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淇國公丘福:靖難第一功臣,最後結局如何?

淇國公丘福:靖難第一功臣,最後結局如何?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丘福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大明建文元年(1399年)夏,燕王朱棣以“清君側,靖國難”口號發兵南下,歷時四年之久的靖難之役由此拉開帷幕。朱棣反書至南京後,建文帝朱允炆祭告太廟,削朱棣宗室屬籍,並令長興侯耿炳文爲大將率十三萬大軍北上伐燕,同時傳檄山東、河南、山西三省供給軍餉。但不久之後,以逸待勞的燕軍就在滹沱河大敗南軍,耿炳文逃入真定城中,閉門固守。建文帝聽到耿炳文軍敗,根據黃子澄的推薦,任曹國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爲大將軍,代替耿炳文對燕軍作戰。李景隆本是紈絝子弟,素不知兵,“寡謀而驕,色厲而餒”,統軍之後更每戰皆敗,損失兵力數十萬衆,致使南北軍力優勢發生逆轉,而建文帝也缺乏謀略,致使主力不斷被殲。朱棣適時出擊,靈活運用策略,經幾次大戰消滅南軍主力,最後於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攻下南京,並於次月稱帝,改元永樂,是爲永樂皇帝。朱棣即位之後,開始大封靖難功臣爲“公、侯、伯”等爵位,並賜誓書鐵券。在成祖朱棣欽定的靖難功臣中,丘福名列第一,每逢奉命議政也都列於首位。

淇國公丘福:靖難第一功臣,最後結局如何?

丘福,今安徽鳳陽人,行伍出身,原爲燕山中護衛千戶,隸屬燕王朱棣麾下。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起兵靖難,丘福與朱能、張玉一同奪取北平九門,控制北平全城。此後他在攻打真定、夾河、滄州、靈璧等戰役中,一直擔任燕軍前鋒,其生性樸實戇厚,作戰勇猛,敢戰敢衝,是朱棣帳下一員不可多得的猛將。但丘福爲人低調,燕軍每有戰勝,諸將都爭相言功,唯獨丘福落於人後,從不刻意表述自己的功勞, 朱棣常嘆道:“丘將軍功,我自知之。”建文四年(1402年),丘福與朱能率數百人西行二十里,自上流偷渡,突襲南軍,擊退盛庸,盡奪戰艦,使燕軍順利渡河。同年六月朱棣攻入南京,繼位稱帝,是爲永樂皇帝。朱棣即位後授丘福爲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封淇國公,獲賜鐵券,子孫世襲。永樂二年(1404年),成祖立長子朱高熾爲皇太子,任命丘福爲太子太師,後又受命輔導皇長孫朱瞻基,並加歲祿千石。

永樂七年(1409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因韃靼可汗本雅失裏殺死大明使臣爲由,任命丘福爲總兵官,佩徵虜大將軍印,讓他與武城侯王聰、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遠率十萬精騎北征韃靼。成祖擔心丘福輕敵,告誡他道:“兵事須慎重,相機進止,不可固執己見!”並且一再叮囑他不要輕敵,不要落入敵人的圈套。就算沒有看到敵人,也要時刻保持警惕,因爲敵人在暗處,我們在明處,就算作戰一時沒有取得勝利,也一定要謹慎的尋找時機,不可輕敵冒進。朱棣是十分了解丘福的,知道他雖然作戰十分勇猛,但是卻並沒有多少的計謀,幾次三番的提醒,當然也沒有讓自恃勇猛的丘福放在心上。

淇國公丘福:靖難第一功臣,最後結局如何? 第2張

年老後的丘福,不僅自負勇武,而且莽撞輕敵。在沒有把握戰機的情況下,卻撇下大軍主力,率千餘騎兵先行,並不顧衆將反對執意疾馳前往,以求一戰而勝,直搗敵營,俘獲韃靼可汗。孤軍深入的丘福在敵軍不斷的示弱引誘之下很快陷入不利的境地,不久即陷入韃靼大軍的包圍之中,寡不敵衆的明軍最終全軍覆沒,王聰戰死,丘福與李遠、王忠、火真盡皆被俘遇害,丘福死時,終年六十七歲。大明十萬精兵在主將陣亡後失去了指揮,人心慌亂,也被韃靼大軍殲滅。成祖聞訊震怒,決定御駕親征,並剝奪丘福的世襲爵位,將其全家流放海南,丘福一生的功勞也全部被抹殺。直到南明弘光帝時,才追贈丘福爲舒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