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孔尚任寫了什麼書,康熙看後竟然將他免職了?

孔尚任寫了什麼書,康熙看後竟然將他免職了?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5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清官員孔尚任不熱心仕途,寫了一部書,康熙看後將他免職了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因爲喜愛崑曲,而崑曲演員中又最喜歡單雯,她在那經典名著《桃花扇》中,將那李香君演得來是出神入化,該媚的媚,該剛的剛,嘻笑怒罵皆出天然,身之婀娜,音之繞樑,看罷只一句能形容此情此景的感受:“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有個問題卻一直沒有想通,作爲身處清統治下的孔尚任,他所創作的千古絕唱《桃花扇》,很明顯是以“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的史鑑精神,歌頌的是一羣同清王朝不對付之明末孽臣,如何大清王朝歷代帝王能聽之任之,難道就因爲孔尚任是孔子之後的緣故嗎?想那清王朝文字獄何其之盛時,也沒將其封殺,要按一般常規推論,怕這孔家早被族誅十八回了。

孔尚任寫了什麼書,康熙看後竟然將他免職了?

孔尚任,字聘之、號雲亭山人,山東曲阜縣人,清戲曲作家,孔子六十四代孫。早年隱居石門山,康熙南巡至曲阜時,被召講經,受到賞識,破格授國子監博士,累遷戶部主事、員外郎等職。著有《桃花扇》等傳世。

他雖然頂着孔子後裔之名,但說實話,除了這一部《桃花扇》,其它着實乏善可陳,直如三國時他那祖先孔融一般,除了讓了個梨,我們還能記得什麼?不過孔融畢竟還是比他這後輩要強點,怎麼說也混了個“孔北海”,也還算漢末割據勢力之一。而這孔尚任卻很是悲催,在仕途上可謂是一塌糊塗。

作爲孔家後人,這文學才能應當很是了得纔是,可這尚任先生雖然科舉之時年年都去考,卻年年是名落孫山,久考不中,直到康熙來曲阜祭孔讓他來講經,看在他這孔後的份上,施捨給了他個小官噹噹,封他爲國子監博士。

想來這沒有文憑的博士當着也難過,他的學問自是很高,但康熙看上的並不是他的學問有多高,看上的是他孔子後人的身份,作爲一直被中原視爲蠻人的北方少數民族,要想真正地統一漢族地區,就要融入漢族文化,而漢文化的核心正是孔儒文化。高舉孔儒大旗就是康熙的政治算盤。而孔尚任正是他需要的代言人。

憑良心說,在康熙朝對漢臣的重用還是做得很好的,不僅朝廷上有如陳廷敬和張廷玉這樣的重臣,在封疆大吏中也有岳飛的後代嶽鍾琪這樣的武將。而這孔尚任可能心思就沒放在這做官上,他在政績方面實在是沒什麼能拿得出手的,最多也就是個隨員,跟在當官的後面跑跑腿而已。

他的心思是在文學創作,他藉着在淮揚一帶辦差之機,遍訪明末遺民,踏遍了幾乎所有的南明故地,帶着沉沉的資料,回到北京閉關寫作。經十年磨稿,終於完成了名垂千古的不朽劇作《桃花扇》。

這是一部表現亡國之痛的歷史劇。孔尚任將明末侯方域與秦淮豔姬李香君的悲歡離合,同南明弘光朝的興亡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悲劇的結局突破了才子佳人大團圓的傳統模式,男女之情與興亡之感都得到哲理性的昇華。

孔尚任寫了什麼書,康熙看後竟然將他免職了? 第2張

作爲古典文學的常見意象,桃花應該是詠美人的始祖了,在《詩經》中就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句,後來無論是大家所熟知的“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還是小晏的“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無不將桃花作爲佳人的形象歌之詠之,它是一個濃縮的文學意象符號。

孔尚任對桃花是情有獨鍾的,他在坐國子監博士冷板凳時,面對一樹殘紅,曾寫下了"早知根底空零落,不種桃花種柳花"的詩句:與其像桃花一樣短暫地光鮮照人,最終卻難逃飄零的命運,還不如做平平凡凡不惹人注目的柳花。詩人以桃花的零落不結子,暗寓自己不得施展才能,時光流逝,一事無成、失落鬱悶的心情。

孔尚任對《桃花扇》的創作可以說是傾注了畢生的心血,在年青時他便有了寫作的想法,他曾自述道:“予未仕時,每擬作此傳奇,恐聞見未廣,有乖信史,寤歌之餘,僅畫其輪廓,實未飾其藻採也”; 出仕後,經過十餘年的輾轉奔波,返京多暇,對現實有了更深刻地認識,“乃挑燈填詞”,終於完成了這部偉大的作品。

這部被梁啓超贊爲“冠絕千古”的《桃花扇》,以其“結構之精嚴,文藻之壯麗,寄託之遙深”的劇作,一經問世便風靡京城,繼而在全國引起了轟動,卻讓終結了孔尚任的官場生源。

作爲被康熙樹爲政治楷模的孔尚任,雖然在政治上才能不彰,但還是逐年在給他升遷,《桃花扇》完成之時,他已做到戶部幹事的位子上了,儘管只是個正五品,但好歹也是個讓人羨慕的京官。而這部劇一出,讓康熙很是頭疼,依舊大清律,這肯定是要被滅族的。可礙於孔尚任的家族身份,還真是奈何他不得,要是真咔嚓了這他自己親手樹起的楷模,讓天下士子情何以堪。

據說,在此劇風靡前,康熙是知道這個本子的,他特命孔尚任將劇本拿來過目,但看完之後沒有表態。不知道是他被其中優美的詞句所吸引,還是劇情起伏的精彩而動情,或者是他的大度和寬容,就不得而知了。

轉年,孔尚任已升任戶部員外郎了,但隨着《桃花扇》的影響越來越大,在國人一片地唏噓長嘆中,康熙終於忍不住了,直接毫無徵兆地將剛上任十五天的孔尚任給罷免了,至於原因嘛,沒有說,要說也可能是個“莫須有”吧,反正是看你不爽。

孔尚任寫了什麼書,康熙看後竟然將他免職了? 第3張

“命薄忍遭文字憎,緘口金人受誹謗”,官是當不成了,不過還好,康熙並沒有進一步爲難他,也沒有在全國禁演此劇,家族也毫髮無損,孔尚任本人也得已送終,這對他來說,當是最好的結局了。

《桃花扇》,這部“借兒女之情,寫興亡之感”的偉大劇作,奠定了孔尚任在中國文學史上一代大師的地位。幾百年來,爲之作序題跋、點校評說,不絕如縷,豈止是“充盈篋司,美且不勝收矣”。其中雖然不乏真知卓見,但我覺得清人沈默說得最爲中肯:

“《桃花扇》一書,全由國家興亡大處感慨結想而成,非正爲兒女細事作也。大凡傳奇皆主意於風月,而起波于軍兵離亂;唯《桃花扇》乃先痛恨于山河遷變,而借波折於侯李。讀者不可錯會,以致目迷於賓中之賓,主中之主。山人胸中,有一段極大感慨;適然而遇侯李之事,又適然而逢蘇柳之輩;是以奇奇幻幻,撰出全冊,當在野史之列,不應作戲曲觀。”

最後,借一首劇中散曲來結束本文,他是孔尚任借老藝人蘇崑生之口,道出的世間悲歌:

“俺曾見,金陵玉樹鶯聲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過風流覺,把五十年興亡看飽。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臺,棲梟鳥!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