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龐統明明只是一個軍師,爲什麼還要衝在最前面導致自己冤死?

龐統明明只是一個軍師,爲什麼還要衝在最前面導致自己冤死?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6.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龐統明明只是一個軍師,爲何還要衝鋒陷陣,導致中流矢而亡,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龐統是劉備繼諸葛亮之後又得到的一員頂級謀士,而且龐統深諳識人之術和兵法韜略,與諸葛亮正好能成爲完美的搭檔。龐統的早逝是對劉備集團的一個極大打擊,但是與《三國演義》不同的是,正史中的龐統是自己作死的。這具體是怎麼回事呢?

龐統明明只是一個軍師,爲什麼還要衝在最前面導致自己冤死?

公元211年,法正奉益州牧劉璋之命到荊州,迎接劉備入益州共拒張魯。法正私下向劉備獻祕計,請劉備藉機謀取益州。劉備猶豫再三,不能決斷。

當時諸葛亮主要是管內政,在軍事上,劉備還是更聽龐統的,於是就去找龐統聊聊對這事的看法。龐統就對劉備說:“荊州荒蕪殘敗,人物流失殆盡。而且東有孫權,北有曹操,難以有大的發展。益州戶口百萬,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如果真能奪取此地,以爲根基,可成就大業。”

但是劉備仍然擔心:“如今與我水火不同的是曹操,曹操峻急,我便寬厚,曹操暴虐,我便仁慈,曹操狡詐,我便忠誠。凡事與他相反,纔有今天的成就。如今爲得益州,失信於天下,能行嗎?”

龐統說:“如今正當亂離之際,凡事不能墨守成規,要隨機權變纔好。況且吞併弱小,攻擊闇昧,逆取順守,報之以義,正是古人所重視的。只要事定之後,封還他一塊土地,還有誰能說您有負信義呢?不趁現在攻取益州,到時就會被別人佔了先機。”

劉備認爲龐統說得有理,決定留諸葛亮、關羽等鎮守荊州,而自己則帶領龐統,率領數萬兵士進入益州。益州牧劉璋和劉備在涪城相會,龐統勸劉備於宴席中挾持劉璋,但劉備以自己初來蜀中恩信未立爲由而拒絕。

龐統明明只是一個軍師,爲什麼還要衝在最前面導致自己冤死? 第2張

劉璋隆重地招待劉備及其部下,增撥給劉備不少人馬糧草和軍用物資,連戰略要隘白水關也交給他督理,命他率兵去進擊張魯。劉璋交代完畢,就回了成都,劉備則率部到了到了葭萌關。

第二年,龐統就戰略問題,向劉備獻上三條密計:“挑選精兵,晝夜兼行直接偷襲成都,可以一舉而定,此爲上計計也;楊懷、高沛是蜀中名將,手下有精銳部隊,而且據守關頭,我們可以裝作要回荊州,引他們輕騎來見,可就此將其擒殺,而後進兵成都,此爲中計;退還白帝,連引荊州,慢慢進圖益州,此爲下計。如果猶豫不前,將會有大難,不能在此地久留。”

劉備認爲中計有道理,依計而行。斬楊懷高沛,揮兵直指成都,一路勢如破竹,所經過的地方都順利攻克,很快便打到了涪城。

但是此時蜀中各層也已經反應過來了,在層層抵禦下,劉備集團推進極爲緩慢,不得已,到公元214年的時候,劉備調整戰略,想加快進度,就從荊州把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調了過來,準備幾路大軍一起圍攻蜀地。

而此時劉備則已包圍雒城。身爲軍師的龐統親自率衆攻城,不幸被飛箭射中而死。這裏就有一點好奇,按照正常的觀點,軍師謀士不應該都是像張良那樣,運籌帷幄,決戰千里之外嗎?爲何龐統要像一個將軍一樣親自衝鋒陷陣呢?這裏歷史上說法很多,各種陰謀論就不說了,現在列出幾種看法。

龐統明明只是一個軍師,爲什麼還要衝在最前面導致自己冤死? 第3張

第一:自我壓力

數年時間都沒佔據蜀地,而且劉備還從荊州調來諸葛亮、張飛和趙雲等人,其實就變相的說龐統的計策已經出了問題;迫切的想要證明自己,完全不遜於諸葛亮,所以龐統才如此急切的想要攻下雒城。

第二:證明自己

這與龐統早年的遭遇有關,龐統早年曾跟隨過周瑜,周瑜本質上是一名軍師謀士,但同樣也英勇善戰;至少在周瑜還在世之時,周瑜的名氣遠超諸葛亮等人,龐統自命有王佐之才,所以也想成爲周瑜那樣的儒將,而不單單是爲主公出謀劃策的軍師。

第三:自身能力

其實在宋朝之前,絕大部分文人除了學習經書之外,還要精通禮、樂、射、御、書、數等,孔子就是個箭術高手,徐庶這樣的也是不少,龐統自然也是精通騎射的,可惜還沒等龐統成爲司馬懿一樣的人物,就死了。

龐統明明只是一個軍師,爲什麼還要衝在最前面導致自己冤死? 第4張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就不一一列說了,現在看來,對劉備損失最大的就是徐庶的離開和龐統的早逝,如果這兩人能成長起來,絕對是能統御一方的帥才儒將,和關羽、張飛等人的概念完全不一樣,其實劉備集團最缺的,就是周瑜、曹仁那樣的大帥之才;本來關羽有很大的可能性,卻終究沒能完成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