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薛紹是什麼人?他是怎麼死的

薛紹是什麼人?他是怎麼死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薛紹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太平公主和薛紹的故事可以映照唐代的禮與法,制度與觀念,也從側面展現了一位唐代公主的無奈人生。

12月17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公佈,在陝西西鹹新區發現的一座帶有四個天井和前後磚券墓室的大型唐代墓葬,已證實墓主是唐代太平公主的第一任駙馬薛紹。

唐駙馬都尉薛紹墓出土的石人頭 新華社記者李一博/攝

在電視劇《大明宮詞》中,薛紹是因爲對被武則天賜死的前妻慧娘有愧,無法面對太平公主的感情而自殺,多少帶點浪漫的味道,然而真實的歷史卻異常殘酷。據《資治通鑑》記載:薛紹實際是因爲犯有謀反之罪,“仗一百,餓死於獄”。

一提到薛紹,很容易讓人想起電視劇《大明宮詞》中,太平公主“一見薛紹誤終身”的情節

堂堂駙馬爲何要參與謀反?他和太平公主之間又發生過怎樣的故事?

薛紹是什麼人?他是怎麼死的

按照《唐律·戶婚律》規定,成年子女即便未徵得家長同意,但已經建立婚姻關係的,法律還是予以認可的。這體現了唐代法律的人性化一面,爲當時青年男女自由婚配開了綠燈。然而作爲大唐的太平公主,卻享受不到這種自由。皇帝把女兒嫁給哪個家族,還需要政治上考量——要最大限度地加強皇權。唐高宗爲太平公主選擇的駙馬便是薛紹。

薛紹究竟是何人?爲何能娶到太平公主?

薛紹出生於公元663年,河東汾陰人,人稱“藍田公子”。母親是唐太宗與長孫皇后的女兒城陽公主。城陽公主第一任丈夫是宰相杜如晦之子杜荷。杜荷捲入皇太子李承乾謀反案被處決後,城陽公主又改嫁貴族薛瓘,育有三子。長子薛顗,次子薛緒,小兒子就是薛紹。這樣算起來,城陽公主是太平的親姑姑,太平和薛紹實際是表兄妹的關係,二人結合,算是親上加親。

在電視劇《大明宮詞》裏,薛紹和太平公主的婚姻是武則天一手安排的,爲了保證太平順利出嫁,武則天甚至賜死了薛的原配——慧娘。然而真實歷史上,對這位駙馬不滿意,表示堅決反對婚事的,恰恰正是武則天。

在武則天看來,雖然薛紹有皇族血統,出身不錯,但卻並非來自當時最顯赫的家族。當時最有名望的世家大族是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陽盧氏、趙郡李氏、隴西李氏、滎陽鄭氏和太原王氏,這些世家大族都是魏晉以來的文化士族。他們在婚姻和仕宦方面已經形成一股勢力集團,通常只內部流動,不與外界通婚。

大唐皇族也在李姓之列,自認隴西李氏,但是有人認爲他們胡化嚴重,對他們的身份血統抱有遲疑的態度。李唐皇室本身確有北方民族的血統,先祖長期與北方各少數民族雜居,在文化風俗上沿襲了北朝傳統,胡化程度較深,風氣也更爲開放。唐朝統一後,一些傳統也滲入到中原統治當中。比如,在唐代社會,貞潔觀念就相對淡薄,離婚是比較常見的,再婚也不足爲奇,社會風氣整體較爲開放。

唐太宗曾昭告天下,使“李”姓成爲第一大姓,通過皇權爲李氏謀取地位。然而這些世家大族秉持傳統觀念,內心裏其實還是“瞧不上”李氏皇族的。在這種微妙的情境下,皇族李家對這五大姓採取“又打又拉”的政策,禁止他們內部通婚,同時選擇與當時的名臣或者是關中貴族 、代北貴族聯姻,基本上不與五姓士族通好。這一潛在規則直接影響到太平公主的駙馬人選。薛家雖然不屬於顯赫的五姓之族,但是卻符合當時皇族的政治需求。薛紹是唐高宗的親外甥,兩家聯姻,對於李氏皇族自然大有好處。

薛紹是什麼人?他是怎麼死的 第2張

那麼,武則天爲什麼反對呢?

