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陳玄禮逼死楊貴妃之後,唐玄宗爲什麼沒有怪罪他?

陳玄禮逼死楊貴妃之後,唐玄宗爲什麼沒有怪罪他?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6.2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唐玄宗爲什麼沒有怪罪陳玄禮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景龍四年(710年),唐朝朝政大權表面上是被唐中宗李顯所控,但實際上因李顯軟弱無能,朝政大權實際上卻是被韋后和安樂公主所控,這二人一直想做唐朝的第二個武則天,所以她們一直都在謀奪朝堂的控制權,她們先是設法將忠於李唐的老臣,如張柬之、敬暉等人一一除去,然後又讓韋溫執掌中宗朝政。

最終韋后和安樂公主在自認已完全掌控住形勢後,於景龍四年先是合謀毒殺了中宗李顯,而後韋后又預謀準備做另一個武則天。可是還沒等韋后和安樂公主動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就搶先動手,在薛崇簡、鍾紹京、陳玄禮等人的協助下,韋后、安樂公主等亂黨被誅殺,史稱“唐隆政變”。後李隆基的父親李旦被扶上帝位,是爲唐睿宗。

陳玄禮逼死楊貴妃之後,唐玄宗爲什麼沒有怪罪他?

此時,陳玄禮因在韋氏叛亂時堅定地站在李隆基這邊,因此成爲李隆基的親信,深受重視。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禪位於李隆基,李隆基於長安太極宮登基稱帝。不久,陳玄禮被任命爲禁軍龍武大將軍,位列正二品,統領長安禁軍。此後,淳篤自檢的陳玄禮一直被李隆基倚爲心腹,執掌朝廷禁軍數十年。

而在此過程中,陳玄禮伴着李隆基的統治,度過了唐朝由盛轉衰的數十年時間,他度過了“開元盛世”,但也同時走過了“安史之亂”。天寶年間,李隆基統治後期再也不似曾經的英明神武,他開始沉迷於酒色,日益昏庸,荒怠政事,朝中實權先後由奸相李林甫、楊國忠把持。這兩人本就不是個能臣,更不是個廉臣,他們妒賢害能,任人唯親,徇私舞弊,窮奢極侈,把朝堂弄得是烏煙瘴氣的,民間更是民不聊生。

天寶十四年十一月初九(755年12月16日),兵權在握,身兼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聯合同羅、奚、契丹、室韋、突厥等少數民族,組成15萬聯軍在范陽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此後不到一年的時間,安祿山大軍一路是勢如破竹,各州縣的唐軍多是望風而降,最終在長安的門戶潼關被佔領後,李隆基不得已只能帶領楊貴妃、楊貴妃等楊氏族人和公主、皇孫,還有親近的宦官,倉皇向西逃遁。

陳玄禮逼死楊貴妃之後,唐玄宗爲什麼沒有怪罪他? 第2張

此時,陳玄禮身爲禁軍首領自然率領着麾下禁軍掩護李隆基南逃。可是在唐玄宗逃到馬嵬坡(今陝西興平西)時卻遭遇了兵變。《舊唐書.玄宗本紀》載:“次馬嵬驛,諸衛頓軍不進。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奏曰:"逆胡指闕,以誅國忠爲名,然中外羣情,不無嫌怨。今國步艱阻,乘輿震盪,陛下宜徇羣情,爲社稷大計,國忠之徒,可置之於法。"會吐蕃使二十一人遮國忠告訴於驛門,衆呼曰:"楊國忠連蕃人謀逆!"兵士圍驛四合。及誅楊國忠、魏方進一族,兵猶未解。上令高力士詰之,回奏曰:"諸將既誅國忠,以貴妃在宮,人情恐懼。"上即命力士賜貴妃自盡。玄禮等見上請罪,命釋之”。

當時玄宗一行來到馬嵬驛時,因南逃過於倉促,所以食物、衣物等都沒備好,再加上玄宗爲了趕緊逃離安祿山的魔掌更是數夜趕路未得休息,如此隨行的將士是又累又餓,再加上此時天氣又是十分的炎熱,將士更是不想走了。而此時,楊貴妃、楊國忠等人卻依然是在享受着奢侈的生活,即使在南逃時,他們依然是大魚大肉。就這樣,隨行將士的怨氣是越來越大,隱約間已經有兵變的意思。

此時,楊國忠的政敵太子李亨、宦官李輔國和陳玄禮覺得時機已到,於是他們開始慫恿早已怨聲載道的將士發動兵變,這個時候隨行將士在他們的帶動下開始譁變,他們皆認爲禍起楊家,所以在陳玄禮的帶領下,楊國忠連同他的兒子和韓國夫人、秦國夫人悉數被殺。而後,楊貴妃亦在高力士“禍本(指楊貴妃)尚在,軍心不安”的建議下,玄宗“乃命力士引貴妃於佛堂縊殺之”,將其處死。

陳玄禮逼死楊貴妃之後,唐玄宗爲什麼沒有怪罪他? 第3張

當然,陳玄禮雖參與了兵變,但他對唐玄宗依然是忠心耿耿,他只是想誅殺楊國忠等這些禍國殃民的楊家人,並不是想反對唐玄宗。可他也深知唐玄宗對於楊家人的看重,所以在誅殺楊家人後,他就“免冑釋甲,頓首請罪”,向玄宗皇帝請罪。

不過礙於當時的局勢,再加上唐玄宗可能也知道陳玄禮對他還是很忠心的,所以他並沒有怪罪於他,而是“上慰勞之,令曉諭軍士”,玄宗不但免了陳玄禮的罪行,還下詔全軍闡明不會怪罪於他們,如此這場兵變最終以楊氏族人悉數被誅而順利解決。

此後,陳玄禮拒絕日後唐肅宗的招攬,他堅定地跟隨着李隆基前往成都,並一直護佑着李隆基的安全。直至至德二載,唐玄宗自巴蜀回長安,陳玄禮也是一路盡心盡力的護送着,如此在唐玄宗安全的到達長安後,陳玄禮被封蔡國公,食邑三百戶。

上元元年八月,陳玄禮病重,致仕,同年,陳玄禮因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