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文武雙全的完美皇帝,劉秀的一生有多傳奇

文武雙全的完美皇帝,劉秀的一生有多傳奇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劉秀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劉秀原本就是文人出身,雖然他的縣長父親死得早,家道中落,從縣太爺公子變成了農民,但可不要瞧不起劉秀。劉秀他們家在當地還是比較有名望的。雖然父親死了,但還有一個舉孝廉的叔父啊。

“平帝時舉孝廉,爲蕭令。光武兄弟少孤, 良撫循甚篤”——《後漢書·劉良傳》

而且人家劉秀有才得很,上過太學,去過洛陽,南陽郡十大傑出青年有沒有,妥妥的知識分子。說起來,也算是南陽宗室子弟裏面少數見過世面的人。雖然劉秀因經濟原因中途退學,但和社會青年劉邦、半文盲朱元璋相比,絕對算中國學歷最高的皇帝。這也是後來南陽起兵,年輕的劉秀被推爲領袖的原因之一。

“性勤於稼穡,而兄伯升好俠養士,常非笑光武事田業,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鳳中,乃之長安,受《尚書》,略通大義”——《後漢書·卷一上·光武帝紀第一上》

劉秀只是性格比較內斂,平日裏也就是讀讀書、種種地,不像他哥哥,早早的就開始混江湖。

如果不是天下大亂,這哥們至少是半個司馬相如。但時也命也,傳說中穿越者王莽思想太過前衛,把國家搞得民不聊生,結果天下豪傑,紛紛揭竿而起,劉秀也在其中。

公元22年10月,劉縯在舂陵,劉秀與李通等在宛城,二姐夫鄧晨在新野,同時舉義。劉秀的兄長於十月合子弟賓客七八千人,在舂陵舉起了反莽的大旗,自稱柱天都部,即自喻爲擎天之柱。

當時劉秀還不出名,畢竟隊伍小裝備差,自己連匹戰馬都沒有,只能騎牛上陣,別提多慘了。

可是,誰都沒想到,就是這個騎牛的小夥子,居然是當世最傑出的將領。

舉個經典戰例,昆陽之戰,當強敵壓境,綠林諸將皆不知所措,只有光武帝依舊堅韌不拔,從容佈置戰守策略,最終取得昆陽之戰的勝利。

文武雙全的完美皇帝,劉秀的一生有多傳奇

當時王莽集結四十萬大軍,命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率領,試圖一舉殲滅新生的更始政權。

而當時駐守昆陽的綠林軍只有9000人,還都是起義的農民軍,武器破舊,甲衣折損,士卒參差不齊,沒有經過正規的訓練。可是,最終的結果是王莽的軍隊被打得大敗,其中一大原因就是劉秀帶來的這一萬多人的援軍起到了奇兵的作用。

當時起義軍一聽王莽大軍趕往昆陽,連幾秒鐘的思考都沒有,直接想放棄昆陽,溜之大吉。劉秀勸大家說:

“現在我們要人沒人,要糧沒糧,前腳一走,轉瞬間追兵即至,人人必將死無葬身之地,不如我們齊心協力,守衛昆陽,援兵一到,內外夾擊,敵軍必敗!”

最終劉秀力排衆議,讓大家死守,他則僅帶十三騎出城搬救兵。

後來,劉秀幸不辱命,帶回萬餘援軍,但此時昆陽城已經被圍得水泄不通。而且這萬餘援軍面對王莽的數十萬大軍,無疑是杯水車薪。看着小小的昆陽城被王莽大軍圍得裏三層外三層,水泄不通,許多人都不報希望了。

但劉秀依然不放棄,帶着千餘人就敢往敵人陣營中衝,幾進幾齣,打得王莽大軍潰不成軍,王莽部下有個巨無霸,身長一丈,腰圓十圍,被劉秀一個山崩地裂斬給秒了。簡直是項羽再世,趙子龍模板。特別是劉秀深諳擒賊先擒王的道理,待敵人立足未穩之際,率領軍隊突然襲擊,直奔中軍大帳,王尋尚未反應過來,已經身首異處。

援軍、守軍一看劉秀這麼勇猛,士氣大振,便配合劉秀內外夾擊敵人。最終,王莽大軍慘敗,自此再無反抗之力。

此戰,王莽得新朝大軍的主力覆滅,三輔震動,新莽政權土崩瓦解,劉秀也名震天下。

“至於光武,承王莽之篡起自匹庶,一民尺土,靡有憑焉。發跡於昆陽,以數千屠百萬,非膽智之主,孰能堪之?”——司馬彪

此戰之功,不輸於項羽之彭城,謝玄之淝水,劉秀絕對算得上是一代名將。不得不說,位面之子,真的很“秀”。

文武雙全的完美皇帝,劉秀的一生有多傳奇 第2張

而後來劉秀被更始帝排擠,隻身前往河北平叛。此時的劉秀幾乎是白手起家,但他敗王朗收銅馬,一步一步的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勢力,最終成爲一代開國之君。

而往後一統天下的過程中,劉秀雖然手下名將如雲,不用他親自打每一場,但是大局還是他在把握。比如對陣赤眉軍,最終還是靠劉秀。

都說劉秀雲臺二十八將厲害,那都得排劉秀後面去,總的來說,劉秀自南陽起兵,戰昆陽,定河北,得隴望蜀,一統天下。他運籌帷幄,善用計謀的軍事才能名昭史冊。不但是人主之才,也有統帥戰局的力量。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得隴望蜀。皆是東漢君臣討平天下之時,所衍生而出的典故。此乃武能上馬定乾坤。

至於文治方面,那就更不用說了,劉秀的老本行。此人治國理政頗有能力。平定天下以後,也沒有像那些武人得天下那般開始大興土木,好大喜功了。而是基於國家實際情況,輕徭薄稅,休養生息,一切以民生爲重。當時天下歷經20多來戰亂,中華大地人口己不足兩成,劉秀幹第一件事就是休生養息,多次發佈釋放奴婢的詔書,使用失去土地的農民重新獲得土地並鼓勵開荒拓土,實行輕徭薄稅,即時救濟,發展農業興修水利。

劉秀乾的第二件大事是罷免貪官污吏,加強中央集權,大力裁撤官吏,合併郡縣減輕百姓負擔,成就了“光武中興”。

值得一提的是,他是歷代開國皇帝中少有的大善人,他沒有像劉邦那樣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而是善待開國功臣,使其得以善終。基本上所有的開國元勳全都富貴榮華,得終天年,後世是這麼形容這段君臣感情的:

“名臣雲集,驍將雨聚。君臣同心,始艱危,終克定。”

這也可以稱得上是文能提筆安天下了。

一代大儒王夫之曾如此評價劉秀:

“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焉,夏、商、周,後,唯光武允冠百王矣。”

意思就是基本所有的皇帝都不如他。

而縱觀劉秀的一生,他也擔得起這樣的評價,他就是古往今來最完美的皇帝,毫無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