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司馬懿就沒有看出來空城計嗎 司馬懿看穿爲何還要撤軍

司馬懿就沒有看出來空城計嗎 司馬懿看穿爲何還要撤軍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空城計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爲何司馬懿看出了空城計,還選擇撤軍?

俗話說得好:“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三國時期最有謀略的人物當屬三國蜀漢丞相-諸葛孔明。街亭失守後,一出“空城計嚇”得司馬懿魂飛魄散,連連撤軍,將諸葛亮神機妙算和聰慧過人展現得淋漓盡致。

但熟讀三國曆史的人都瞭解,司馬懿也是魏國有勇有謀的大臣,不僅在戰場上有勇有謀,拼智力也毫不遜色,諸葛亮使的空城計必然早已被他看破,那麼司馬懿爲何仍然選擇撤軍?

空城計並非諸葛亮首創,春秋時期已有先例。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實力雄厚,對周邊國家虎視眈眈,意圖吞併各國,完成一統大業,當時有位能人名叫公子元,此人文才武略,樣樣拿手,性格桀驁不馴,愛上了自己的嫂嫂。

然而,公子元的嫂嫂卻看不上他,認爲其無所事事,是個廢材。公子元不服氣。他通過自己的本事,得到楚國國君的欣賞,於是入朝爲官,在朝廷站穩腳跟後,便決定率兵攻打鄭國。當時,鄭國實力遠不如楚國,面對來勢洶洶的楚軍,鄭國慌不擇路,城池連連失守。

鄭軍士氣低落,人們紛紛想要投誠。可是叔詹不願意,他心生一計,讓所有士兵在城中尋找隱蔽點藏起來,然後下令讓城中百姓照常開門做生意,安排行人來來往往,讓公子元誤以爲鄭國早已集結全部兵力守城,於是便遲遲不敢攻城,在城外徘徊多日。

司馬懿就沒有看出來空城計嗎 司馬懿看穿爲何還要撤軍

鄭國趁機向齊國發出求助,意圖聯合齊國對抗楚國。公子元聽到後,深知楚國實力難以對抗兩國之兵,於是決心撤退回去,在臨行之際,他妙計橫生,將一面旌旗插在城門之外,讓鄭軍以爲楚國仍未離去,還駐守在城外。

等到叔詹發現天空飛鳥竟在城外徘徊時,才知公子元早已率軍離去,這便是空城計最早在兩軍交戰時期的妙用。那麼司馬懿既然已經識破諸葛亮使的空城計,爲何還要撤軍離開?何不乘勝追擊,一舉拿下諸葛亮,覆滅蜀漢?其實一切盡在孔明掌握之中,他篤定司馬懿不敢入城。

當時街亭失守,諸葛亮深知大勢已失。此時,司馬懿擁有15萬軍隊,而諸葛亮只有不到3000人,儘管諸葛亮身邊的能人異士能以一敵百,但“雙拳難敵四手”,硬拼必然是行不通的。那麼,他是如何巧用空城計化解危機的呢?

首先,諸葛亮安排20名士兵扮作普通百姓,到城牆附近清掃地面,然後自己親登城樓焚香撫琴,一副悠閒自在的樣子,人們以爲諸葛亮是想行空城之計,狐假虎威,讓司馬懿誤以爲城中雄踞百萬軍隊,但其實諸葛亮心知肚明,這點手段騙不了司馬懿。

司馬懿就沒有看出來空城計嗎 司馬懿看穿爲何還要撤軍 第2張

但諸葛亮十分了解司馬懿本人,篤定他不敢入城,殺了諸葛亮,覆滅蜀國。司馬懿性格沉穩剛毅,疑心較重,面對諸葛亮漏洞百出的空城計,其實他本能直接順勢取了諸葛亮項上人頭,直接顛覆蜀國,爲魏國立下汗馬功勞,一舉成爲魏國朝廷重臣。

但是此後司馬懿卻會面對更大的危機,那便是君臣猜忌。歷史上“絞兔死,走狗烹”的例子數不勝數,一旦諸葛亮犧牲,蜀國必然迅速覆滅,之後魏國不再需要常年征戰司馬懿的作用也就顯得微不足道反而惹得國君的懷疑。

魏國國君重用司馬懿的前提是蜀漢未亡,一旦蜀國被拔除,魏國國君便不再需要司馬懿,司馬懿位高權重對他的地位產生威脅,功高蓋主的結局最終難逃一死。司馬懿必然是料到此點才決定順水推舟,沒有戳破諸葛亮的空城計。

城牆之上,諸葛亮悠然撫琴,心中料定司馬懿所有的顧慮,因此纔信誓旦旦覺得他不敢強攻。司馬懿心想不如將計就計,放了諸葛孔明,此後他還是魏國威震四方的大將軍。蜀漢存在一日,他便一日有事可做,魏國國君便需要他一日。爲此司馬懿在撤退時還特意做出一副憤恨無比卻無奈的神情,讓這出空城計演得繪聲繪色。

司馬懿就沒有看出來空城計嗎 司馬懿看穿爲何還要撤軍 第3張

空城計雖非諸葛亮首次使用,但卻因爲其與司馬懿以此計過招傳頌百年,諸葛亮猜到司馬懿心中所慮,於是鋌而走險,兵行險招,唱了一出漏洞百出的空城計。而司馬懿雖然看破,但思及往後,終究未敢對諸葛亮痛下殺手,拿下蜀國。

人人稱頌諸葛孔明的聰慧無雙與謀略過人,但司馬懿的高瞻遠矚與未雨綢繆也值得稱讚。總而言之,空城計玩的就是心跳,是高手間的對決,只有心思沉穩,考慮周全之人,纔有可能笑到最後。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