早就爲楚國所佔有,人們已經習慣了把這一地區稱之爲楚地。這兒離彭城(徐州)很近,所以,項羽在這兒建國稱之爲西楚,韓信改封回老家爲楚王(建都下邳),劉邦的弟弟被封在這兒也是楚王。所以,劉邦等人從小到大說的都是“楚語”,當然,這裏所說的楚語,應該是以徐州爲中心的東部楚語,或者是現在長江以南蘇滬等地人們所指的“江北話”。從人員基本構成、地域關係、語音唱腔綜合來說,漢軍唱的歌是楚歌,項軍唱的歌應該爲“吳歌”。

揭祕:項羽爲楚霸王爲何四面楚歌卻是他的敗亡之音 第3張

至垓下之戰的時候,項羽雖然還有十萬人馬,但陳嬰、英布這些人已經轉投劉邦,他的基本骨幹又回到了江東八千子弟兵那個老班底了。後來到了烏江邊上,下屬有人勸他過江,項羽說的是“無顏見江東父老”,因此放棄過江。由此可見,這個西楚霸王,人們是把他看做吳人的。劉邦這邊,指揮垓下之戰的大將韓信是淮陰(今江蘇淮陰)人,參與大戰的英布是六縣(今安徽六安市)人,劉邦的嫡系部隊將領都是沛縣人,再加上陳嬰是東陽(今安徽天長縣)人,這些地方都應該算作是楚地,不用說,發生大戰的地方垓下,是在今安徽靈璧境內,同樣也是楚地,所以項羽纔會發出那樣的疑問:“難道漢軍已經完全佔領了楚地嗎?怎麼四面都是楚人呢?”

還有一點,是項羽聽到楚歌喪失了信心和勇氣,並沒有死在這兒。而是殺出了重圍,來到了烏江邊,因爲覺得自己沒有顏面面對江東父老,自殺身亡。烏江渡口在今天的安徽省和縣長江邊上,對面是馬鞍山。長江在南京以上這地方有一段南北流向,所以,江南在這兒又被稱之爲江東。

作爲一個王者,項羽是一個失敗者,但作爲一個“戰士”,項羽又可稱之爲一個大英雄。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