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于謙被冤殺後,太后悲痛德竟然三日沒有進食

于謙被冤殺後,太后悲痛德竟然三日沒有進食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7.5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我是小編,說起于謙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不少人都喜歡用這首《石灰吟》來表明自己的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高潔品質,但其實這首名詩是于謙在12歲時寫下的,小小年紀便能有如此志向和感悟,實在令人欽佩,後來于謙確實也成了明朝一代名臣,只可惜卻沒能得以善終,當真如其詩所言,已粉身碎骨,卻獨留清白。

明代第一忠臣于謙被冤殺,大臣抄家時落淚,太后悲痛三日沒有進食

于謙被冤殺後,太后悲痛德竟然三日沒有進食

1398年,于謙在杭州錢塘出生,他的曾祖父、祖父都曾經在朝爲官,曾祖父甚至官至杭州路大總管,雖然于謙的父親選擇隱居錢塘,不入仕途,但在家族文化的影響下,于謙還是希望自己能有一番作爲。他爲文天祥的氣節所傾倒,將他當做學習的榜樣,日日把文天祥的畫像掛在書案旁邊。

1421年,于謙考取進士,從此如願踏上仕途之路,當時在位的皇帝是明宣宗朱瞻基。1426年,朱高煦起兵謀反,朱瞻基任命于謙爲御史,隨自己親征平叛,朱高煦兵敗被抓後,朱瞻基讓于謙數落朱瞻基的罪行,于謙毫不客氣、疾言厲色、振振有詞,朱高煦被罵得頭都快低到塵埃裏,而於謙也因此得到賞識。

1440年,于謙被任命爲兵部右侍郎,巡撫山西、河南等地,剛一到任他就投入工作,先是大致瞭解各地的民風民情,隨後親自走訪,看望父老鄉親,他工作認真嚴謹,只要當地發生水患或者旱災,他一定會及時上報,做好應急處理的準備。

在外巡撫期間,他一心爲民着想,帶領村民們挖井種樹,不僅改善環境、方便大家用水,還讓路過的人得以解渴歇息,得到百姓們的一致愛戴。1427年,明英宗朱祁鎮登基,當時主持內閣事務的楊士奇等人都很重視於謙,凡是他上報的奏摺一定會優先處理,于謙所稟之事,往往早上呈報,晚上就能得到迴應。

于謙被冤殺後,太后悲痛德竟然三日沒有進食 第2張

但以楊士奇爲首的“三楊”去世之後,內閣被宦官王振把持在手中,他爲人貪婪,藉着職位之便貪污受賄,朝廷官員們都知道他的德行,於是每次見面都會送些錢財,但于謙不願意同流合污,一次有人戲謔的問他去見王振帶了什麼,他回答說只帶了兩袖清風。

1449年,土木堡戰爭爆發,朱祁鎮膽小怕事被敵軍活捉,於是在於謙等人大力要求下,郕王朱祁鈺帶兵平反,最後登基成爲明朝江上的新一代主人,史稱明代宗。明朝戰勝之後,朱祁鎮得以回到朝,朱祁鈺爲了能坐穩皇位,將哥哥朱祁鎮半囚禁起來。

雖然朱祁鈺囚禁了朱祁鎮,但不得不說他也是一位好皇帝,他勤政愛民,認真接納于謙等人提出的理政意見。可是公元1457年,朱祁鈺因病離世,朝中徐有貞等人立馬迎接朱祁鎮登基復辟,而於謙和大學士王文立即被逮捕入獄。

王文心中害怕,一直在爲自己爭辯,但于謙很坦然,他明白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這種事情爭辯也沒有用。朱祁鎮明白于謙有功,所以一直拿不定主意是否要處死於謙,徐有貞等人勸道,若是不處死於謙,那麼他會成爲復辟路上的阻礙,這才讓朱祁鎮下定了決心。

於是公元1457年2月,于謙含冤而死,只不過他一生爲官清廉,錦衣衛在抄他家的時候竟然沒有找到多餘的錢財,只在正屋中找到朱祁鈺賜給他的蟒袍等物,皇太后得知于謙被冤殺後心痛難忍,好幾天都食不下咽,水米不進,雖然朱祁鎮也曾後悔這個決定,但一代名臣終究已經逝去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