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漢文帝劉恆爲什麼不遵循祖制執意將陵墓修於白鹿原上?他是什麼用意

漢文帝劉恆爲什麼不遵循祖制執意將陵墓修於白鹿原上?他是什麼用意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漢文帝劉恆爲什麼不遵循祖制執意將陵墓修於白鹿原上,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西漢開國皇帝劉邦早已劃定咸陽原是皇家墓葬區,可爲什麼漢文帝劉恆卻爲何要違背祖制,把自己的帝陵修建在遠離咸陽原的白鹿原上,到底有着怎樣的矛盾?爲何將自己的陵墓深藏於大山之中?

公元前180年,六十二歲的呂后病逝,司馬遷《史記》記載:“七月中,高後病甚,乃令趙王呂祿爲上將軍,軍北軍。呂王產居南軍,呂太后誡產、祿曰:高帝已定天下,與大臣約曰,非劉氏王者,天下共擊之,今呂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爲變,必據兵衛宮 慎鎢毋送喪,毋爲人所制。”

漢文帝劉恆爲什麼不遵循祖制執意將陵墓修於白鹿原上?他是什麼用意

果然呂后離世,諸呂蠢蠢欲動,圖謀漢家天下,劉姓宗室開始了倒呂風波,齊王劉襄率軍出發直逼長安,諸呂恐懼,令大將軍灌嬰率軍迎擊,可他是忠於劉姓宗室的,他按兵不動和齊王密約消滅諸呂,同時,太尉周勃和右丞相陳平等人設計,剝奪了呂祿的兵權,進而誅殺呂產,掌控了南北兩軍,最終,囂張一時的呂氏一族全部伏誅。大漢政權重回劉氏手中,誰才合適繼承皇位呢?呂后所立的前少帝劉恭和後少帝劉弘,都不是劉盈的親兒子。所以都不承認。後來商議一番,代王劉恆寬厚仁慈,是最佳人選。可他真的想繼承皇位嗎?

公元前180年,劉恆登基爲帝,他推行輕搖賦稅的理念,開創了文景之治。

可是他卻不願意和劉邦等劉姓宗室葬在一起,這是爲何?這就要說起他的母親薄姬,她本來魏王魏豹的妾,後來被劉邦所擊敗,就成爲了劉邦的寵姬,始終沒有升她爲夫人。後來生了代王劉恆,可劉邦似乎並不喜歡這個兒子,後來他們母子相依爲命,導致劉恆一生都是不惹事生非,給大臣們留下了溫柔敦厚的形象,後來呂后也沒有把他放在眼裏,直接沒有理他。

漢文帝劉恆爲什麼不遵循祖制執意將陵墓修於白鹿原上?他是什麼用意 第2張

而劉恆也對漢族保持着戒心,似乎並不以自己的皇室身份爲榮。可能是皇族之間的蕭牆之爭,早以讓他對自己家族心生拒斥,所以他選擇遠離咸陽原,遠離帝陵帶。重新規劃屬於自己的帝陵。

可是他真的只是這樣認爲嗎?要知道皇家帝陵可不能憑着自己隨心所欲而改。得有足夠的理由。自古西漢帝陵的佈局深受昭穆制度的影響,必須嚴格排位,不能亂來。父居左爲昭,子居右爲穆。劉邦的長陵佔祖位,劉盈的安陵居右,符合昭穆制度,但是同爲劉邦之子的劉恆該佔哪裏呢?這就給了劉恆機會,開闢另外一個陵區,大臣們也不反對。同時也利於薄太后,畢竟她從未做過皇后,直接由劉恆繼位而當太后。若是安葬於帝陵區,就註定矮了一截。而從小與母親相依爲命的劉恆來說,他肯定不會這樣安排自己的母親。

劉恆與薄太后母子情深,薄太后病臥三年,劉恆每日上朝歸來,都要侍奉老母,親嘗每一碗湯藥,這也被寫進了《二十四孝》,成爲中國孝文化的典範。正因爲他經歷苦難,所以重視民本,將土地稅削減爲三十分之一,算賦也由每人每年120錢減至每人每年40錢。在他的統治下,出現了治世。他生活也極其節儉,在位二十三年中,所用車騎服御之物一概沒有增添。

史書記載,霸陵是中國第一座依山鑿穴爲玄宮的帝陵,《漢書》記載,當劉恆看到斷崖上鑿洞爲玄宮的墓穴時,感慨的說:“用北山之石做爲棺槨,把貯蘇、綿絮充塞在石槨的縫隙中,再用漆粘合起來,這樣的陵墓難道還能打開?”中郎將張釋之說:“如果裏面有別人想要的東西,即使將整座山封起來,也還是有縫的。如果裏面沒有人想要的東西,就算沒有石槨,又有什麼可擔心的?”劉恆對此說頗以爲然。這就爲他解決了防盜的隱憂。同時還在提倡薄葬。

漢文帝劉恆爲什麼不遵循祖制執意將陵墓修於白鹿原上?他是什麼用意 第3張

然而盛景之下,卻暗流涌動。文帝時期,各地諸侯王,漸成尾大不掉之勢,公元前177年,文帝即位後第三年,濟北王劉興居叛亂,雖然被鎮壓。又過三年,淮南王劉長又舉起了叛旗,雖然沒有行動就被察覺,但是一些有識之士覺得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是削藩。可惜當時的中央政府還不夠強大,更多采取的是綏靖政策。這個難題就只能交給漢景帝去辦了。

公元前157年,劉恆駕崩,諡號孝文。隨後被葬入霸陵。他的皇帝生涯無疑是空前成功的,作爲一名人子,他對母親的孝心也令人動容。這位經歷過人生離合的大漢天子,在歷史的舞臺上書寫了輝煌耀日的篇章。他獨特的人生經歷,使他明瞭人生的無常和悲歡。這令他的心靈幾乎無限貼近他的萬千子民和他所熱愛的大漢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