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被史書低調處理的鮑永是個怎麼樣的人?所作所爲遠超劉秀!

被史書低調處理的鮑永是個怎麼樣的人?所作所爲遠超劉秀!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被史書低調處理的鮑永是個怎麼樣的人?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劉秀征伐四方之戰中,唯獨奪取幷州的戰爭被輕描淡寫的一筆帶過,這是因爲鎮守幷州的鮑永跟他同處於更始政權,地位和經歷相似,但所作所爲完全把他比了下去,史官爲尊者諱,只好淡化對鮑永的描寫了。

幷州是天下雄州,包括今山西大部、陝西北部和內蒙一部。這麼重要的地方,在光武帝紀中卻幾乎隻字不提。

鄧禹西征時,是由河內直接開進河東的,而河東郡屬於司隸校尉轄部,所以他並未經過幷州。那麼幷州是如何納入劉秀的勢力範圍的呢?這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鮑永。

鮑永爲更始帝奪取幷州

1

鮑永字君長,上黨郡屯留人,從小品學兼優,讀的也是《尚書》。他可能是個處女座,妻子僅僅在繼母面前罵了幾句家裏的狗,就被他休掉了。

他的父親鮑宣,在哀帝時官至司隸校尉,後爲王莽所殺。王莽忌恨鮑宣,準備斬草除根,而當時鮑永正在本郡做功曹,郡裏的都尉揣摩上意,就密謀殺害他。

被史書低調處理的鮑永是個怎麼樣的人?所作所爲遠超劉秀!

鮑永之父是大漢朝的烈士鮑宣

幸好太守苟諫敬佩他的爲人,讓他做了自己的祕書,藏在府中保護起來。國難家仇使鮑永義憤填膺,經常在苟諫面前說:“王莽篡漢之勢已成,太守還須早定興復大計。”苟諫告誡他:“君長慎言,一旦泄露將大禍臨頭。”鮑永知道苟諫是爲自己好,便默默地等待時機。

在苟諫死後,鮑永親自將靈柩護送回鄉,都尉追之不及,就逮捕了他的弟弟。新任太守趙興更是個熱心人,嘆息道:“我也是漢臣,鮑宣殺身成仁,怎麼能害他的子孫!”於是保下了他們兄弟,鮑永仍舊任郡功曹。

一天,有個自稱是朝廷侍中的人來到驛站中,趙興準備去迎接。但鮑永懷疑那人是騙子,對趙興說:“此人既無詔書,又無使節,怕是假的。太守不可前往。”趙興滿不在乎:“清平世界,誰敢冒充朝廷使者呀?”說完他就駕車往外走,鮑永急了,拔出佩刀攔住馬兒,高聲說道:“趙太守與我與再造之恩,今日縱使犯顏,也絕不能陷你於不義。”幾天後,王莽果然下詔搜捕假使者,鮑永因此以忠誠和機警而聞名。

更始二年,就在劉秀前往河北後不久,更始帝劉玄拜鮑永爲尚書僕射、行大將軍事,持節領兵,鎮撫幷州、河東,官職地位和劉秀不相上下,而從領兵出征來看,劉玄對他還是比較信任的。

更始也是漢,他全身心投入工作,在河東大破青犢農民軍,被封爲中陽侯。那段時間,河東人經常會看到一位衣着樸素的“大將軍”,口口相傳,都知道這是鮑尚書的兵馬來了。

像劉秀有鄧禹一樣,鮑永也有一位“智囊”,不過這位“智囊”卻是東漢初年的著名嘴炮加倒黴蛋馮衍。

馮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他的曾祖父馮奉世,是宣帝、元帝時期的名將,曾平定莎車和西羌之亂;他的祖父馮野王,元帝時爲大鴻臚,因爲宦官阻撓,錯失三公之位。馮衍少有奇才,九歲時就能背誦《詩經》,二十歲時更是博覽羣書。

新莽時期,很多高官舉薦他,他都堅決不肯出仕。後來更始將軍廉丹東征時,將他攬入幕府。王莽一個勁地催促廉丹出戰,詔書語氣很不耐煩:“倉儲要盡了,府庫要空了,可以奮起了,可以作戰了。將軍身受重託,不爲國捐軀,將無以報恩盡責!”廉丹惴惴不安,拿着詔書,連夜諮詢馮衍。

馮衍滔滔不絕:“(此處省略二百字)如今之計,不如割據一方,安撫將士,厲兵秣馬,多加賞賜,招豪傑之士,納忠智之謀,以待將來天下有變。興利除害,則福祿無窮,功勳不滅。何苦覆沒於中原,身死於荒野,攻敗名裂,辱及祖宗?聖人轉禍爲福,智者轉敗爲功,願明公深思,不可囿於世俗之見!”可惜廉丹沒聽進去,與赤眉軍力戰而死。

鮑永到達幷州時,劉秀在河北還沒打開局面。馮衍拜訪鮑永,縱論天下形勢:“(此處省略二百字)如今邯鄲王郎未滅,真定劉揚未附,而大將軍所部不過控制了百里的範圍,戰事頻繁,百姓不寧,難道大將軍就沒有深謀遠慮過嗎?幷州之地,東臨河朔,北控匈奴,穀物豐熟,人口富庶,正是兵家必爭之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大將軍須選賢任能,簡拔精銳,鎮撫太原、上黨,收百姓之歡心,得良才之輔佐。天下無事,可以彰顯聲譽,一旦有變,可以建立功業。若大將軍審時度勢,講習文武,則伊尹、呂尚也不過如此。”

