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文武雙全的皇帝,劉秀年輕時在幹嘛?

文武雙全的皇帝,劉秀年輕時在幹嘛?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3.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時間長河不停的流淌,歷史在不停的發展,讓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看看劉秀的故事。

在有生之年,劉秀從“得天下”到“治天下”,開創了史稱“光武中興”的時代。

短短數十年間,就有如此成就,究其原因,既和他過人的軍事才能,也和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嫺熟的馭人之道有關。

劉秀最值得稱道的過人之處,即“性謹厚”。這個表面看上去似乎並沒有什麼的個性,恰恰是他運用最成功的“南面之術”。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雖然有自作多情的儒家爲君上犯錯犯渾提供了堂而皇之的藉口,但數千年來坊間一直就有“自古君王不認錯”的說法。就算真的錯了,那錯的也是臣民,與英明神武的皇上無關。

與睚眥必報、動輒龍顏大怒的君王相比,“泛愛容衆”、知錯就改的劉秀簡直就是一股溫馨可人的小清流了。

奪取天下,必須有自己的武裝力量。正是因爲劉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身邊很快就聚焦了一幫能征善戰的武將。

耿弇是劉秀手下的常勝將軍。據史料記載,耿弇的戎馬生涯中,共收復四十六個郡,攻克三百多座城池,尤其難得的是連戰連捷,從未打過敗仗。耿弇在“雲臺二十八將”中雖然年紀最小,劉秀卻對他極爲倚重,將之比爲韓信。

然而,耿弇的父親擔任的上谷郡太守之職卻是王莽任命的。耿弇前來投奔,劉秀並沒有因爲這個問題而對耿弇的任用有所區別對待。

耿弇經常提一些中肯的建議,劉秀並沒有因爲他的年輕(耿弇當時只有二十多歲)而怠慢,反而給予了充分的信任,誇讚他:“小兒曹乃有大意哉!”

在劉秀的培養下,耿弇很快成長爲獨當一面的將領。在率軍平定彭寵叛亂時,考慮到父親與彭寵是好友,爲了避嫌,耿弇上疏請求另擇大將。劉秀清楚耿弇心底的顧慮,撫慰道,朕知將軍爲國效力功勳卓著,此行只管前往,無須顧慮?

正是因對耿弇信之不疑,很快就平定了叛亂,穩定了局面。

天下平定後,耿弇主動交出了兵權。但是一旦天下有事,劉秀就會把耿弇請到宮中來,諮詢商量對策。

馮異是劉秀手下大將,文武雙全,更加難能可貴的是能“御吏士”。

劉秀知人善任,命其鎮守關中。馮異到任不久即穩定了這一戰略要地,“威權至重,百姓歸心”,百姓稱其爲“咸陽王”。有人提醒劉秀,對馮異這樣得人心的將領須有所防範,防止他擁兵自重、尾大不掉。

憑着對馮異的瞭解,劉秀斷然否決了這個建議。

消息傳出,馮異主動上書表明心跡,要求調離漢中。劉秀作書推心置腹的安慰道:“將軍之於國家,義爲君臣,恩猶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懼意?”

劉秀的書信令馮異大爲感動,打消了內心顧慮,從此做事更加忠心耿耿不敢有絲毫懈怠。

劉秀待人開誠佈公,不虛僞做作,人與之相處如沐春風,甘心爲之驅馳。

文武雙全的皇帝,劉秀年輕時在幹嘛?

扶風茂陵人馬援也是開國功臣之一,自追隨劉秀後南征北戰,西破諸羌、北鎮塞漠,爲東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最終戰死疆場,實現了“馬革裹屍”的人生理想。

馬援最初不是劉秀的南陽首義功臣,而是隗囂舊部。

更始政權滅亡後,公孫述於建武元年(25年)在蜀地稱帝;同年六月,劉秀在河北稱帝;割據隴右的隗囂不甘示弱,自稱西州大將軍。當時的情況,大有三足鼎立之勢。

馬援與公孫述是同鄉,而且是發小,素來交情不錯。隗囂就派他前往蜀地打探公孫述的虛實。馬援以爲只要自己一到蜀地,公孫述就會倒履相迎,無拘無束的把酒言歡。

哪知道公孫述人一闊臉就變,見到馬援卻端起了皇帝的架子。安排的酒宴是高規格的,並且當衆承諾要封馬援爲侯爵。

馬援的隨從都挺知足,甚至陶醉於公孫述的禮遇。馬援卻不以爲然,對公孫述很是失望,毅然決然的離開了蜀地。

回到隴右,馬援向隗囂報告此行收穫,公孫述妄自尊大、井底之蛙而已,不如去劉秀那裏看個究竟。

馬援來到洛陽,劉秀很快就拔冗親自接見了他。劉秀只是隨意戴着頭巾,完全沒有繁文縟節那一套,一見馬援,就開起了玩笑,先生可是遊走於兩個皇帝之間的人啊!這個時候才見到你,我深感慚愧啊。

馬援沒有料到劉秀如此平易近人,不卑不亢道,當今之世,不單是君王在擇臣,良臣也在擇主而仕啊。

劉秀的恢宏大度,與公孫述的虛情假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馬援深爲折服,後來索性投奔了劉秀。

劉秀深知馬上得天下,卻不能馬上治天下,想要天下大治,必須借重讀書人,所謂“得士者昌、失士者亡”,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對那些有才幹的文吏,劉秀都予以提拔,根據所長安排職務。對於有真才實學的,即便沒有來毛遂自薦,他也多方打聽,屈尊登門邀請出山。

