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千秋人物 > 帝王將相 > 謀權篡位的典例,朱棣憑藉什麼成功的?

謀權篡位的典例,朱棣憑藉什麼成功的?

來源:安安歷史網    閱讀: 2.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朱棣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從秦朝末年的陳勝吳廣農民起義至今,中國歷史上有數千次的農民起義或是王侯將相間的奪位之爭。這些人物和事件都深刻的影響,甚至改寫着後世的歷史走向。

而在明朝最初的幾十年裏,就有這麼一位王爺,他本可以位極人臣,一生榮華富貴,做一個太平盛世的藩王。奈何皇帝剛上位就要實行“削藩”,先後削掉了周、湘、齊、代、岷等五個藩王。

其中下場最好的是貶爲庶人,收監入獄,最壞的是被逼全家幾十口閉門自焚而死。可謂是令人心驚肉跳,聞”藩“色變了。此時驚恐萬分的他即便裝瘋賣傻以求自保,卻仍舊被皇帝猜忌,下一個就決定拿他來開刀。

他不願坐以待斃,被迫奮起反抗,歷經三年多的艱難奮戰,最終以弱勝強,謀反成功,取而代之,成爲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謀朝篡位成功的藩王,他就是明成祖朱棣。

那麼,在中國華夏文明縱橫五千年的漫長歲月裏,各朝各代謀反的藩王那麼多,卻爲什麼唯獨只有朱棣能夠成功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朱棣自身高超的軍事才能

朱元璋一生共有26個兒子,其中大多數都是庸碌無爲之輩,最有軍事指揮才能的就是四子朱棣了,因此,在洪武九年(公元1377年),朱棣就藩於北平,鎮守明朝北部邊疆,此時的元廷雖已被滅,但蒙古人的勢力依舊不小,時常劫掠邊境百姓。

朱棣到任後,先後兩次大規模深入漠北,追殺北元的殘餘勢力,在戰爭中練就了一身領兵打仗的好本領,同時也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威望。

謀權篡位的典例,朱棣憑藉什麼成功的?

這也就是爲什麼,當他振臂高呼,發起“靖難之役”初期,能快速將北平周圍,數萬北方將士籠絡在自己麾下的原因。

以及後來,登上皇位之後,在身邊沒有合適的人選領兵北伐時,他在位的22年裏先後御駕親征,討伐蒙古,還都打勝了,由此不難看出,朱棣就是那個時代最耀眼的將星,最奪目的軍事統帥。

建文帝性格軟弱,決策失誤

“靖難之役”爆發之初,朱棣雖頂着燕王的封號公然對抗朝廷,但當時手下的將士實在少得可憐,不得已只得親自掛帥,爲鼓舞士氣,冒着箭雨帶頭衝鋒陷陣,多次被數倍於己的南軍(朝廷的軍隊)所包圍,卻又能多次脫險,逃之夭夭,並非是朱棣運氣好。

而是建文帝朱允炆一再下旨,命令前方將士“毋使朕揹負弒叔之名”(不要讓我揹負上殺害叔叔的千古罪名),南軍將士帶着這樣的旨意去“圍剿”朱棣,誰又敢傷害他分毫呢?就怕哪一天,他們叔侄二人重歸於好,這時再來個秋後算賬,那就冤死了!

古往今來,藩王謀反的人不在少數,但像建文帝朱允炆這樣下達如此“婦人之仁”的旨意來“平叛”的君王,還真沒有第二個了。

建文朝無良將可用,以致用人不當

朱元璋在位的31年裏,洪武朝(朱元璋的年號)在歷經了“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藍玉案”等四大驚天大案之後,朝堂之上已經被血洗了一空,且誅連甚廣,曾經的開國功勳們,都被以各種理由殺害殆盡,可謂是國中無能人,朝中無良將的地步了。

等到建文帝接過皇帝寶座,爲了加強中央集權而“削藩”逼反朱棣之時,再放眼此時的朝堂,已經找不到一個能力挽狂瀾的領兵大將了,這時的建文帝是非常無奈和絕望的。

謀權篡位的典例,朱棣憑藉什麼成功的? 第2張

不得已,一籌莫展的他只得聽信齊泰,黃子澄等人的建議,任命官二代李景隆(其父李文忠是開國功臣,一代名將)爲三軍統帥,統兵50萬進攻朱棣的北軍。

結果“虎父無犬子”這句話被打臉,李景隆大敗,折損數十萬大軍,驚慌失措的逃回京城,其罪可誅,建文帝卻不予追究,也是太過於仁慈軟弱了。

而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當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北軍將京城團團圍住,此時建文帝再派李景隆與朱棣談判,希望可以劃江而治。