根據《資治通鑑》的記載,武則天對這樁婚事牢騷滿腹:我女豈可使與田舍女爲妯娌邪?(我的女兒怎麼能夠跟農家女做妯娌呢?)原來她不是對薛家不滿意,而是對薛紹的兩位嫂子(蕭氏和成氏)出身不滿。武則天認爲她們出身不夠高貴,想逼迫薛家休妻。

武則天爲什麼對門第那麼敏感?這或許和她的自身經歷有關。武氏家族本就是一個小族。武則天的父親武士彠是一位木材商人,早年曾擁戴李淵起兵。她的母親楊氏更是來歷不明。武則天爲了提升自己的身家,曾經編造她母親是隋宗室遂寧郡公楊達的女兒。武氏家族和五姓士族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守禮法”,不具備世家大族倡導的禮法與門風。事實上,武則天一家一直深陷家族醜聞。據史料記載,武則天的母親楊氏與外孫賀蘭敏之私通;武則天的姐姐韓國夫人在丈夫死後與妹夫高宗有染,還把女兒也送進宮獻給唐高宗。如是種種,武氏家族一直不受人待見。或許正因如此,武則天在爲女兒挑選駙馬時,特別看重對方的家世情況。

正在僵持之時,有一位諫官獻策,指出薛紹的嫂子之一蕭氏出身於蘭陵蕭氏(東漢至西晉時期的頂級豪族,南朝時期曾出過三十多位宰相),並非寒門。這樣才使武則天同意這門親事。

對於這場政治婚姻,薛家又是怎麼看的呢?《冊府元龜》裏收錄了薛紹族叔戶部郎中薛克構的評論。大婚前,薛紹的大哥薛顗曾擔心太平公主是否被寵壞,今後會不會對家族產生不好的影響,特意來諮詢薛克構。薛克構安慰道,古往今來,帝甥尚主,這是慣例。薛氏家族本來就與皇室家族聯姻,您的母親不也過得幸福嗎?當然,如果家裏有一位被慣壞驕傲的媳婦,那麼一般人也會受不了。就這樣,薛顗在惴惴不安中迎來了弟弟的大婚。

永隆二年(公元681年),太平公主和薛紹喜結連理。和他們同一天舉辦婚禮的是皇子李顯與韋氏。在這場盛大而隆重的婚禮上,單純的太平公主想必對未來的婚姻生活充滿了美好想象。誰又能想到,多年以後,太平公主和韋氏這對姑嫂會爲權力爭得你死我活。

雖然這場婚姻是父母指定的,但婚後的太平公主過得應該是比較幸福的,和薛紹育有兩兒兩女。在第一次婚姻期間,太平公主安分守己,度過了一段單純平靜的美好時光。然而這種平靜僅僅維持了七年而已。一場巨大的危機正在前方等着他們。這場危機可能就是太平公主人生的轉折點,使她從幕後走上政治前臺的直接誘因。

薛顗當年的擔憂在多年後以另一種方式顯現出來。一場突然降臨的政治風暴席捲了薛家,改變了這對夫婦的命運走向。

公元683年,唐高宗去世。武則天積極肅清政壇和軍隊中的反對勢力,先後廢除三兒子李顯、軟禁四兒子李旦,鎮壓了徐敬業領導的揚州叛亂,爲自己稱帝掃清障礙。隨後又下詔給各路官員,包括李唐皇室成員趕往東都洛陽舉行朝賀大典。

薛紹是什麼人?他是怎麼死的 第3張

當時李家成員已被武則天翦除得所剩無幾,聽到消息,認爲武則天要趁機一舉消滅李氏,頓時人心惶惶。李唐皇室成員認爲不能坐以待斃,便開始祕密聯絡,商議起兵造反。薛顗作爲李氏公主(城陽公主)的兒子,也成了聯絡對象。

此次謀劃起事,爲首的是唐太宗的八子越王李貞和他的兒子琅琊王李衝。李衝寫信給薛顗,希望他一起舉兵討伐武則天。薛顗方面積極響應,開始招兵買馬。然而李氏皇族成員雖約定分頭起兵共同進攻洛陽,但實際只有李貞父子起兵。其他諸王始終猶豫不決。力量單薄的李貞父子僅二十天就被鎮壓,死後被草草裹屍埋葬。直至開元年間,才被唐玄宗以禮改葬,給予平反。