嚴光是劉秀同學,滿腹才華卻無意做官。劉秀稱帝后,嚴光隱居於富春江畔。劉秀求賢若渴,命畫師繪製嚴光圖像,在全國內明察暗訪。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找到了嚴光。

文武雙全的皇帝,劉秀年輕時在幹嘛? 第2張

從此,劉秀陪着老同學每天出則同車、入則同席,並許以諫議大夫的高官。無奈嚴光堅辭不就,堅持歸隱富春山中。

劉秀見嚴光終不能爲自己所用,也就尊重其意願,不再勉強,將其放還山林了。

不但如此,劉秀還對立有殊勳的大臣不吝賞賜,“大國四縣,餘各有差”。劉秀如此大手筆的分封,博士丁恭跳出來表示反對:“古者封諸侯不過百里,強幹弱枝,所以爲治也。今封四縣不合法制。”

劉秀不以爲然:“古者亡國皆以無道,未嘗聞功臣地多而滅亡者也。”歷史證明,劉秀所做無疑是正確的選擇。

不但如此,光武帝還以謙遜、知錯能改而著稱史冊。

劉秀起兵之初,有親信犯了法,時任軍市令的祭遵依法處置,未向劉秀稟報就直接殺了他。 劉秀聞訊火往上撞,打狗還得看主人,祭遵這樣做完全就是不給自己面子。於是下令把祭遵抓起來,準備問罪。

主簿陳副急忙勸阻道,明公欲倡大義於天下,必須令行禁止,現在祭遵執法嚴明,正有助教令所行啊。

劉秀聽了恍然大悟,不但沒有處罰祭遵,反而借重他嚴於執紀、剛正不阿的長處,讓他擔任刺奸將軍,負責整肅軍紀。

爲此,劉秀特別告誡諸將,大家都留意着點祭遵!我的親信犯法他都敢殺,更何況是你們這些人呢。

一次,劉秀外出打獵,直到夜深時分才返城。守洛陽城東北門的小官郅惲拒不開門。劉秀命手下點亮火把,將四周照的亮如白晝,同時大喊皇帝回城。

無奈郅惲不爲所動,只是推說離得太遠,看不清楚。

劉秀沒辦法,只得繞道從其它城門入城。

文武雙全的皇帝,劉秀年輕時在幹嘛? 第3張

第二天,還不等劉秀找麻煩,郅惲就自己找上門來,上疏對劉秀的行爲予以批評。劉秀虛心接受批評,還賜給郅惲布帛百匹以示鼓勵。

第三天,不但如此,還將擅自放自己入城的官員貶職。

一次劉秀大筵羣臣,大司空宋弘發現宮室內新添置的屏風上畫的全是漂亮仕女,而劉秀時不時心不在焉的回顧。

於是宋弘故意道——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

宋弘這樣,等於是當面譏諷劉秀寡人有疾、寡人好色,此舉無異於當着和尚罵賊禿。脾氣大點的人估計都會當場發作,何況是劉秀乃是帝王之尊?

殿上羣臣大眼瞪小眼面面相覷,作聲不得。

哪知道劉秀並沒有動怒,反而欣然接受批評,命左右馬上把屏風撤去,還笑着對宋弘說:“聞義則服,可乎?”

宋弘回答:“陛下進德,臣不勝其喜。”

衆臣見狀,皆拜舞於地,山呼萬歲。

相信許多人都記得這麼一幕:官渡之戰結束後,曹操在戰利品中發現許多書信,這正是手下人首鼠兩端,與袁紹暗通款曲的來往信件。寫信的人高度緊張,以爲曹操要和他們秋後算賬。哪知曹操看都沒看,一把火將這些信件燒了。衆人這才鬆了一口氣,併爲曹操的寬窄大度所折服。

其實,這樣的事情在劉秀身上也曾經發生過。

劉秀與王郎戰於邯鄲,擊敗王郎後,劉秀繳獲了許多手下人寫給王郎的信,除了宣示效忠的,居然還有謾罵誹謗劉秀的。寫信者內心忐忑不安,劉秀並沒有窮究此事,直接將這些信件全部付之一炬。

此舉“令反側子自安”,劉秀表現出的大度,等於是給了那些手下人改過自新的機會。

劉秀燒信在前,曹操燒信在後,因此有理由相信,曹操的燒信不過是在亦步亦趨的學習漢光武帝而已。

張繡是殺害曹操兒子愛將的兇手,然而曹操不念舊惡、不計前嫌,招降了張繡,並對之信任有加。

曹操這樣做,也是學習劉秀。

更始帝殺害了劉秀的哥哥劉縯,主謀是朱鮪。

後來,劉秀率軍攻打洛陽,大將岑彭原是鎮守洛陽的朱鮪手下校尉。岑彭奉命前往勸降,但朱鮪知道自己與劉秀有殺兄之仇,心裏顧慮重重。岑彭回來向劉秀彙報了情況,劉秀說:“夫建大事者,不忌小怨。鮪今若降官爵可保,況誅罰乎?河水在此,吾不食言!”

岑彭再次前往洛陽,將劉秀的話如實轉告朱鮪。

朱鮪終於下定決心歸降,“與彭俱詣河陽”向劉秀負荊請罪。劉秀見到朱鮪,趕緊“解其縛”,對他予以安慰,隨後拜朱鮪爲平狄將軍,封扶溝侯。

漢光武帝不但是“定鼎帝王”,還是“中興之君”,無論是開創還是守成,劉秀都做得漂亮之極。這樣的封建帝王,確實是極爲難得。

老人家高度評價漢光武帝,對他不吝讚美之詞,稱劉秀“最會用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而且將“最會用人”排在第一位,可謂目光如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