朱棣於是私下賄賂李景隆,許以高官厚祿,密使他作爲內應,結果,李景隆竟真的大開城門,放朱棣進城,建文帝悲憤交加,放火燒宮,自此下落不明。其用人不當,自嘗苦果,令人唏噓不已。

朱棣運氣好,關鍵時刻能把握戰機,扭轉戰略格局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李景隆率領的50萬大軍與朱棣的北軍在白河溝遭遇,雙方隨即擺開陣勢,展開廝殺。由於南軍人數衆多,且準備充足,開戰不久北軍就處於劣勢。

爲了挽救不利的北軍,朱棣冒着箭矢和飛石,身先士卒,帶頭衝入敵陣,連斬南軍數員大將,卻也吸引來了更多的南軍將士圍攻,不一會兒就被敵軍團團圍住,朱棣三次換馬,弓箭射完了,佩劍也砍折了,左衝右突,仍舊不得脫身。

在這萬分危急的時刻,其子朱高熙率數千精銳騎兵衝入敵陣,奮力死戰才把朱棣救了出來。可此時朱棣雖然暫時安全了,但南軍卻越戰越勇,北軍將士驚慌失措,漸漸抵擋不住。

爲了鼓舞士氣,朱棣再次衝入敵陣,正當他竭力死戰,與南軍打得不可開交的時候,突然由北刮來陣陣大風,吹得南軍將士真不開眼,還把李景隆的帥旗給吹斷了,這在古人看來可是不祥之兆啊。

就在南軍將士被突如其來的“妖風”整得人心惶惶,不知所措的時候,朱棣趁機命令士兵藉着風向用帶火的箭矢射向南軍,頓時,南軍陣腳大亂,互相踐踏,向後潰逃,北軍趁勢掩殺。眼見兵敗如山倒,統帥李景隆再次上演他的逃跑絕技,拋棄大軍,獨自逃命。

此戰也成爲了戰略格局的轉折點,自此,朱棣的北軍由防禦態勢轉爲進攻態勢。

自身力量不足時,能運用手段,脅迫寧王借兵

朱權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個兒子,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被封爲寧王,封地在大寧(今內蒙古的寧城縣)爲戰略要地。他坐擁8萬大軍鎮守邊關,尤其是麾下的“朵顏三衛”(由投奔明朝的蒙古人組成的三個衛所的軍隊)更是一支精銳之師。

建文元年,剛起兵不久的朱棣深感自己的實力不足,完全無法以北平府一地對抗全國,因此他很快盯上了離他最近的寧王。

於是朱棣佯裝兵敗逃到大寧府,求朱權救助。朱權念及兄弟之情,僅放朱棣一人一騎入城,見到弟弟後,朱棣開始了他的表演,他握着朱權的手大哭起來,說自己完全是被齊泰,黃子澄(建文帝的寵臣)之流陷害,起兵純屬被逼無奈,只求自保而已,希望弟弟能夠代他起草奏章向皇帝謝罪。

影視劇照朱權  朱權表示答應,於是對他放鬆了警惕,朱棣在大寧府住了好幾天,期間,他暗中勾結朱權的三衛部長及諸位高級將領,重金賄賂,個個許以高官厚祿,還密令自己的親兵衛隊埋伏於城門外,以爲策應。

待一切安排妥當後,朱棣即告辭離去,並騙朱權送自己出城,由於毫無戒心,所以只帶了少量的隨從出城相送,沒想到突然被朱棣的衛隊所挾持。

爲了降低朱權的牴觸心理,也爲了讓他甘心爲自己效力,朱棣許諾他——事成之後,平分天下!哼,這種鬼話朱權當然是不相信的,但迫於當時的不利形勢,爲了保命,只得勉強答應借兵,協助他謀反。於是,朱棣兵不血刃的得到了8萬多精銳之師,大大增加了他的軍事實力。

所以說,朱棣之所以是歷史上唯一能夠謀朝篡位成功的藩王,正是在那個由他老爹朱元璋爲皇太孫量身打造(老朱知道他的孫子不是那些功臣名將的對手,所以在臨死前爲他掃除障礙)的特定歷史背景下,由於朱棣自身的才能以及這些外在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成就的。對此,你又有什麼看法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