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鈕祜祿·訥親:乾隆兒時的玩伴,最後被賜自盡

鈕祜祿·訥親:乾隆兒時的玩伴,最後被賜自盡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鈕祜祿·訥親的故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訥親來自滿洲八大姓之一的鈕祜祿氏,屬於滿洲鑲黃旗,是康熙朝四大輔政大臣之一,遏必隆的孫子,又是康熙孝昭仁皇后的侄兒,可以說是出身顯貴。因此他從小便與乾隆相識,更是乾隆兒時的玩伴。

雍正年間,訥親初入仕途,他雖然承襲了爵位,可並不十分受重用。直到乾隆即位,訥親才正式受到提拔,成爲乾隆的左膀右臂。乾隆爲何提拔訥親,原因很簡單,主要有兩個理由。

第一他信任訥親,兩人從小相識,知根知底,乾隆信得過訥親爲人,因此願意提拔他,讓他擔任重要的職位。

第二乾隆想要攬權,他一直不滿雍正爲他留下的輔政大臣,也就是鄂爾泰和張廷玉。他認爲老臣德高望重,不利於他獨攬大權。加上這是雍正爲他留下的,不是乾隆親手提拔的,所以他想提拔自己的親信。

鈕祜祿·訥親:乾隆兒時的玩伴,最後被賜自盡

而訥親就是最好的人選,理由前面也說過了。就這樣,原本看似還需努力一段時間,才能繼續得到提升的訥親,竟一躍成爲六名軍機大臣之一。而從此時開始,訥親一度扶搖直上,迎來事業的高峯期。

乾隆給了訥親很大的權力,這使得不少大臣開始擔憂,紛紛上書提醒乾隆,希望他不要給訥親過高權力,避免出現問題。然而乾隆總是予以否決,並堅持稱信得過訥親,相信他是公私分明的忠臣。

有了乾隆的知遇之恩,訥親也十分珍惜。他爲乾隆辦事,總是兢兢業業,有人想趁機巴結他,他也總是避而不見。乾隆讓訥親巡視江南一帶,當地官員認爲,這是乾隆有意南巡,故意派訥親來實地考察,因此紛紛花重金修葺名勝建築。

訥親知道他們的用意後,便故意不去名勝之地,回京之後,將當地官員的做法稟告給了乾隆。乾隆認爲訥親做得很對,於是對他更加信任。

一轉眼到了乾隆十年,這是訥親人生最輝煌的一年,因爲他迎來了事業的巔峯期。這一年,訥親先是升任協辦大學士,後又任五朝國史館總裁,接着又晉升爲保和殿大學士。鄂爾泰去世後,乾隆再命訥親爲軍機處領班大臣,行走列名竟在老臣張廷玉之前。

羣臣都認爲這樣不太合理,連訥親自己,都覺得這樣很是不妥。他上奏稱自己資歷尚淺,不敢居於張廷玉之前。於是乾隆下旨,內閣行走將訥親放在前面,吏部行走將其與張廷玉一起放在前面。

雖然有了這道旨意,但訥親在朝中的權勢和地位,仍然遠遠超過張廷玉。訥親也迎來人生的巔峯時期,成爲乾隆最信任的人。只可惜盛極必衰,好景不長,訥親的輝煌人生之路,很快就走到了盡頭,並開始下坡了。

鈕祜祿·訥親:乾隆兒時的玩伴,最後被賜自盡 第2張

乾隆十三年,金川戰事展開,這場仗打得異常艱難。乾隆認爲這是張廣泗指揮不力,於是決定派最信任的訥親,前去指揮戰事。表面上來看似乎沒問題,可乾隆偏偏忽略了,訥親並不懂軍事,更不是什麼善於統軍的將才。

那乾隆爲何還要派訥親去呢?同樣有兩個理由。第一他信任訥親,認爲其有才能,如果與張廣泗合作,必定能平定戰事。第二戰事剛剛爆發時,乾隆正經歷喪妻之痛,孝賢純皇后剛剛去世。

在皇后去世前,乾隆是個很理智的皇帝,做什麼事都要三思而後行。可自從皇后去世,他性情大變,沒少在喪禮上發火。喪妻之痛讓他失去理智,變得暴怒、多疑。所以他纔會認爲張廣泗辦事不利,又在忽略訥親沒有軍事能力的前提下,派他去統軍。

果然訥親到了前線以後,根本不知如何指揮。他認爲戰事久久平定不下,都是張廣泗無能,又自負比對方能力強,所以什麼事都不肯與其商議。張廣泗也看出訥親無軍事才能,又見對方處處輕視自己,從而心生不滿。

兩人相互不和,始終不肯團結一心,共同合議退敵,結果導致戰事一籌莫展。乾隆也意識到訥親無指揮能力,於是主動指示,讓訥親使用離間之計。沒想到一向謹遵皇命的訥親,這一次卻來了一招“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他沒有按照乾隆的指示執行,也堅持不肯與張廣泗合作,一意孤行地一會兒進一會兒退,戰事毫無進展,朝廷損失嚴重。戰報送到乾隆手上,他對訥親失望至極,隨即下令讓他回京,並派傅恆頂替其位。

鈕祜祿·訥親:乾隆兒時的玩伴,最後被賜自盡 第3張

回京之後,乾隆認爲訥親讓他丟了顏面,因爲訥親是他一手提拔的。要處死訥親,乾隆於心不忍,可不處置他,自己顏面無存,他說:“不重治其罪,將視朕爲何如主?”於是乾隆下令,將訥親就地拘禁起來。

雖然訥親已被拘禁,但乾隆對他還是有感情的,畢竟乾隆是個念舊情的人。既然如此,訥親爲何最後會被賜自盡呢?這還是要怪他自己了,在皇帝身邊當差,就是要多做少說,訥親就是因爲多說了一句話,引來了殺身之禍。

原來在金川戰事一籌莫展之際,訥親曾經說過:“金川事大難,不可輕舉,此言不敢入奏”意思是說,他早知道金川戰事不易,所以不能輕舉妄動,只是他不敢將此話上書罷了。這句話難道不正是所謂的“馬後炮”嗎?

乾隆知道後,認爲這是訥親在推卸責任,同時也是在暗諷自己,不懂審時度勢,不會知人善任。乾隆之所以提拔訥親,一是爲了攬權,二是因爲信任訥親,而攬權纔是最重要的原因。可見乾隆早有加強皇權之意。

如今他已實現大權獨攬,訥親也就並不顯得十分重要了,他的這句話,就註定會引火自焚。原本乾隆也爲金川一事,不知該拿誰開刀,正好訥親就撞上槍口來了。於是下令押解訥親回京,並命令其自盡。

雖然訥親剛愎自用,導致戰事失利,擁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但乾隆識人不明,用人有誤,也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不過誰讓他是皇帝呢,在這樣的局勢之下,也只有找訥親當替罪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