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宋朝皇帝爲何不殺士大夫 這件事件還得從建國之初說起

宋朝皇帝爲何不殺士大夫 這件事件還得從建國之初說起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宋朝皇帝爲何不殺士大夫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終宋氏一朝,皇帝遵循的都是不殺士大夫的原則。一直到了宋朝後期,即便很多官員犯錯,皇帝也不會將他們殺死。整個宋朝文化非常繁榮,讀書人多,而且將讀書人看作是上等人。宋朝文學空前繁榮,不單單是宋詞,宋代多種文學形式得到了發展,例如散文、戲曲劇本等,而且科學說明文也出現,可以說宋朝帝王給宋朝文人和文化發展創造了非常寬鬆的環境,使得宋朝普通百姓也知道很多文化上的知識。可是,宋朝皇帝爲什麼不殺士大夫?這要從建國之初說起。

宋朝皇帝爲何不殺士大夫 這件事件還得從建國之初說起

趙匡胤讓人刻碑,並將其放到太廟寢殿的夾室裏面,平時都把他蓋起來,而且鎖到室內,只有四時八節進行祭祀的時候,或者是新太子獲封去拜祭的時候,在拜了祖宗之後,會打開夾室的門,拜了石碑後,會小聲讀上面的誓詞。這個時候,他的身邊只有一個小宦官,而且並不識字,其餘的人都需要站在很遠的地方,所以大家都不知道石碑上面寫的是什麼,而宋朝這些帝王一代一代傳承下來,也從來沒有人將內容泄露出去。

宋朝皇帝爲何不殺士大夫 這件事件還得從建國之初說起 第2張

到了靖康之變的時候,開封被金兵所破,金兵打開太廟,帶走了祭祀禮器,直到這個時候,大家才發現此碑。上面記載了三行誓詞,其中一條就是不要殺死士大夫。這應該也是整個宋朝優待士大夫的一個重要原因。太祖立碑,其實相當於國家權威。趙匡胤是一個開國的君主,他的誓碑內容對於整個家族來講,其實是一個契約;誓碑放置在太廟內,不被其他人所知,而且是在儀式上由繼承人讀出,具有神聖的力量,且帶有詛咒性,所以後來的皇位繼承者更容易遵從。

宋朝皇帝爲何不殺士大夫 這件事件還得從建國之初說起 第3張

趙匡胤建立宋朝後,整個天下剛剛經歷亂世,連年爭戰,導致武將掌握了當時的話語權,文人並沒有空間發揮自己的力量。可以說整個戰亂時期,對於文人來說,是非常的黑暗的,而且使得整個中國文化受到嚴重打擊,那個時候文人沒有出路,所以也沒有辦法順利傳承下去,就是後來做了宰相的趙普,也僅僅讀過半部論語,由此可知,當時整個環境是非常缺乏文人的,而治理天下是不能用武官的。

宋朝皇帝爲何不殺士大夫 這件事件還得從建國之初說起 第4張

趙匡胤建國後,首先收回兵權,防止其他人陳橋兵變,然後才用文人來治理國家,並且採取科舉方法來選拔人才。因爲五代戰亂導致文化衰落,建國可以使用軍隊的能力,但是治國不能,因此善待文人,加強科舉選士政策的實施,使得治國人才被快速招募,這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也由此,趙匡胤提出了以文治國,這種政治信號,可以快速招募文人。

宋朝皇帝爲何不殺士大夫 這件事件還得從建國之初說起 第5張

在誓碑中提到不殺士大夫,也不殺上書言事的人,但其實趙匡胤自己也並沒有遵守,雷德驤因爲指控趙普被殺,而且有的大臣貪污,趙匡胤直接將他們殺死了。就是趙光義後來也殺了10個士大夫。在這之後,宋朝皇帝基本不殺文官了,其實就是一種政治潛規則。就像是很多變法失敗的臣子,王安石、蘇軾這些人,都是保住了性命的,沒有出現變法失敗死一批人的情況。但是南宋高宗也殺了,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將,都殺了不少。

宋朝皇帝爲何不殺士大夫 這件事件還得從建國之初說起 第6張

不管趙匡胤立下的誓碑是真的還是假的,但是當時以文治國的政策是對的,而且不殺上書言事的人,可以廣開言路,對於皇帝而言,可以避免自己耳目被堵塞了,對於治國具有重大意義。但是如果士大夫犯罪了也不殺,那就是一種曲解了,不論是政治妥協,還是對誓碑的曲解,不殺士大夫有好處,當然也有壞處,封建時代,做決定的最終都是帝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