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善長連同全家七十多口爲什麼被處死?真相是什麼

李善長連同全家七十多口爲什麼被處死?真相是什麼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善長連同全家七十多口爲什麼被處死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朱元璋原名叫朱重八,小時做過和尚,也當過乞丐,後來在同鄉湯和的舉薦下,他才進入軍營並跟隨紅巾軍頭領郭子興開始了從軍生涯。隨着一次次的軍事行動,朱元璋網羅了不少能征善戰、足智多謀的文臣武將到自己麾下,其中比較出名的就有徐達、李善長、常遇春、湯和、常茂、劉基、馮勝、鄧愈等,甚至還有自己的親外甥李文忠。在這些文臣武將竭心盡力的輔佐下,朱元璋打敗了諸多競爭對手,並最終推翻了元朝的統治,實現了自己當皇帝的夢想,成爲大明朝的開國皇帝。

李善長連同全家七十多口爲什麼被處死?真相是什麼

不過,江山已定的朱元璋卻一次次的大開殺戒,除掉了一大半的開國功臣,爲此受牽連而喪命的儒士、官宦和百姓達十幾萬人,這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胡惟庸案”。很多人說朱元璋爲人生性多疑、心狠手辣,不過或許從帝王的角度講,有一些事情的確是不得不做的,比如處死了可以比肩漢代丞相蕭何的李善長。

朱元璋當皇帝后,自然會爲大明江山的長久發展和子孫後代的未來考慮,本來已經按照“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賢”的原則確立朱標爲儲君,可哪知朱標英年早逝,於是又按照這一原則將朱標之子朱允炆確立爲新的儲君。不過,朱允炆雖然聰慧過人,但畢竟年齡尚小,而且性格敦厚善良,又缺乏各種歷練,先不說當時大明北部強大的外患,就是這朝廷內部一個個功勳卓著的重臣已然成爲了太孫能否坐穩皇位的最大隱患。因此對於朱元璋而言,除掉一切對皇位有威脅的因素自然成了他的當務之急。這也是爲什麼朱元璋自從當了皇帝后就越發的猜忌多疑的一個主要原因。

李善長爲人足智多謀,跟隨朱元璋東征西伐,出生入死,功勳卓著。在朱元璋大封功臣時對他稱讚道:“李善長雖無汗馬功勞,但跟隨我多年,供給軍糧,又將後方治理的井井有條,功勞甚大,應當晉封大國。”因此,在當時的被封公者中,李善長居首,並賜丹書鐵券,將他比作漢代時的蕭何。可見朱元璋對他的情誼和器重。

李善長連同全家七十多口爲什麼被處死?真相是什麼 第2張

不過,《明史·李善長傳》中形容他“外寬和,內多忮刻”,忮刻就是嫉妒刻薄,意思就是李善長的爲人看着寬容親和,實際上嫉妒刻薄。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身爲皇帝的朱元璋猜忌多疑、心狠手辣,而這李善長身爲一代謀士,跟隨朱元璋多年,理應對他的性格瞭如指掌,但後來他自己做的事情真可謂是作死之舉。李善長是淮西人,而他的最大勁敵劉基是浙東人,當時李善長身爲左丞相,爲了維護自身和同鄉的利益,一手將胡惟庸提拔上來,以致日後自己被迫解官養老後胡惟庸爬上了左丞相一職,並設計將劉基毒殺。隨着胡惟庸的一步步高昇,在李善長的默許下,胡惟庸等人拉幫結派、排除異己,逐漸形成了勢力強大的淮西派。其實對於淮西派的做大朱元璋應該心知肚明,而這也自然是朱元璋所忌諱的。

後來,雖然李善長解官回家養老,但他畢竟是淮西派的重要大佬,朝中大臣遇事還是喜歡找他商議。多年後,已是左丞相的胡惟庸等人被發現有謀反之嫌,遂被朱元璋剷除,在這一過程中,受牽連被誅殺者達三萬多人,朱元璋也因此徹底結束了中國的丞相制度。當時胡惟庸與李善長還有聯姻結親這層關係,但朱元璋認爲一來李善長未必真的與胡惟庸案有關聯,二來李善長畢竟在朝中還是有非常大的影響力,所以,朱元璋將此事壓了下來,並沒有動李善長。其實,如果李善長就此謹慎小心、低調處事,還是很有可能安享晚年的,雖然沒有了實際的權利,但畢竟可以保子孫平安。

李善長連同全家七十多口爲什麼被處死?真相是什麼 第3張

胡惟庸案五年後有人告發李善長的弟弟父子是胡惟庸的黨羽,朱元璋又看在李善長的情面上,下詔免死。但李善長對此沒有一點的感激表示,這也難免會讓朱元璋心生不滿。後來李善長想修建宅院,但出於自己的虛榮心,擺了擺架子,向曾經的部下湯和借兵三百,湯和藉故推脫未借,並悄悄地將此事上奏給了朱元璋。這事在朱元璋看來肯定不同尋常,一個解官養老多年的人還可以“調兵”,這事如果不盡早解決,日後恐將成爲隱患,朱元璋對李善長也起了殺心。恰巧當時李善長有個親戚仗着李善長的勢力胡作非爲傷了人命,被官府抓入大牢,而李善長竟向官府施壓要求放人。此事被錦衣衛報告給了朱元璋,朱元璋對此大爲震怒,與此同時,朝中文武百官也上書參奏李善長,一時之間,李善長成爲衆矢之的。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下旨將李善長及其全家老小七十多口全部處死,至此,朱元璋與李善長的一世君臣關係至此徹底結束,李善長死時七十六歲。

伴君如伴虎這一道理,身爲謀士的李善長理應看得更爲透徹纔對,但沒想到卻得到了一個連同全家被處死的結局。同爲明朝開國功臣的徐達,處處謹慎小心、低調行事,最終打消了朱元璋對自己的猜忌而得善終;而湯和則是早早認清了形勢變化,主動辭職回家養老,反而讓朱元璋頗感高興,最終也得以善終。所以,作爲同一個君王的臣屬,有的就可以善終,而有的卻被滅門,除了君王的性格之外,或許和每一個做臣子的性格也都有着莫大的關係。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