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從小吏到丞相到最後的階下囚,揭祕李斯跌宕起伏的一生

從小吏到丞相到最後的階下囚,揭祕李斯跌宕起伏的一生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李斯的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經過商鞅徹底改革下的“戰國七雄”之一的秦國,因爲軍功爵制,就連普通秦人也有機會受封爵位,因此纔有了“捐甲徒褐以趨敵,左挈人頭,右挾生虜”,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秦軍。然而在商鞅變法下的秦國,人人只重耕戰,輕商賈而遠說士,對比列國,若是在秦國選擇“文官”這一“升級”途徑可謂是難上加難。但李斯不同,本不是秦人的他不僅及時綁上秦這輛疾馳的快車,更是憑着多年的謀劃位居高位,登上人臣巔峯,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廁倉之鼠,在所自處

李斯原本是楚國人,家中沒有太大背景的他只是在一方郡縣中做一名小吏。一次,他無意中看到辦公處附近廁所裏的老鼠在吃髒東西,每逢有人或狗走來時,就受驚逃跑。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這本沒什麼,但當李斯巡視糧倉時,卻發現糧倉中的老鼠吃的是屯積的粟米,住在大屋子之下,不像之前的廁中鼠那樣擔心人或狗的驚擾。於是李斯感慨說道:“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這不僅是他解釋爲何廁中鼠與倉中鼠有如此不同,而且更是他投奔秦國,之後一直奉爲人生準則的千古名言了。

從小吏到丞相到最後的階下囚,揭祕李斯跌宕起伏的一生

“在所自處耳”,李斯已經看出,八百年的荊楚內部早已腐朽,“楚王不足事”,而號稱東方強國的齊也呈現日薄西山之勢,“六國皆弱,無可爲建功者”,反而是西面的秦國做大做強,雄踞六國之上。於是乎在拜荀子爲師,學成帝王之術後,隻身前往秦國。入秦後,正值秦莊襄王卒,於是李斯便投到當時秦國內勢力最大、聲望最高的秦相呂不韋手下,“不韋賢之,任以爲郎”,而李斯也藉助呂不韋爲跳板,接近了初臨帝位,渴望人才的秦王嬴政,開始了影響其一生的政治投資。

二、佐政秦王,屢建奇功

那時候的秦國,國力強盛,與皆弱的六國形成鮮明的對比,並且秦王嬴政也是一位有“囊括四海之意,併吞八荒之心”的君王,因此李斯大膽進言,認爲“以秦之彊,大王之賢,由竈上騷除,足以滅諸侯,成帝業,爲天下一統,此萬世之一時也。”滅六國不是小事,嬴政沒有立刻頷首認同,李斯話鋒一轉,說起秦不滅六國之弊:“今怠而不急就,諸侯復彊,相聚約從,雖有黃帝之賢,不克不及並也。”嬴政大悅,當即便提拔李斯爲長史,之後秦王嬴政用李斯的離間之計,“陰遣謀士齎持金玉以遊說諸侯。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不願者,利劍刺之。”起到很好的效果,不久李斯又被秦王封爲客卿。

從小吏到丞相到最後的階下囚,揭祕李斯跌宕起伏的一生 第2張

爲了應對秦國“先滅韓,以恐他國”的吞併順序,韓國派水工鄭國到秦國鼓動修建水渠,目的是想削弱秦國的人力和物力,牽制秦的東進。此舉也爲秦國帶來了一定好處,所以秦王嬴政同樣延緩滅韓之戰,不過這時六國紛紛派間諜來到秦國做賓客,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爲其主遊閒於秦耳,請一切逐客”,嬴政便下了逐客令,李斯也在被逐之列。爲了不讓自己多年的努力付諸流水,於是李斯便洋洋灑灑寫下了著名的《諫逐客書》,打消秦王驅逐六國人的想法,李斯也因禍得福,官至廷尉,成了秦始皇最信任的人之一。

三、私在國前,毫無底線

李斯政治生涯的巔峯,便是與王綰爭論是實施分封制還是郡縣制,這場爭鋒不僅是李斯與王綰的政治交鋒,也是法、儒之爭,丞相王綰等言:“諸侯初破,燕、齊、荊地遠,不爲置王,毋以填之。請立諸子,唯上幸許。”秦廷羣臣大部分是支持丞相的,而李斯看穿嬴政不喜分封制,於是反駁說:“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衆,然後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爲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秦始皇向來喜歡廷議,更喜歡看自己的大臣相互攻訐制衡,能與丞相王綰作對的只有李斯了,也如李斯所料,秦始皇不喜分封,遂同意了李斯之言。

然而此刻李斯的心態發生了轉變,他已經從佐政進言變成了無下限地迎合帝心,知陛下不喜借古諷今,於是便建議秦始皇“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秦國初並六國,需要休養生息,然而“始皇之心,日益驕固”,秦始皇發動一場又一場戰爭,滿足他“人跡所至,無不臣者”的野心,李斯也爲這些戰爭“出了力”,爲秦始皇駕崩後天下大亂埋下伏筆。李斯處處迎合秦始皇所想所做,是因爲他知道自己的權力、地位都是秦始皇賦予他的,只有一昧迎合嬴政,才能簡在帝心,滿足一己私慾。

沙丘之變,身爲丞相的李斯背叛了秦始皇,貪生怕死、毫無原則的他早已看透秦始皇死期將至、的秦帝也已經是搖搖欲墜,而爲了繼續掌握手中的權力,他必須迎立新君,本以爲年紀輕輕的公子胡亥更容易掌控,但算無遺策,李斯沒有想到趙高會背叛自己,陷自己於死地,其死前一嘆:“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趙高爲佐,吾必見寇至咸陽,麇鹿遊於朝也”,背叛之人也遭受背叛,不知李斯死前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