鮑永聽完很受用,表奏馮衍爲立漢將軍,兼任狼孟縣長,屯兵太原郡,與南邊的上黨郡太守田邑遙相呼應。他們指天發誓,約定相互支援,共同進退。

被史書低調處理的鮑永是個怎麼樣的人?所作所爲遠超劉秀! 第2張

更始政權的最大版圖(土黃色)

不過,一來鮑永他忠於更始,二來手下也沒有傑出的將領,所以幷州雖被治理得井井有條,也僅能自保而已。

把劉秀比下去,所以被冷處理了

2

劉秀先派劉延攻打上黨要塞天井關,與田邑大戰十幾回合,未能攻克。田邑將關中老家的母親妻子接到上黨,中途被劉延截獲,《東觀漢記》上則說被鄧禹手下的馮愔截獲。赤眉軍攻破長安後,馮異克天井關,田邑觀察形勢,又擔心家人,急忙遣使請降,劉秀好言撫慰,讓他留任太守。

劉秀素聞鮑永之名,派諫議大夫儲大伯持節徵召,儲大伯告訴他:“更始已亡,建武皇帝敬慕將軍,正虛位以待。” 因爲道路斷絕,音信不通,鮑永不知道劉玄已經死了,他把儲大伯扣押起來,派人去長安打探消息。

馮衍更是寫信訓了田邑一頓:“(此處省略二百字)如果你和鮑尚書同心協力,可以顯忠貞之節,立超世之功;如果你顧念被俘的家人,也可以棄官而降,把上黨郡歸還尚書。如此則大義保全,既不損守土之責任,又可救老小之性命,理直氣壯,問心無愧。想來你聽了我說的話,必定心如刀絞。或者回心轉意,或者不屑一顧,你自己看着辦吧!”

田邑反脣相譏:“鮑尚書跨州連郡,然而河東失陷,不出兵收復,上黨被圍,不出兵救援。兵威喪盡,國權日損,四方背叛,赤眉入關,也沒見你們日夜兼程,揮師勤王。主上去年就已經音信全無,恐怕凶多吉少。主上活着的時候,你們都不能盡忠,還能爲他殉節不成?難道你們不想做臣子,要自立爲君嗎?這是蚍蜉撼樹,早晚事敗身危,還請三思!”

鮑永、馮衍聽到傳聞,說更始帝被赤眉軍脅持北上,就屯兵界休,向上黨郡發出文告,試圖挽回局面。鮑永的女婿張舒誘降涅縣,而張舒的家人仍在上黨,田邑立即扣押了他們,再次寫信勸降鮑永。鮑永不予理睬,從此與田邑決裂。

在確認了更始帝的死訊後,鮑永親自爲劉玄發喪,而後歸降劉秀。士兵們散去之後,仍有一百多名部屬不願離去,脫下官服與鮑永一道赴洛陽。

沒想到一行人在河內遇上了劉秀的車駕,劉秀問道:“你的部隊呢?”鮑永離席叩頭:“臣侍奉更始帝,卻不能相救,實在不願用他的部隊來換取富貴。”劉秀心中不快,但嘴上還是笑嘻嘻:“嗯,你說的都是大道理呀!”當時懷縣復叛,劉秀對鮑永說:“我攻懷縣三日不下,聽說關東人都敬畏你,就勞煩先生去城下勸降吧。”鮑永一到,太守便開城投降。劉秀大喜,賞賜鮑永一套首都房產,他固辭不受。

後來鮑永出任魯郡太守、揚州牧,誅豪帥撫吏民,百姓安之。而他耿直的性格更適合做監察官員,於是建武十一年,被徵爲司隸校尉。司隸校尉是長安洛陽兩京地區的監察官,劉秀曾做過此職,在東漢建立後,提升了司隸校尉的地位,成爲朝會時“三獨坐”之一,人稱“雄職”。

鮑永在任不避親貴,劉秀的叔父、趙王劉良何等尊貴,他也敢彈劾,朝廷上下爲之肅然。劉秀樂觀其成,常說:“貴戚且宜斂手,以避二鮑。”當然,如果觸及劉秀的核心利益,那立刻就是另一副面孔了。

一次,鮑永巡視京兆長安一帶,路過霸陵時,突然想起葬在那裏的更始帝劉玄。他驅車前往墓地,手下急忙勸阻。他說:“親北面事人,寧有過墓不拜!雖以獲罪,司隸所不避也。”於是在墓前放聲大哭,盡哀而去,又到扶風,在老上司苟諫的墓前殺牛祭祀。劉秀大爲光火,太中大夫張湛勸解說:“仁者行之宗,忠者義之主也。仁不遺舊,忠不忘君,行之高者也。”

劉秀稍稍意解,但後來還是借司徒韓歆一案,遷怒鮑永,外放爲東海國相。不久又因度田不實被徵還,途中接到詔書,改任兗州牧,三年後卒於任上。

被史書低調處理的鮑永是個怎麼樣的人?所作所爲遠超劉秀! 第3張

曹操的老朋友鮑信是鮑永的後代

想當年,劉秀與鮑永同朝爲官,一個是大司馬,一個大將軍,都是更始帝御筆親封的方面大員。劉秀一直培植自家勢力,背主自立;鮑永一直忠心耿耿,不忘舊主。雖說天下爲有德者居之,但在士大夫的眼裏,總是有些彆扭,鮑永纔是他們推崇的道德模範。相比之下,劉秀就顯得“小人”了,史家只好爲尊者諱,低調處理了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