叛亂被鎮壓後,武則天要求嚴查,薛顗就這樣被查出來,以致薛紹也被牽連。那麼薛紹到底有沒有參與謀反?《舊唐書·外戚傳》記載:“紹垂拱中被誣告與諸王連謀,伏誅。”根據這個記載,薛紹本人應該沒有參與的,只是被大哥牽連而已。在當時,薛紹是否參加謀反相信也不難查,但武則天爲何執意對無辜的薛紹下手?要知道薛紹死時,他和太平公主的小兒子才滿月。此時處死薛紹真是萬分殘忍。

原因在於,武則天不僅是一位母親,更是一位政界女強人。她想改唐爲周,對太平公主的婚姻已另有打算。

首先,她要登基稱帝,穩固權力,必須要與自己孃家人聯姻。太平公主則是她不可缺少的王牌。她爲太平公主挑選的第二任丈夫是武攸暨——自己伯父武士讓的孫子。

其次,爲太平公主選擇一位武姓的丈夫,也是對公主的保護,有效避免了太平作爲李氏後代可能遭遇的不測。而這一切必須在她登基前塵埃落定。值得一提的是,爲了讓太平公主順利嫁給武攸暨,武則天派人刺殺了武的原配。

《唐律疏議·戶婚律》規定:婦人夫喪服除,誓心守志,唯祖父母、父母,得奪走而嫁之。意思是,女子的丈夫死後守喪期滿,她的祖父母或父母,又想她改嫁的,不管出於什麼原因,什麼目的,即便她本人不願意,也要遵從家長意願改嫁。國家以法律條文的形式肯定了家長對喪夫女子“奪而嫁之”的權利。

基於種種原因,薛紹必須死。

公元690年7月,太平嫁給了武攸暨。公主再嫁兩個月後,武則天稱帝,武攸暨成了千乘郡王。

爲了彌補太平公主,武則天在物質上做了種種努力。太平公主得到的實食封,曾達到一萬戶(按照唐朝前期的制度規定,實食封就是享受戶丁交納的租稅)。按照大戶計算,一戶是七丁,按一丁交絹兩匹計算,太平公主一年僅得絹就達到了十四萬匹。當時國家年收入絹多達百萬匹,少時只有七八十萬匹。她的收入最多時可佔國家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可謂富可敵國。

太平公主的第二次婚姻持續了22年之久,育有兩男一女。雖然從表面看來,這場政治婚姻是和平度過,但實際恐怕是痛苦不堪的。知道自己無法主導情感和婚姻的太平公主,開始把揮霍作爲發泄渠道,生活逐漸奢侈糜爛——情人衆多,緋聞不斷。被權力裹挾其中的大唐公主開始瞭解權力的重要性,爲其日後在政治舞臺上的“癲狂”埋下了伏筆。這位位極人臣,左右朝政二十年的時間的公主,最終死在自己侄子唐玄宗手上。

薛紹是什麼人?他是怎麼死的 第4張

在中國古代皇室婚姻關係中,公主婚配不是個人的事,而是國家的事,家族的事。利益集團通婚不僅考慮其自身及家族現實利益,還要顧及到各個集團之間錯綜複雜的利害關係。婚姻是她們發揮社會功效的重要方式。唐代雖然社會風氣開放,但公主做爲特殊階層,婚姻自由度還是大打折扣的,仍然要聽命與父母,符合政治考量。正如太平公主,第一次婚姻是父親安排,第二次則是母親的選擇。她們的婚姻帶有宿命的味道,往往躲不開權力的漩渦。

較爲特殊的情況是,在唐代初期,公主離婚或是丈夫死後再嫁都是平常事,皇帝也不阻止,甚至還是鼓勵的。

在唐代可考的210位公主中,兩嫁者有27位,三嫁者還有3位,再嫁比例高達23%。到了唐代晚期,唐宣宗下詔規定:“公主和縣主有子而寡,不得再嫁。”五代十國時期後梁太祖下詔,讓守寡的女兒金華公主出家爲尼。南宋初年在民間,寡婦再嫁依然是平常事,但公主再嫁極少。明朝和清朝入關後,更是很少有公主改嫁的記錄。

電視劇《大明宮詞》中的太平公主和薛紹

太平公主和薛紹的故事可以映照唐代的禮與法,制度與觀念,也從側面展現了一位唐代公主的無奈人生。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