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吳三桂身首異處的原因是什麼?吳三桂反清爲什麼失敗?

吳三桂身首異處的原因是什麼?吳三桂反清爲什麼失敗?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三桂身首異處的原因是什麼?吳三桂反清爲什麼失敗?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吳三桂,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遼東廣寧前屯衛中後所(今遼寧綏中)人,祖籍南直隸高郵(今江蘇省高郵市),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

歷史上從來不缺少實力非凡而又充滿爭議的人物存在,無論是個人理念原因,還是歷史時局造成。這樣的人物的形成和一生的軌跡,大多數都能對當時的時代和歷史的進程起到一定的作用。

不論是這樣的人改寫的歷史軌跡,還是歷史的命運選擇了他,都是紛繁精彩的歷史中精彩的一部分。有這麼樣的一個人,也同樣在歷史上充滿了話題,而他沒有能夠成功,這個人就是吳三桂,一個先助清成就霸業而在多年之後舉旗反清的人。

吳三桂最後造反失敗的很大原因是因爲整體的戰略佈局失誤,最終導致的結果就是雖然擁有2倍於清軍的兵力,卻不能用,或者不能發揮各兵種的優勢,人數多反而成了失敗的原因。按照吳三桂方面最初的戰略意圖,應該是吳三桂軍先從雲南和貴州出兵,進而拿下兩湖地區和四川地區。與此同時,位於東南方向的福建平南王耿精忠和鎮南王尚可喜,再聯合位於臺灣島的鄭經,逐一將東南沿海各省拿下,這樣一來,清朝政府賴以存在的賦稅重區就被自己卡住了,而位於陝西的王輔臣則可以出兵京城,扼住清庭的咽喉所在。

吳三桂身首異處的原因是什麼?吳三桂反清爲什麼失敗?

如果這個戰略設想能夠順利推進,可以說是非常完美了。加上吳三桂本就打着“反清復明”的口號,而清朝統治剛剛形成,對於廣大的漢族人民來說,反清復明這個口號還是有很大的吸引力和羣衆支持的,戰略上處於優勢地位,兵力上壓倒性優勢,再加上有廣大的羣衆支持,造反想不成功都不行。這一點可以從吳三桂軍造反之初進展很順利可以看出,當時一度勢如破竹,不到三個月便拿下了南方的個省份。其餘十個省份也多有戰火波及。但很快,造反行動就陷入了僵局,變得前途渺茫。

吳三桂身首異處的原因是什麼?吳三桂反清爲什麼失敗? 第2張

實際上,這也不難理解。就拿造反主力吳三桂來說,本就懷揣皇帝夢,但是又不是主動出擊的造反,缺乏足夠堅定的信心。更別說其他大大小小的藩鎮勢力了。雲南的尚可喜就是很鮮明的例子,原本不想反的尚可喜被兒子尚之信逼上梁山,拉起了反清大旗。而平南王耿精忠想法就更單純了,他只想搞個割據勢力,與清朝獨立存在,坐擁東南江山。位於臺灣的鄭經是想在大陸謀一片棲身之所。

吳三桂身首異處的原因是什麼?吳三桂反清爲什麼失敗? 第3張

這就造成了在鄭經登錄東南沿海以後,三方勢力已經暗自較勁了。這邊是後來的耿精忠、尚之信、鄭經三方勢力在東南諸省殺得不可開交。於此同時,清朝政府採取分化瓦解的策略,對實力不強卻又可以左右戰局的耿精忠和尚之信二人“暫停撤藩”,在兵力佈局上,清廷將重兵集結於東南,雙重壓力之下,耿精忠和尚可喜二人開始動搖了,反清的決心也沒那麼強了。看到希望的清廷很快反應過來。

這二人的不給力,直接造成在兩湖地區激戰正酣且連戰連捷的吳三桂畏手畏腳,前怕狼後怕虎,便給了清朝政府得以喘息的機會。接下來,清廷再次調整戰略部署,在長江沿線佈防,吳三桂大軍被圍困於兩湖地區不能動彈。再然後,清廷騰出手來收拾陝西的王輔臣,最終王輔臣被迫投降,清廷沒有了京城之危,得以從陝西穿插而過直逼四川,位於兩湖的吳三桂左翼又平添壓力。在人心收復上,清廷自康熙即位後就招攬漢人人心,反觀吳三桂匆忙間在衡陽稱帝,引起漢族人和跟着他反清復明的人拋棄,最終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可以說很大原因是他自己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