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司馬家篡權時,爲什麼沒有人保護曹家和大魏江山?

司馬家篡權時,爲什麼沒有人保護曹家和大魏江山?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司馬家篡權的時候,爲什麼沒有人和諸葛誕那樣保衛曹家和大魏江山。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司馬懿篡權是249年,打着郭太后的旗號,奉了太后懿旨,只是擊敗了曹爽,曹操的老臣後代沒理由出來反對郭太后,一直到265年,已經過去了16年,才真正的篡權。這時候已經沒有能力出來包圍曹家了,因爲曹操集團是軍閥起家,曹丕爲了稱帝和世族達成政治交易,把行政管理體系完全讓給世族了,世族在當時是有莊園經濟的地方豪強,在中央官僚體系中鞏固自己家族權利時,不但排擠經營不好的小貴族,還逐漸逐漸從單純把握行政權擴展到了把控軍權。

司馬家篡權時,爲什麼沒有人保護曹家和大魏江山?

曹家在兩代皇帝后,沒有軍權又沒有經濟,怎麼打?曹操本爲士族成員,但他重用大批庶族人士,這本身就違反了''官不出士族''的原則,所以奸雄的稱號背了一千多年。但由於曹操本人過於傑出,士族大姓拿他沒有辦法,要麼反抗被暴打,如袁氏,要麼隱忍待機,如司馬氏。曹操稱''司馬懿狼子野心不可重用'',但一樣拿他沒轍。曹操之後,天平明顯向士族傾斜,當''九品中正制''實施後,宣佈曹氏徹底迴歸士族,放棄庶族。自然司馬篡操時,曹操重用的庶族早就有心無力了。

曹魏從曹操開始,實行的是法家寒族路線,來對抗士族(其實另外兩家也差不多)。但士族天然具有優勢,因爲他們壟斷了教育和選拔,四書五經基本只有大家族纔讀的到且經過幾代人的研究(故有,遺子金滿盈,不如教子一經),對某部經典具有''解釋權'',比如汝南袁氏,世攻《易》。而當時的選拔制度察舉制,所以寒族天然跟做官沒什麼聯繫,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司馬家篡權時,爲什麼沒有人保護曹家和大魏江山? 第2張

而曹操本人屬於士族看不起的出身,(寒族+官宦之後),處於士族對立的階級,加之本人政治手腕出色,想壓而且也壓的住下面這批士族。到了曹丕,政治手段可以,想法也不錯,政治上先跟士族妥協,推行九品官人制,另一方面加強集權,控制軍權,形成士族,宗親,勳貴相互制衡的格局,如果不是短命,天下不可說。

可惜,後面曹爽的一波操作,元老勳貴站隊司馬懿,且代表士族利益的司馬家掌握了軍權,政治軍事一起到手,政治格局完全打破,那麼一切都不可控制了。魏明帝曹睿留下的輔佐幼帝的是曹爽和司馬懿,一個代表宗室,一個代表功臣。可是很快曹爽架空了司馬懿,獨攬朝政,曹爽執政時期大量啓用新秀斥退老臣,讓元老功臣集團普遍不滿。

所以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是被很多元老功臣支持的,但是也要清楚一點,元老功臣並不是支持司馬懿篡魏,而是想恢復宗室和功臣相互平衡的政治格局,比如支持司馬懿的老臣蔣濟勸說曹爽投降,並保證其生命安全,可惜司馬懿政變成功後,支持他的老臣們就無法制約他了,曹爽很快被殺,蔣濟也愧疚患病很快死去。

司馬家篡權時,爲什麼沒有人保護曹家和大魏江山? 第3張

當時統治思想和後來有些不同,''帝與高門大姓共治天下''頗有些士族內部議會制的意味,曹丕之後,曹氏越來越德位不匹,自然會被其它士族取代,注意這僅僅是統治階級內部統治代表的更替,所以曹魏後期的戰爭基本都是替代者的選拔賽,包括魏滅蜀,晉滅吳,最終司馬代魏。而曹魏是篡漢,漢的統治者是貴族階級。曹魏插曲和後來司馬氏與各個高門大姓的粉墨表演,給後世豎起了非常典型的反面例子,直接導致了後來科舉制度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