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詞壇文豪辛棄疾,曾在5萬敵軍中活捉叛徒

詞壇文豪辛棄疾,曾在5萬敵軍中活捉叛徒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辛棄疾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公元1162年,一名只有22歲的年輕人,率領50騎兵悄然潛入擁有5萬士兵的金國軍營,活捉叛徒張定國,然後直奔南宋朝廷。

當時的南宋與金朝處於對峙狀態,而且一直宋弱金強。當這位年輕人把叛徒扔在朝堂時,南宋舉國士氣爲之一振,就連皇帝宋高宗也不禁對此大聲讚歎。

“壯聲英慨,懦士爲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稼軒記》

這位年輕人,正是人們所熟知的宋詞豪放派代表人物——辛棄疾。在詞壇上,他與北宋的蘇軾齊名,兩人並稱“蘇辛”。在常人的心目中,無論詞人還是詩人,都是文人。

那麼,到底是哪裏來的自信和勇氣,讓一介文人辛棄疾做出如此英勇的事情?

詞壇文豪辛棄疾,曾在5萬敵軍中活捉叛徒

其實,作詞寫文只是辛棄疾的“餘事”(業餘愛好),他真正的理想是成爲一個領兵打仗、抗擊金軍、收復大宋山河的“氣吞萬里如虎”的大將軍。

可惜,辛棄疾開局的精彩,卻未能延續到最後。他的一生傳奇而跌宕,曾身居高位,也曾多次被撤職。在文學方面,由於詞作的瑰麗無比,他被後人稱爲“詞壇飛將軍”。這是榮耀,也是辛棄疾的終身遺恨。

生逢亂世,自小深藏凌雲壯志

公元1140年,辛棄疾出生于山東濟南府的歷城縣。此時的山東是被金國佔領的淪陷地。在這裏,宋朝子民並沒有真正馴服於金人的統治,抗金起義時有發生。就是在這種環境下,辛棄疾漸漸長大。

他的祖父辛贊,雖被任命爲金朝的開封知府,卻“身在曹營心在漢”,終生致力於收集金國情報。他等待着與南宋裏應外合、抗擊金軍的機會。

辛贊不但自己周遊各地,觀察金國轄區的城市重鎮、山川河流,而且還常常帶着辛棄疾一起去。在這種耳提面命的愛國教育之下,辛棄疾自小就懂得情報蒐集的重要性,以及時刻謹記自己宋朝子民的身份。他繼承了祖父的遺志,一心想着收復大宋江山。

1161年,22歲的辛棄疾利用家財組織了一支2000人的義軍,投奔當時在金國佔領區由耿京帶領的抗金義軍集團,當了一個“上馬擊賊,下馬草檄”的軍中書記。

當時,金帝完顏亮正率60萬大軍攻擊南宋。耿京派辛棄疾等幾個人去南宋與朝廷建立聯繫。但當辛棄疾他們回程的時候,卻驚聞叛徒張定國殺害了耿京的消息。

憤怒莫名的辛棄疾馬上招募了50騎兵。他們用棉布包好馬腳,自己嘴裏咬着木條,穿上金兵盔甲,趁着夜色悄然潛入擁有5萬金軍的營寨。

辛棄疾讓人告訴正在與金國將領暢飲的張定國,外面有人找他。當張定國醉醺醺走出來,還沒看清楚來人時,辛棄疾已將他一手提上馬背,迅速竄出金軍大營,直奔南宋。

自此,辛棄疾就終生留在南宋的土地上。但是,由於南宋朝廷內從未停止對金國是“戰”還是“和”的爭執,勇猛的辛棄疾一時也得不到重用。他先後擔當過很多文職工作,等到宋孝宗繼位,辛棄疾纔有了參與論兵的機遇。

宦海浮沉,只爲等待領兵作戰的機會

宋孝宗是宋高宗的養子,他希望自己當一個有所作爲的皇帝,因此南宋朝廷“主戰”聲音越來越大。

人微言輕的辛棄疾根據自己對金國的瞭解,用心寫出軍事論文《美芹十論》上呈宋孝宗。他認爲,“戰”是肯定的,但金國依然兵力強盛,不能硬攻,需要等待它內部分化的機會。宋孝宗對辛棄疾反對自己馬上出兵這一點,感到不滿。於是,宋孝宗沒有采用辛棄疾的抗金策略,也沒有重用他。

對此,辛棄疾的詞《鷓鴣天》表達了滿心無奈:

“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我那費盡心思所寫的抗擊金軍的策略,只能拿去給東邊的人家,換回一本學習種樹的書。)

轉機出現在1175年,南宋多個地區出現“茶寇”(茶商負擔不起重稅,乾脆不交,並組織武裝力量自我保護)。對此,朝廷官兵多月來也沒有平定。於是,朝廷派辛棄疾前往。沒能用在對外戰場的兵法韜略,被辛棄疾用在平定內亂之上。三個月不到,他便肅清茶寇。

宋孝宗獎勵他當了湖南安撫使(掌握湖南軍政大權的一把手),並批准了他建立“飛虎軍”的申請,辛棄疾的仕途迎來曙光。

對此,辛棄疾的詞《青玉案·元夕》能表達他當時的心情:

“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同時,辛棄疾向宋孝宗上奏一份《論盜賊劄子》,表達了對宋孝宗知遇之恩的感激,決心大幹一場:

