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元璋爲何如此排斥儒學?背後原因是什麼?

朱元璋爲何如此排斥儒學?背後原因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跟着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朱元璋。

衆所周知,由明太祖朱元璋打下的大明江山,是在推翻了蒙元政權的殘暴統治後建立起來的,再加上朱元璋本人十分體諒天下黎民百姓,所以在其執政期間,也獲得了老百姓的大力讚賞。

當然了,對於官吏們而言,給老朱辦事,當真是印了那句“伴君如伴虎”的俗語。因爲朱元璋時期,他大力整治貪腐現象,甚至一人貪之,無辜之人都很有可能受到牽連。舉個例子,倘若朝廷中有一名大官因貪腐被斬首,恐怕從中央到地方,會有近萬人受誅。

朱元璋爲何如此排斥儒學?背後原因是什麼?

在明初,朱元璋除了對官僚集團貪腐問題大力嚴整之外,還對“衍聖公”,即孔子的後代也是十分排斥的,甚至發展到對整個儒學的厭惡。要知道,他可是曾經將孟子踢出受祭祀的先賢隊伍,而且,經由老朱手中的儒學經典,尤其是《孟子》一書,但凡與他思想不相符合的,在當時則是能刪就刪,不能刪的直接列爲禁書。所以,朱元璋統治時期,也堪稱是儒學發展過程中除秦始皇時代的又的一大低谷。

那麼,朱元璋爲何如此排斥儒學呢?

首先從歷史角度出發,根本原因就是和朱元璋大力推崇的中央集權有着密切聯繫。其表現爲政治獨裁,大搞文化思想專制。所謂中央集權,就是代指皇權至尊,天下萬事皆由皇帝一人說了算,即法家所提倡的“獨視獨斷獨聽”。但反觀儒學,儘管儒家也提倡忠君愛國的思想,卻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之上,更是建立在以民爲本的執政理念之中。要知道,孟子就曾提出過:民爲重,社稷次之,君爲輕的爲政理念。

然而,這種仁政的理念,與朱元璋所加強的中央集權下的君主專制思想,是完全背道而馳的。畢竟朱元璋信仰的是“君讓臣死,臣不死不忠”(此爲漢朝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改造後的儒學觀念)的理念,你儒士再大肆談論前秦儒學“君敬臣則忠,君不敬則臣叛”的理論,明顯就是往槍口上撞。所以,朱元璋排斥儒學(尤其是以孔孟爲代表的先秦儒學),正是因爲他認爲儒學宣揚的仁政理念,與當時的爲政理念不同,故而必須鉗制天下儒士的思想。

但從史料的記載中來看,朱元璋之所以排斥儒學,除了根本原因,同樣也存在直接原因。而直接原因就比較有意思了,因爲直接原因的起源,則和明朝第一謀士劉伯溫聯繫極爲密切。

朱元璋爲何如此排斥儒學?背後原因是什麼? 第2張

據說當年劉伯溫有一次面見朱元璋,正好提及了儒家經典《論語》的問題。按照劉伯溫的說法,既然古人說憑藉半部《論語》就可以治理天下,那麼爲何千百年來,無一個儒士成爲皇帝呢?由此觀之,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簡直就是無稽之談。

當然了,劉伯溫之所以會說出這樣一番話,也並非無中生有,而是他早就敏銳地察覺到了朱元璋對儒學的態度,只不過他作爲朱元璋手下的謀士,需要爲主子排解一切困難,這纔想瞭如此一個方法,給了朱元璋一個藉口,從而對儒學進行了大力壓制。因此,我們可以相信劉伯溫的本意並非如此,只不過是當時的情勢使然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