“臣孤危一身久矣,荷陛下保全。事有可爲,殺身不顧。”

(我一個人常常徘徊在危險當中,如今承蒙皇上看重。我一定做出成就報答皇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但是,當他自籌軍費辛辛苦苦建立起一支震懾一方的軍隊時,卻被監察御史王藺彈劾,說他建軍期間貪污、攤派軍費。

辛棄疾有冤難訴。朝廷無法給他劃撥軍費,他只能四方活動籌集軍費,這成了貪污罪狀。宋孝宗心知朝廷沒有給予辛棄疾在軍費上的支持,但面對一筆糊塗賬,親手提拔辛棄疾的宋孝宗,也親手把辛棄疾推出官場,撤銷他一切職務。

就這樣,辛棄疾在1181年第一次中斷仕途。但無論何時何地,他念念不忘的,依然是他的將軍夢。當他看到滿山的松樹,松樹是等待他檢閱的精兵:

“檢校長身十萬鬆。”——《沁園春》

當他看到紅花,花兒也化身女兵:

“對花何似,似吳宮初教,翠圍紅陣。”——《念奴嬌》

(辛棄疾覺得眼前的紅花,就像戰國時期的孫子給吳王闔閭訓練的女兵那樣。)

甚至當他爲朋友祝壽,也忍不住感慨一番報國情懷:

“待他年整頓,乾坤事了,爲先生壽。”——《水龍吟》

(等到我爲國家收復山河之後,一定再好好爲先生祝壽!)

這癡癡等待,一等就是十年。

詞壇文豪辛棄疾,曾在5萬敵軍中活捉叛徒 第2張

幾起幾落,壯志不酬,誰搵英雄淚?

1191年冬天,宋孝宗的繼任人宋光宗,重新起用辛棄疾。此後三年間,辛棄疾先後擔任過福建提點刑獄(省一級司法長官)、代理福建安撫使、福建安撫使,中間也曾被召回臨安當了半年京官。

然而,耿直性子的辛棄疾得罪不少人。爲了做成一件事,他有時會不拘小節、不管規則或者潛規則。

於是,從1194年到1196年,他又遭到了別人的四次彈劾,罪名還是貪。每一次被彈劾,辛棄疾就被降一次職。後來降無可降,他再一次被撤銷所有職務。

這一撤職,又過了8年。期間,辛棄疾總是夢到訓練士兵的場景。他所有的悲憤與無奈,都融在詞裏,一首《破陣子》,寫出他深重的愁緒: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辛棄疾深感自己年華已逝,但仍壯心不已。1203年,他又突然收到朝廷任命——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不久又調爲鎮江知府。

這是南宋第四位皇帝宋寧宗對他的起用。辛棄疾同往常一樣,不介意官階高低,只要能重返仕途,就是在追逐夢想的路上。64歲的他,依然滿腔熱情: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永遇樂》

(還有誰會問,廉頗這麼老了,飯量還好嗎?別人不問,我自己得問。)

但是,儘管辛棄疾很想實現收復山河的夢想,他也從未忘記過蒐集情報的重要性。重新出仕以來,他一直在做這件事。辛棄疾認爲,現階段金國兵力依然強盛。他知道宋寧宗有心北伐攻打金國,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在不知敵情的狀態下貿然出兵,只會遭遇失敗。

當辛棄疾把自己的意見上呈朝廷,急功近利的宋寧宗沒有理會他,甚至把他調到後勤位置。也就是說,不讓他參與北伐。

既然辛棄疾不受皇帝待見,攻擊他的人又出招了。1205年,辛棄疾第三次被撤職。翻來覆去的折磨,讓年逾花甲的他愁悶至極。不久,辛棄疾便臥病不起。

詞壇文豪辛棄疾,曾在5萬敵軍中活捉叛徒 第3張

諷刺的是,由於沒有聽從辛棄疾的建議,戰場上的宋軍屢屢戰敗。朝廷又想到要請辛棄疾出山。這一次他被任命爲“樞密院都承旨”,這是南宋最高軍事機關掌握軍權的重要職位。

但是,處於彌留之際的辛棄疾已經無法接旨。1207年9月,他不甘心地帶着滿腔未酬的壯志,離開了人世,終年68歲。

辛棄疾終其一生,都想當一個帶兵上場殺敵的將軍。但是,他在南宋四十多年都沒有實現這個願望。而偏偏他寫詞的業餘愛好,將他的萬丈豪情與磅礴大氣表達得淋漓盡致,以至於後人尊稱他爲“詞壇飛將軍”。

這到底是遺憾?遺憾?還是遺憾呢?

在1174年,辛棄疾曾寫過一首《水龍吟》,其中最後幾句或許可以表達他人生最後的心緒: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倩何人換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可惜時光如流水一般過去,我真擔心這風雨飄蕩中的國家,樹也已經長得這麼大了,叫誰去請那些披紅着綠的歌女,來爲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淚!)

只是,辛棄疾一生慨慷豪情,心繫家國,他斷斷不願意我們想象他流淚的樣子。那麼就讓我們以他《賀新郎》中的詞句懷念他吧: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我覺得青山多麼漂亮嫵媚,想來青山也是這樣看我的!)

沒錯,我們不會忘記,這位詞壇大文豪,曾是沙場上最英姿颯爽、果敢決斷的俊美郎君。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